摄影/日升
□沈顺南 小辰光跟着大人去走亲戚是一桩很开心的事,每每听到父母亲要带我们小孩到亲戚家做客,会兴奋地晚上睡不着觉。 那时,我家住闸北的老式里弄,最喜欢跟大人去的亲戚家是住在徐家汇附近的娘舅家。跟母亲乘坐15路无轨电车,在宛平路站下车,步行10来分钟就到了娘舅家。见了我们外甥,娘舅十分高兴,忙不迭地拿出糖果、糕点款待。当大人聚在客堂间里相互寒暄聊天,我们就和舅舅家的小孩在院子里打三毛球、玩捉迷藏、下军棋等,还会到附近的衡山电影院看电影,到衡山公园游览,到徐家汇逛街。 大阿姨家住南京大戏院(后为上海音乐厅)毗邻的“鸿运坊”,典型的石库门房子。进入大门是天井,里面住着好几户人家,好似“七十二家房客”。大阿姨一家住东厢房,洗衣做饭都在天井里。每次大人带我们到大阿姨家做客,大姨夫都会到附近的“八仙桥”买菜肉大馄饨招待我们。有时定要留我们吃晚饭。那时候没有煤气,全靠一只煤球炉费时费力烧出满桌荤素搭配的家常菜肴,大阿姨乐此不疲。在那物资短缺的年代,这些菜肴对于我们小孩来讲吸引力很大,因为事先家里大人关照过,走亲戚要懂礼貌,讲礼仪,否则以后就不带我们。所以到了亲戚家里一举一动都十分当心,用餐时也很注意吃相,自己不会主动去夹菜。 大阿姨家离“大世界”游乐场很近,大姨夫会给表哥两块钱,让他带着我们到“大世界”游玩,照哈哈镜,看杂技表演、滑稽戏、电影等。 到大伯家走亲戚,对我们小孩来说可谓长途旅行。大伯住在无锡洛社农村老家。早上在老北站乘坐绿皮火车,两个多小时到无锡站后,再坐长途汽车到洛社镇,步行半个小时左右才到后沈巷大伯的家。 大伯家屋后是一条大运河的支流,时有船只来往。屋前是开阔的打谷场,远处隐约可见云雾缭绕的锡山和惠山。到了大伯家,大人会带着我们小孩挨个拜访乡里乡亲。在大伯家用餐,蔬菜都是从菜园里摘来的,十分新鲜,鸡是自家饲养的,鱼是河塘里抓的。特别是用柴火灶烧出来的米饭,香喷喷的,让人食欲大增。晚上睡在大伯家里,农田里不时传来青蛙“呱呱”的叫鸣声,偶尔还会有几声犬吠。早上天刚蒙蒙亮,公鸡报晓声此起彼伏,夹杂着低沉的牛叫声。堂哥呼唤我们小孩起床,带着我们背着小篓筐,穿过一片树林、翻过一座小山丘,去割草、挖野菜、捡拾枯落的树枝树叶。满耳的鸟语蝉鸣,新鲜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了互联网,智能手机高度普及,却彻底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亲戚之间相互往来走动少了,面对面的沟通也少了。 由此,我十分怀念小辰光跟着大人走亲戚的温馨场景,也希望能重拾亲戚相互走动的做法,让亲情更加浓厚,其乐融融。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