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属农场知青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新书首发 2024年元13日下午在上海复旦大学科技园国际会议厅举行“上海市属农场知青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新书首发式。 这是一本上海42万市属农场知青的青春故事,故事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年代……。 从1968年开始,上海所有中学的一届又一届高中、初中生都有去上山下乡的,共计约121万人。上海最后一批知青是1978年7月共537人,被分配到市属农场。 到上海市属十八家农场的上海知青约42万人,这场上山下乡运动席卷全国,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生命轨迹,在全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昔日的青葱少年,现已步入暮年,青春已被时光淘尽。 忆往昔,原上海市属农场的知青们,用农场生活的经历、用自己当年火红的青春、用珍贵的知青老照片,从4千多幅老照片中反复挑选出1千2百多幅照片,汇编成《上海知青在市属农场老照片》册,这是一本具有重要史料的画册。 看今朝,同样是这批人,又编辑了《上海知青在市属农场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以下简称“老照片故事”) 这是一本涉及上海42万人的青春故事。老照片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这代人酸甜苦辣的记忆,饱含着这代人真情实感的话语。 全书共选用约184篇故事,约有230余张老照片,共532页,分成五章: 一、“初到农场” 27篇 二、“农田英豪” 42篇 三、“农场天地” 46篇 四、“农场生活” 36篇 五、“情系农场” 33篇 184篇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涵盖了这一代42万人的青春岁月,它是老照片册的姐妹篇,与老照片册交相辉映,弥足珍贵。 这次“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征集,得到了农场知青的积极响应,十八个农场都有联络员和作者,十八个农场都有故事作品。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我们知青的挚友龚心瀚专门为本书作序。 前言由农场知青网董事长兼总经理、本书主编李风吾所写。 以本书编委会名义所写的“青春定格黑白中(代后记)”从发起、启动、运作、内容、合成等五方面做了阐述。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上海市原副市长、长江农场知青胡延照专门发来贺信。 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姜樑出席新书首发式并贺信祝贺。 上海知青赴全国九个地区的“知青老照片”主编参加新书首发式并接受赠书。 一百多位嘉宾及各农场知青代表参加了新书首发式。 会后,笔者为大家拍摄了集体照。 曾经我们在知青大军中烙下青春的印记,它铭刻了知青岁月的苦乐华章。 曾经我们在市属农场里洒下辛劳的汗水,它见证了知青风骨的坚韧不拔。 曾经我们在农场土地上留下难忘的记忆,它变成了农场知青的一份财富。 感谢本书编委会的全体人员! 感谢各农场的联络员及所有投稿人! 感谢为本书作出努力和帮助支持的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不管每个人的经历如何?不管农场、连队怎么演变?但农场的青春故事不会忘记,浓浓的农场情结不会退色。 回城后,同许多人一样,笔者也多次去过崇明,现取其中三次来回味。 《参观崇明长岛基地有感》 万千垦友早回城, 犹是征途一段程。 当下农田真宁静, 追思旅行忆人生。 又游宝岛逢秋色, 新貌赢州让眼明。 昔日脑中模样变, 建成长岛获名声。 写于2015年10月 现在我们已步入老年,正如我们喝过“知青”的老白酒,那苦涩辛辣的感觉,越久越有味道。 我们这代人的命运以及所有的痛苦和欢乐,在老照片册、在老照片故事里……,都凝聚绽放出生命的本色,老照片故事是我们上海42万农场知青的青春故事,一段抹不去的人生记忆,也是我们这代人的特殊经历、特殊收获。 笔者作为编辑组的成员,参与本书的编辑,编辑组都是农场的知青,整个编辑过程,化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是不拿一分钱报酬的无私奉献者。我参加了两次为期各三天的封闭式集中编辑,一次在青浦,一次在浦东。 整个编辑过程,化时长、比较曲折起伏,令人遗憾。有不少值得总结的地方,并且我们编书也不专业,存在不少欠缺和疏忽,恳请广大读者给予帮助和谅解。 愿知青老照片册和老照片故事,成为我们这代人的一份财富。我们的青春故事会永远在脑海中回味。 热烈祝贺上海市属农场知青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一书首发成功! (责任编辑 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