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以史为鉴 :美日贸易战往事(二)

时间:2019-05-23来源:卢克文工作室 作者:卢克文 点击:
肆 贸易战 在莱特希泽行动之前,美国已经进行过对日本出口的打压,1974年,《美国贸易法》制定了臭名昭著的301条款,条款规定外国立法、行政上违反协定、或者有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美国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通俗一点说,这个条款的意思是:谁要是让

肆  贸易战
在莱特希泽行动之前,美国已经进行过对日本出口的打压,1974年,《美国贸易法》制定了臭名昭著的301条款,条款规定外国立法、行政上违反协定、或者有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美国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通俗一点说,这个条款的意思是:谁要是让我们的企业没赚到钱,我们就用这个条款去制裁它。
这项条款完全不把国际贸易法则放在眼里,想搞谁就搞谁。
从1976年开始,美国通过301条款,对日本发起过15起调查,包括汽车、钢铁、电信、半导体、制药等。比如钢铁行业,日本钢铁产量从60年代开始迅速增加,70年代就跟美国产量持平达到1亿吨,随后日本采用热效率更高的连续铸造法提高制造工艺效率,实现了比美国更低的钢铁制造成本,日本大量的低成本钢出口到了美国,美国发现玩不过日本的钢铁企业,他们没去改进技术竞争,而是通过301条款,强制要求对日本钢铁企业提高关税(具体多少关税没查到数据),1987年时,美国又玩不过低成本的日本电子产品,干脆对所有日本电子产品征收100%的关税。
每一个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都是从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起步的,1950-60年代,美国玩不过日本的纺织业,专门针对这些领域加征关税,1970-80年代,日本产业升级,加税对象变更成半导体、汽车制造等前沿领域。
美国的态度是:竞争不过你的领域,加税加死你。
除了课征高额关税之外,美国政府还打着危害国家安全的名义,禁止日本富士通收购Fairchild计算机公司,尽管这家公司实际是法国人的公司,都不归美国管!
美国还逮捕了日立6名高管,指控他们涉嫌窃取IBM技术(是不是很眼熟,跟他们今天叫加拿大拘捕孟晚舟全是一个套路)。
1985年,国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贸易保护主义的“丹佛诀议案”,几个月后,民主党主要领导人在国会集结并发起了加收25%关税的贸易战法案。
冲突甚至从日常制造业,转向了军工产业。
1987年,东芝-哥尼斯保事件发生,美国指证东芝非法向苏联销售高技术国防产品,使其潜在损失达300亿美元,美国替日本承担了安全防卫和能源保障,日方却跟苏联做生意,美国国会集体气坏了,美日贸易战随后升级。1988年国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包含超级301条款的1988综合贸易法案。1989年老布什执政后,在对日钢铁、汽车、半导体等贸易摩擦中,都曾动用过该条款。
但不管美国怎么用加关税来制裁日本,两国贸易逆差反而还是在加大,美元从1980年到1985年升值了60%,这种情况下只可能加大进口,减少出口,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在美国的打击下居然从1980年的364亿美元,上升到1985年的1485亿美元。足足增长了三倍。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贸易战,日本当时怎么反击的呢?
日本没有任何反击。
跟今天被美国挟持着打贸易战的中国不同,双方打得有来有往,当年的日本,至始至终,任由美国疯狂进攻,一个字都不敢多说。
莱特希泽在跟日本代表团谈判时,会傲慢地将对方文件折成纸飞机扔给对方,是完全不把对方放在眼里的表现,现在许多文章会写什么“日本代表团方寸大乱”,突出莱特希泽的谈判艺术,这样的描绘实在太愚蠢了。日方代表团每个人几乎都是国家派出来的优秀代表,怎么可能被扔个纸飞机就乱了方寸,实际上,莱特希泽的傲慢就是美帝国对一个属国的傲慢而已。
日本的土地上,驻扎着5.2万名美军及其家属,共约10万名美国人,日本政府每年要花费70亿美元养活这些人,如同野口永远记得东京大轰炸的恐惧记忆,日本人对美国人如同天神一般敬畏,他们绝不敢招惹美国。
而曾经在朝鲜战场上跟美国打个平手的中国人不一样,当美国要同中国打贸易战时,中国并不会忍气吞声。
这就是一个非主权国家,跟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区别。
日本一直在妥协,没有做任何反抗,为了配合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日本主动限制出口,奖励进口,减少进口的种类,降低关税税率,简化通关手续。日本还对美国加大开放彩电和汽车等重要市场,签署牛肉、橙子贸易自由化协定,放宽流通领域限制。1977年,日本自愿对彩电出口进行限制,1981年,日本自愿限制汽车零部件出口,1980-90年代,日本还对美国开放了电信业。
1985年,美国指责日方存在倾销行为,对日本的电脑、电视等高科技产品征收100%的关税,1986年,美日双方签订了里程碑性质的芯片产业协定,日本不但同意不在美国市场倾销芯片,而且还为美国的半导体产口在日本市场销售设定了20%的市场份额。
这是历史的分界线,日本半导体产业就此阵亡。
根据《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作者西村吉雄的记载,在美国打击日本DRAM产业之前,日本当时已经将美国的英特尔、AMD打得溃不成军,半导体芯片领域已经完全是日本企业的天下。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企业是靠投资驱动研发,做大一点,找点投资,再做大一点,再找点投资,日本是后发国家,直接政府驱动,倾国力追赶,1974年日本政府批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要在半导体芯片上超越美国,通产省(野口第一次考上的部门)把日立、NEC、富士通、三菱和东芝都叫到一起开会,要他们整合产学研半导体全部人才,举国之力追赶美国,日本半导体开山鼻祖垂井康夫带领日本企业摒弃门派之别,在九州岛搞起了日本人的硅谷,4年时间搞出上千件专利,1980年拿下30%的半导体内存市场,1985年拿下全球50%的内存市场,一下就超过了美国的硅谷精英。
美国人派人去日本公司考察,回来垂头丧气,日本人当时一幢楼在做存储芯片研发,第一层楼的人研发16K容量,第二层楼的人研发64K的容量,第三层的人研发256K的容量,美国人根本追不上。
在日本人的疯狂进攻下,1981年AMD亏损1100万美元,1982年英特尔裁掉2000名员工,1985年干脆退出DRAM存储业务,共亏掉1.73亿美元。硅谷半习体行业协会的大佬们最后只好去哀求美国政府出面救命,说超级武器必须有超级电子技术,超级电子技术需要最新半导体技术,如果美国的半导体完了,美国以后的军工就完了。
美国政府被吓得不轻,于是出现了1986年的芯片产业协定,日本芯片产业轰一下被击倒。日本人倒下后,因为硅谷超过7成的科技公司砍掉了DRAM业务,韩国人赶紧抓住了这难得的历史机遇,游说克林顿政府只给韩国0.74%的半导体反倾销税,而给了日本100%的反倾销税,韩国半导体从此无比鸡贼的崛起,日本则从此失去这一块重要的科技市场。
日本半导体研发专家汤之上隆在自己的著作中气愤地说:
 “这实在是欺人太甚!”(以上700字信息感谢魔铁的世界)
美国通过贸易战,有效的阻止了日本向部分高端产业迈进,但整体上,美国还是无法阻挡大量日本制造进入美国,美国贸易赤字规模还是从1980年的360亿美元增长到了1989年的1700亿美元,贸易赤字在GDP中的占比同期从1.3%扩增至3.7%。
面对如此搞不定的局面,美方只好出动了他们最后的大杀器:广场协定!
伍  广场协定
和流传中的信息并不一样,莱特希泽并没有参与《广场协定》事宜。
里根邀请他担任贸易谈判副代表时的任职时间是1983年4月12日至1985年8月16日,在这之后,他离职去了世达律师事务所,离职时,白宫称赞他是“钢铁老兵”,这位老兵一直等到三十年后特朗普重新召唤他,才重新回到白宫。
据《管理美元》的作者船桥洋一透露,实际操盘《广场协定》的,是新任财政部长贝克。
美国一直指责日本操纵汇率,称日本政府故意让汇率远低于美国,让日本出口商享受不公布的贸易优势,但其本质其实是里根实际的强势美元政策,才使得日元对美元汇率一直保持在235:1左右。(今天美国用同样的理由来指责中国了,所有的套路一模一样)
在广场协定签定前三个月,1985年6月起,美国就跟日本陆陆续续在谈汇率的问题,第一次谈汇率时,日本大藏省国际事务副相行天丰雄吓出一身冷汗,知道美国要对日本下狠手了,贝克当时为了获得美联储主席沃尔克的支持(货币政策需要他支持,财政部只能管汇率、财政),也只跟他透露一些片段,并没有告知他自己的全部想法,当时美国政府也只有国务卿舒尔茨知道贝克意图推动日元升值(贝克主要是听取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建议才决定干的)。
里根个人信奉“美元强则美国强”的策略,莱特希泽的上司布鲁克和内阁成员建议过美元贬值,但里根一直不为所动,西德、法国、英国也觉得美元过高,希望小幅贬值,贝克去找这些国家的财政部长聊,大家一拍即合,贝克还准备了对日本全面实施高关税的方案,逼迫日本坐到谈判桌前,谈了三个月后,美日德法英五国在1989年9月22日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签署了影响后世的《广场协定》(The Plaza Accord),五国政府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序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
1985年9月22日,纽约广场大酒店,五国财政部长合影
问题是,这次美元贬值一点也不有序,事情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料想。
9月24日,日本银行根据广场协定开始抛售美元,市场一片混乱,一天时间日元兑美元升值了20日元,各个企业总部与分社电话量激增,造成长途电话瘫痪了两小时,一年后,日元上涨了60%,1987年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
日元升值导致日本普通人突然很有钱,80年代原本为8%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涨率在1983年降至2%,1986降为负值,但同时也重挫出口行业,1986年日本出口总额从上一年的41.96万亿日元下滑到35.29万亿日元,降幅高达16%,1987年,日本出口总额33.31万亿日元,比广场协定之前的1985年下滑了20%。
从这时开始,急剧上升的日元使日本进入了著名的“虚假繁荣”阶段,日本出现了不可控制的地价上涨的苗头。
野口当时已经成为日本有名的经济学家,1987年他是第一个在文章中对日本经济使用“泡沫”这个词的人,他到处著文说我们房地产有泡沫,情况十分危急,但根本无人理会他。
整个日本陷入了纸醉金迷,很多欧美发达国家的女生跑去日本陪酒淘金,对白人充满敬畏的日本人从来没想到白人女性会主动投怀送抱,对她们出手异常阔绰,白人妹纸陪酒一晚上可以挣到一两万美元(乌克兰欲言又止),有一位白人空姐在陪睡一位全身纹身的山口组老大后,就得到了3万美元和一块5万美元的劳力士手表,全日本工资奇高,当时偷渡去日本打工的人回忆,在日本只要干一周,收入相当于在中国干一年,而在东京街头,打的的人都要挥舞着手中的万元大钞,的士司机还不一定拉客(PS游戏《如龙》开场有复原当时的景况)。
1990年代日本女生盛行援助交际
奢靡之气弥漫着整个日本,日本人买走了当时全世界70%的奢侈品!纽约第五大道的名牌店里全是日本人(现在我走到哪全是中国人),法国的百货公司被逼对日本人限购,怕他们将所有货品清仓了,日本每个高中女生都追求有几款最新的名牌包包,为了赚钱,13%的女生跑去做援助交际(你懂的),日本人管那段日元高企,物质丰富的奢华时代叫“刹那主义”,意思是一时有钱一时爽,一直有钱一直爽,等到现在没钱了,他们又玩起了“断舍离”,日本人做任何事情都特别讲究仪式感,没钱就没钱,断舍离翻译过来就是没钱了,省着点过日子。
插一句,日本人这种仪式感特别招人烦,动不动就“寿司之神”、“米饭仙人”、“三文鱼之神”一类神神鬼鬼的名称,大家不要被日本这种装逼仪式感的名字唬住了,他们的寿司之神就是我们小巷子里的豆浆大王差不多一个意思的。
东京市中心的土地价格是从1983年开始飞涨的,日本人都相信东京将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世界各地的企业一定会聚集在东京,因此纷纷抢购东京土地,大型房地产公司为了拆迁市中心低层密集建筑,总是请分包商来做前期工作,各种各样来历不明的“拆迁队”在东京市中心花式拆迁(历史总是如此相似),有人还找到了土地转手倒卖的方法,用土地做抵押,可以轻松地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以将要购入的土地作为抵押从银行获取贷款,不花一分钱就可以进行土地的倒买倒卖,东京很多房地产公司看到其中暴利纷纷进场搞倒卖。
1987年1月东京附近的土地比一年前上涨了23.8%,1988年1月竟又上涨了65.3%,胆子大得很,竟然能跟2015年深圳的上涨速度持平(深圳是65.21%),当年日本国土厅公布的《国土利用白皮书》居然说以东京附近为中心的土地价格上涨是由实际需求所引起的,权威认证涨得合理,到1990年,东京周边的公寓价格超出普通人均年薪的10倍,市中心更是高达将近20倍,(2019年的我写到这段一脸懵逼,深圳一套房均价500万,是普通上班族年薪的40倍左右......这个,东京巅峰时期也不过如此啊,我们这边才是大场面)。
日本的股价随着房价一起上涨,1983年日经平均股价是8000日元左右,1989年末疯狂涨到38915日元,日本企业的市值总额,在最高点时甚至膨胀为美国企业的1.5倍,占全世界的45%!光是日本NTT一家公司的市值,总额就超过了美国AT&T、IBM、埃克森、通气电气、通用汽车等几大公司的总和,野村证券的市值总额更是超过美国所有证券公司的总和。
日本人富到到处去买美国的资产,1986年第一不动产公司买下了纽约的蒂芙尼大厦,1989年三菱地所买下了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14栋大楼,1990年宇宙中心公司买下了加利福尼亚著名的避暑胜地圆石滩,野口1960年代刚去美国时就在这里参观过,他当时被这里的富裕和美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不想二十多年后日本人竟把这里买了下来,野口说自己“一时竟有恍如隔世之感”。
1985年日本对美国不动产投资19亿美元,1988年增至165亿美元,1989年底,日本土地资产总额约为2000万亿日元,是美国全国土地资产总额的4倍,所以有日本狂妄宣称“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只用皇居的土地就可以买下整个加拿大”。
但他们并不知道,房价即将破裂。

野口还在努力地宣扬他的泡沫论,他苦口婆心地对认识的人讲日本房地产泡沫有多严重,还去劝日本自民党高官注意房价,那高官却说“我选区的地价也终于开始上涨了!”---简直鸡同鸭讲。
1989年12月,号称“平成鬼平”的三重野康就任日本银行总裁,三重是一个冷静的人,他去拜访过野口,深知日本活在虚幻的浮华里,这个泡沫越早刺破,日本摔得越轻,经过深思熟虑,三重决定主动刺破泡沫。
1989年美联储开始加息,1990年开始,日本银行开始上调基准利率,3月上调1%至5.25%,股价应声下跌20%,8月上调至6%,就在这个月,萨达姆入侵科威特,大家都预感又要爆发石油危机了,纷纷抛售股票,日经股价疯狂下挫33%,降至最高值时的一半,到1990年1月12日,日本股市暴跌了70%。
股价下跌时,地价并没有跟着下跌,甚至在1991年5月颁布“地价税”后,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的价格还在上涨,日本人拊额相庆,认为土地价格不像股市,根本没有泡沫,但到1991年下半年,东京住宅用地就开始猛地下跌14.7%,随后东京房价最多跌去了70%,直到今天日本房价还只有当时的50%。
房价硬着陆让日本接盘侠遭到灭顶之灾,有日本职员花5500万日元在市中心买了套老破小,首付1000万,贷款4500万,股市重挫下被解雇,这位职员就背负了巨额债务,还到2019年还没还完。
地产泡沫崩溃后,日本土地资产大幅缩水,从1990年到2004年,14年下降到只有过去的三分之一,除城镇外,包括耕地、山林在内的土地资产总额由1990年的2452万亿日元降至2004年的1245万亿日元。大量人群破产以及金融诈骗案出现,富士银行有职员伪造存款证明从金融机构获得巨额资金拿去买房投资,某高级餐厅女老板从金融机构获得数千亿元贷款进行房地产投资,房价崩盘后只能走向诈骗。这样的社会事件给金融机构留下了大量不良债权,截至2003年3月底,国民负担高达10.43万亿日元,平均国民每人负担8万日元,每个家庭负担约40万日元的债务。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