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知青运动与知青文化遗产

时间:2021-05-22来源:上海知青研究会资料中心 作者: 梁育南 点击:
在珠海《我的后知青时代》首发式的发言 (2013年3月24日) 一、 求索知青 能在这里和大家见面,我很高兴。能在这个场合发言,谢谢大家! 我是来自山东的梁育南。我1968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经历了十年,1978年高考考入大学,以后任中学语文老师,一
 
   

——在珠海《我的后知青时代》首发式的发言                   
  (2013年3月24日)                      
                         一、   “求索”知青
         能在这里和大家见面,我很高兴。能在这个场合发言,谢谢大家!
         我是来自山东的梁育南。我1968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经历了十年,1978年高考考入大学,以后任中学语文老师,一直到现在;已经退休;职称是中学高级教师。
        刚才刘晓航讲,1999年刘晓航、还有叶辛这些知青的精英们聚在一起在内蒙参加了同样是刘昕主编组织的《中国知青人生感悟录》研讨会。那次活动我也参加了。
        作为《中国知青人生感悟录》的姊妹篇《我的后知青时代》这部书中,我的文章是《“求索”人生》。鲁迅在《狂人日记》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我想,知青们现在已经走到老年,对于知青来说,对于这么庞大群体,对于这么大一代人,他们付出那么多,遭了那么大罪,不要求回报,就要求社会给一个说法,给一个公正的定论。就是说,人活着吧明明白白活着,就是死呢也要明明白白死。
        我的文章考虑着这个问题。既然来到世上一遭,就要把这个弄明白。如果人到死去,还是不明白,糊糊涂涂死去,那才真是最大的悲哀。
        所以我平时总是思索这个问题,考虑这个知青的定位,知青到底是怎么回事,弄清有关情况。由此经常在脑子里过来过去,过来过去,过这些有关的事情。很多事情都集中在知青这个点上,在这广袤的大千世界里,知青到底居于什么地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后向何处发展,考虑这个问题。
        就是说,把这个搞明白,明白之后就是人要离开人世了,也可坦然些度过人的生死瞬间,所谓聊以自慰吧。
                       二、  知青运动
        我对知青运动的看法,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1968年形成高潮,然后到1979年情况发生变化,知青大批返城。虽然发生这个变化,我不认为这是停顿,也不认为这是知青运动的结束。这像人生的长河一样,只是转了个弯,又流向前方。实际上知青们还在前进,整个知青呢还在向前运动,向前拓展。就是说,知青运动还在进行,还在发展。
        刚才各位知青都说了许多,通过这些知青说的话,他们的态度,他们的心情,他们的感受,说明知青运动停不下来,欲罢不能,欲停不止,知青运动还会向前发展。
        可以说,我们这部书的命名——“后知青时代”就是知青运动的继续,承继之前的知青时代,把知青运动推向前进。《我的后知青时代》这部书就是知青运动继续前进的集体展示,我们每个这部书的参与者都是知青运动发展前进的活跃的一分子。
        并且我感到,知青发展到现在,从刚才各位知青朋友的谈话来看,这些谈话还像我们梦开始的时候,还像我们青年时代那样,还是青年时候那样一种状态。给我个感觉,就是我们的知青运动还是刚刚展开,那么这以后的路还会更长更远大。
        由此我有个预感,就是我们诸位都不在了,或者所有的知青都不在了,知青运动还会进行,知青运动还会继续,还会向前发展。
        比如邓小平1997年去世了,但他倡导的改革开放现在还在进行,还在发展,并且愈发展愈快愈猛烈,愈煞不住,实现现代化目标还在,潮流所向,不可遏止。
         我们的黄帝、炎帝老祖宗,死了好几千年了,可是中华民族的子孙现在还在前进,走在炎黄亘古开辟的道路上,十几亿中国人凝聚在一起,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建设开拓,复兴中华。
        所以说,我觉得知青运动不依我们这些知青的不在而不在,她是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她是不能停止的,她是继续向前的。
        并且我认为,知青运动和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人民不是对立的,不是矛盾的,而是一体的。知青运动是我们民族、国家、人民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是一个积极的组成部分,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一个特殊的社会构成。
        就知青来说,这个群体和社会上其他人不太一样,主要是一种自发的力量。外部可借助的力量有限,可从知青的内里却不断发作出奋斗创造的力量来,知青自身就有这种动力、这种潜力、这种丰厚的蕴藏力。知青是自己给自己加油,自己给自己鼓劲,并且这个力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知青不但在继续前进,而且整个力量还在逐渐聚集、强大。现在这个力量只能看为知青运动发作的前端。
         从整个知青运动的发展来看,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是起潮,1968年那是形成高潮,1979年知青大返城转为一种落潮。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波浪式的。1979年以来三十多年过去了,总感到作为一种历史的潮流,既然有她的起潮、高潮、落潮,那么说作为回潮的转换还会有新的高潮的出现。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新的来潮、新的高潮还没有到来,但我感觉这个新的潮流是会到来的。积累了这么多年,聚集的时间越长,爆发的力量越大,这个力量的作用也会更强,显现的收效也会更大。所以说,我感到这种力量迟早会爆发的。
        至于知青运动今后怎么发展,发展到什么状况,这个说不准,但是我有一个预感,在我们身后她还会猛烈地发展。
                     三、  知青文化遗产
        这里我要说孔子。
        老年孔子他是一个平民,既不是当官的,也没有像样的身份、地位,更不是什么君主,靠教书,就是教书先生。他就是教书,开办教育,著书立说,把他的成果、他的思想、他的感情、他的精神传给他的学生。学生三千,高徒七十二。
        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思想几百年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思想,影响到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并且影响到世界遍布孔子学院。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但是他执着于一点,就是把他这些东西总结保存下来,尽可能大的传下去。
        据此,我想到了《我的后知青时代》这部书。就是把知青的东西传下去,留给后代;至于后代怎么进行,后代什么状况,那是后代的事情。所以把这些传下去,那么知青一代人长期经磨历劫所构筑的宝贵精华也就保持发扬下去。
        一代知青给我们的民族、给我们的国家、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了特殊的丰富的珍贵文化遗产,益处良多,效用深远。
        在那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知青文化遗产应该说是一个特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让人弄不明白的是知青怎么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知青这一代人的逐渐离去,保存这个成果,总结留传这个知青文化遗产,现在就非常重要、急切。可以说,我们《我的后知青时代》这部书就起到了这样作用。
        在这里,要感谢刘昕主编,要感谢各位编委、编者与热心支持我们的社会人士,也感谢各位写文章的我们的知青朋友,我们一起在筑造知青这项伟大的或巨大的文化工程。
         让我们大家携手继续把这项工程做下去,让知青精神永远传下去,永远发展,让知青的道路永远前进着,在我们的后代发展得永远、永远……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