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出版 >

岁月无语 唯书能言 一一《耕耘岁月》首发式的发言

时间:2021-10-12来源:天津知青网 作者:孙加琪 点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作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欣悦的心情,举办《耕耘岁月》一书的首发式。能在天津最高文坛欢聚一堂,让我们编委会成员和在座的作者们都深受激励,倍感鼓舞。 一段时间以来,为了今天的首发式,市作协的领导们做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作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欣悦的心情,举办《耕耘岁月》一书的首发式。能在天津最高文坛欢聚一堂,让我们编委会成员和在座的作者们都深受激励,倍感鼓舞。
        一段时间以来,为了今天的首发式,市作协的领导们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李彬主席对举办首发式十分重视,王岚秘书长百忙中出席会议,王忠琪副秘书长从九月份开始,就具体着手策划筹备,国庆节休假期间,仍在为落实好各项会务工作而忙碌。可以说,今天《耕耘岁月》首发式的成功召开,首先是市作协领导们关心支持的结果!

        在此,请允许我再次以编委会与全体作者的名义,向市作协的领导同志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看着会场上精心设计制作的首发式签到簿,看着上面签滿了作者们用自己的字体书写的名字,我相信: 每一位作者都会把它当作自己的一份荣耀!  都会把今天视为一个难忘的记忆!
        如果说,在此以前,许多知青作者都会在自己的心目中,将市作协奉为神圣的甚至有点令人怯步的文学殿堂,那么,从今以后,我们每个知青作者,都会把市作协当作温馨甚至几分爱恋的文学家园。
        在此,我还要再次感谢中老年时报吕新社长。今天吕社长率时报团队成员也是本书的作者,出席首发式,为活动锦上添花!  长期以来,中老年时报坚持开辟知青版面,全面反映知青人在蹉跎岁月与后知青时代的工作生活与心路历程,这在全国林林总总的数千份报纸中,独树一帜,难能可贵。因此也深深受到知青们的喜爱。在座的知青作者中,许多人都在这块园地耕耘过并仍在耕耘着。许多人在这里发表过自己的处女作,有些还从这里起步,迈入了市作家协会会员的行列。
        在此,我愿意重复去年6月在中老年时报创刋25周年研讨会上,作为读者代表发言时说过的一句话: 中老年时报,感谢有你!
 
        今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大规模上山下乡50周年。无数老知青把它当作自己一生中一个最重要的生命节点,他们以花甲古稀之年龄,成群结队的重返第二故乡。陈祥其编委一首名为《回去》的长诗,在短短几天内,网上点击破10万!知青人用创纪录的数据表达出难忘的知青情结!正因此,这50周年也自然成为我们着手编辑《耕耘岁月》一书的最直接动力。
        但是,今天我更想说的是,50年前只是上山下乡这出情节复杂曲折大戏的高潮阶段,在此之前,还有一节长长的序幕与初潮,那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的城市知青下乡运动。那是在一个物质条件更贫穷的土地上,开始的更艰辛的耕耘。今天,五十年代知青的典型代表王培珍大姐以80岁的高龄,(李庆茹大姐因病未能到会)出席我们的首发式。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在我们的身边,生动再現了长达近三十年的上山下乡的历史現场!
        为了反映这份历史的真实脉络,我们将两位老大姐与侯隽大姐的来稿放在文集最醒目的位置。我要说: 她们当之无愧!
        在座的各位作者并没有到会的作者们,我还要再一次感谢你们!  你们用自己的笔端将自己的故事一一苦痛也罢,辛酸也罢,坚忍也罢,都原汁原味地留在了《耕耘岁月》的字里行间!也为共和国的青年运动史,留住了一份真实的历史记录。

 在新中国的代际群体中,“知青"是带有典型特殊性的一个。在这个队列中,不仅走着普普通通的我们,还走着我们的总书记。我记住他讲过的一句让我难忘的话: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与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规划人生,创造历史。"
        我理解,这里面包蕴着两重含义: 一重是指对外部而言的客观限定性;一重是指对自身而言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两者间的有机结合与对立统一。
        因此,际遇是无法选择的。
        昨天的上山下乡就像是不期而至的暴风雨,它欢乐了江河,也愤怒了田野;
        昨天的上山下乡就像是被迫开垦的处女地,既生长了庄稼,更收获了荊棘。
        然而,也正是在这泥泞的际遇前,无数知青人不屈不挠,宁弯不折地奋力耕耘着自己的岁月,并锤炼出我们独有的代际品格。无数知青人默默忍耐,在那四季轮回的天空下,期盼着生命张扬的季节。各位作者,你们自己的故事,不就是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表达吗?
        实在讲,在上山下乡这道试题前,等号后面的答案千差万别。因为,是亲历者的,在其内有多少感悟,就会有多少表达;是旁观者的,在其外有多少视角,就会有多少观感。但是,在千差万别的答案背后,不论风雨阳光,不论喜怒哀乐,我们仍能梳理出一样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一一思念依然无尽!
        历史走到今天,生活走到今天,曾经的上山下乡已是过去完成时。但越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它就越像是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已经成为我们苦难与风流的凝结体!
        如此,才让我们过往的日子有着述说不尽的故事;
        如此,才让我们的人生戏剧充滿迷人的情节;
        如此,才让我们拥有奋笔疾书的不竭源泉;
        如此,才有了这本能倾听到我们生命之声的《耕耘岁月》!
        说到这里,请允许讲一句卖瓜的话:我还要真情感谢我的编委们,若没有大家团结包容,没有相互支撑,没有不遗余力,恐怕就没有了这夲书!
        现在,我还要高兴地通报一个信息,一个与《耕耘岁月》出版一样值得欢欣的信息。长期以来,天津知青一直热心植树造林,在本市包括在第二故乡都留下植树的身影。但是,一直没有一片属于知青自己的知青林。为了滿足大家的心愿,我们向市作协领导做了汇报,得到肯定和支持。初定: 在市作协文学馆划出一片绿化用地,作来种植知青林,并将设立永久性标志物。
岁月无语,唯书能言。
        我希望: 《耕耘岁月》的出版不是一个结束,而是搭建了一个平台,继续为繁荣知青文化做贡献,让它把我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谢谢大家。
 
2018.10.12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