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谈《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文集》

时间:2021-05-26来源:原创 作者:丘保华 点击:
我是老知青,研究会新会员,退休之后开始关注知青问题。当时无知无畏,以自己下乡之地黑龙江龙镇农场为背景写了一部迷失的岁月并制作了长达两小时的光盘。再往下就不知如何深入思考知青问题。直至我看到了《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文集》(以下简称《文集》)

我是老知青,研究会新会员,退休之后开始关注知青问题。当时无知无畏,以自己下乡之地黑龙江龙镇农场为背景写了一部“迷失的岁月”并制作了长达两小时的光盘。再往下就不知如何深入思考知青问题。直至我看到了《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可以说,《文集》是我研究知青问题的启蒙教材之一,另外还有刘小萌的《大潮》和潘鸣啸的《失落的一代》。如果说刘和潘的作品从纵向给我展开了知青运动的全景,《文集》就是从横向给我展示了如何从各个角度分析知青运动。
就是《文集》使我的关注点完成了从知青---知青史---知青精神---知青文化---知青学的过渡,也是《文集》让我看到了这个领域里各位专家的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例如刘小萌在《“血统论”重压下的下乡知青》中揭示了新疆兵团上海女知青50%以上都背着家庭出身不好的包袱。潘鸣啸在《上山下乡运动再评价》中分析上山下乡运动的起因时不赞成“经济原因”说,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在十年文革期间,到城市就业的农民与下乡知青的人数“大致相等”。《日常仪式化行为》的作者吴艳红和美国学者David将知青从事的政治活动用文化人类学的“仪式化行为”解释,凸显了许多人们很少注意到的意义。顾洪章《若干年份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状况统计》几张图表胜过了千言万语。若是《李庆霖上书毛泽东与知青政策调整》的作者蔡天新在当时看到这个图表,文章结论也许会有所调整。
以上是我对《文集》的体会。下面还想谈一个也许是知青研究者共同面对的问题。近年来已经听到不少知青朋友对我说,“没什么可写的。”是啊,从最表层的意义上说,我们赞也赞了,骂也骂了,资料也留下了,人也老了。但是,我们真已经把知青运动写尽了吗?这让我想起了李春波的“小芳”,在热播的当时就有人提出,“你(知青)走了说声对不起,小芳怎么办?”在王国斌的画作“我的前夫”在社会意义方面也有类似问题:女知青固然可怜,但其“前夫”也非黄世仁。我这里要说的,已经过了40---50年,我们知青知青不能一味的自怜自悯,自娱自乐了。我们的反思至少也应该把千百万老乡也包含进去。
除此,如何进一步切入知青研究也值得探讨。个人体会,从微观上看,语言是个有意义的话题。如人类文化学者,原知青邓启耀就谈到过一个边地小民对国家大事的解读:年年喊解放台湾,怎么不去啊?要我看,走小路去!(该边民是猎手,善走山路。)从宏观上看,上山下乡与文革运动脱不了干系。运动兴则下乡起,运动亡则下乡终。因此,知青不是正常社会的正常社会角色,而是“运动人”。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