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马光远:得不到诺奖和足球进不了世界杯的原因是一样的

时间:2020-10-07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马光远 点击:
2020年诺贝尔奖项开始陆续公布,北京时间10月5日,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的两位科学家和英国的一位科学家由于发现丙型肝炎病毒而获奖。 对于诺奖,国人的感情比较复杂,一方面表示并不在乎诺奖,另一方面又特别渴望,仍然忍不住的关心。特别

2020年诺贝尔奖项开始陆续公布,北京时间10月5日,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的两位科学家和英国的一位科学家由于发现丙型肝炎病毒而获奖。
 
对于诺奖,国人的感情比较复杂,一方面表示并不在乎诺奖,另一方面又特别渴望,仍然忍不住的关心。特别是在今年美国在科技领域对中国开始卡脖子的情况下,诺奖无疑又会成为反思中国创新体系,加快在关键领域突破的一个躲不开的话题。
 
首先要澄清的一个误解是,很多人认为在创新领域乏善可陈,其实,就中国经济的创新度而言,中国的创新指数和创新能力在过去多年一直在提升,主要表现在:
 
一,主要创新指标不断提升,我国已多年成为全球第一专利申请大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目前都位居全球第一,科技论文引用量全球第二;
 
二,2019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2.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19%,超过欧盟15国的平均水平;
 
三,在北斗导航、高铁、量子通信等重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排名为第14名,在2015年,这个排名为第29名。
 
等等。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距离诺奖越来越近,我的观点是,由于中国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和创新背离的做法,以及中国在建立研究型大学方面的急功近利和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不足,中国和诺奖的距离,不是更近了,而是更远了。
 
第一,虽然科技论文的发表数和引用数位居全球前列,专利申请量多年来位居全球第一,但原始创始能力不足,专利质量不高,发明专利比重不高,顶级的论文不多,科技原创能力差距较大,对知识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贡献不大,尚不具备引领国际前沿技术发展的能力;
 
第二,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大多处在空白。除了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机器人核心部件、生物医药等领域长期受制于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不足,原创性、颠覆性、引领性科技创新成果缺乏,制造业中的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基础软件严重依赖进口,成为制约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
 
根据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的调研显示:32%的关键材料领域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的智能终端处理器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高端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超过95%的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
 
第三,由于中国产业发展的主要逻辑之一是以低成本出口导向,中国相当一部分产业的发展是以成本而不是以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这使得中国的产业结构还处在低端的水平。
 
制造业总体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出口竞争力主要依赖于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产品档次偏低,标准水平和可靠性不高,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不足,由于缺乏全球知名品牌或核心技术,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超过一半都是由外资企业的产品贡献,从高技术产品中获得的收益非常低。比如,中国是苹果手机的最大生产和出口基地,但中国从苹果手机 获得的收益不超过售价的3%;
 
第四,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制。企业研发活动规模偏小,企业研发的强度不高,全球公认的领先创新企业与美国等差距明显。以汤森路透的“全球创新企业百强”为例,2018到2019年“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中中国入围的只有华为、比亚迪和小米三家,而美国入围的企业33家,日本入围的企业达到38家。
 
第五,虽然最近有不少大学宣布已经建成“双一流”大学,但这种自我宣布的方式引发了不少的争议。必须承认,中国少数研究型大学在全球排名比较靠前,但中国的研究型大学整体在基础研究方面和欧美比差距不小;
 
第六,影响创新的思想观念和政策等障碍因素仍然很多,在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崇尚创新、包容失败的理念风气。鼓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法律环境仍然有待完善,创新的金融体系比较落后。坦率而言,中国现行的创新管理政策和理念,并不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甚至成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障碍。

再具体一点说说和诺奖的关系:
 
第一,诺奖的成果一般都是二三十年前的研究,不是所谓的热点,而我们的创新体制追逐短期的热点,这和诺奖的规律是背道而驰的。得诺奖的这些人和这些成果,在他们开始接触这些课题的时候,也许根本没有人关注。
 
第二,我们现在提出的追逐诺奖的做法也是很荒唐的,确定重点攻关的领域,甚至确定重点攻关的人,事实上,诺奖成果基本都是提出后几十年才能得到证明的重大原创成果,刚开始时,谁也不知道这个领域就是可以得诺奖的。按照选秀模式确定未来所谓的获奖领域是很可笑的;
 
第三,基础研究还是没有得到重视,大学急功近利。这几年鼓励大学成果转换,我认为弊大于利,使得很多人科研人员无法安心做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一般是无法实现成果转换的,但对应用研究而言这是基础的基础。只鼓励大家去赚钱,却不鼓励大家坐冷板凳,做不赚钱的基础研究。这和中国足球距离世界杯越来越远有异曲同工之妙。城市里,孩子们找一块踢球的草皮都很难,足球基础非常薄弱,却提出要在2030年成为足球强国。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