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原创】从五四运动的过程看与工农相结合的必然性

时间:2019-05-04来源:原创 作者:北风 点击: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斗争,到今年已是100年了!如何看待这场运动,它给我们留下那些启示,这是我们今天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件事。五四运动留下的五四精神以及方向是五四运动最宝贵的财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斗争,到今年已是100年了!如何看待这场运动,它给我们留下那些启示,这是我们今天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件事。五四运动留下的五四精神以及方向是五四运动最宝贵的财富,因此宣传好五四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一项必要任务!
 
      一、从学生运动到工人运动,体现了一种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先回顾一下五四运动的过程。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讨论战后的世界问题。中国代表提出了收回山东主权、取消“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正当要求,但和会在帝国主义国家的操纵下,决定把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交给日本。这个消息激起了中国人民,首先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强烈愤慨。5月4日,北京13所大专学校的学生,约三千余人在天安门集合游行,主张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政府中的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北洋军阀出动军警逮捕示威群众32人。5月5日,北京学生总罢课并通电全国,各地学生纷纷罢课响应。到6月3日、4日,北京学生讲演团分赴全市各主要街道演讲,北洋军阀再次派出军警、马队进行镇压,逮捕大批爱国学生,这更加激起全国各界的义愤。从6月5日起,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上海工人罢工,参加罢工的产业工人有六七万人,随后上海商人举行罢市,沪宁铁路和沪杭铁路工人,京汉铁路的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的唐山工人相继罢工。汉口、长沙、芜湖、南京、济南等地都有工人罢工。旅法华工也参加了拒签和约的斗争。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运动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大罢工为标志,标志中国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群众斗争的迅猛发展,帝国主义者和军阀政府感到恐慌。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免除曹、章、陆的职务。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重大胜利。从五四运动的经过来看,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起了先锋队的作用,而工人大众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事实证明,要取得胜利,光靠先锋队,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主力军!
 
      五四运动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这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寻找真理的必然结果。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学的迷梦。”“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 -这就是结论。一九一九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欢迎十月革命,欢迎俄国人对中国人的帮助,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历史告诉我们,离开与工农相结合的方向,知识分子将一事无成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为何在中国的革命中,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队的作用,而不是主力军的作用?这是因为科学共产主义是问学问,它不可能自发地产生,而是需要有文化的人,根据社会发展,并总结前人的先进文化,发现其规律总结出来的。因此科学共产主义的创立是离不开文化知识的,相对于工人,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因有文化,具有优势,马克思吸取了前人的优秀文化与经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但要变为现实,只能通过知识分子的传播,变为广大工人的行动,因此起到了先锋队的作用。而不能成为主力军,这是因为,知识分子不是一个阶级,工人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只是一个阶层,因此它的前途,不是为工人阶级服务就是为资产阶级服务。要想革命成功,就要与工农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分析了中国革命为何还没有彻底成功的原因时说:“中国革命干了几十年,为什么至今尚未达到目的呢?原因在什么地方呢?我以为原因在两个地方:第一是敌人的力量太强;第二是自己的力量太弱。”“所谓敌人的力量太强,是说帝国主义(这是主要的)和封建主义的力量太强。所谓自己的力量太弱,有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表现的弱点,但是主要的是因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劳动群众还没有动员起来,”“而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只有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有可能。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队伍中,有由中国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组成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是相当的大,死了的不算,在目前就有几百万。这支几百万人的军队,是反帝反封建的一个方面军,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但是光靠这个方面军是不够的,光靠了它是不能打胜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所以全国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说到了工农劳动群众,而在五四运动时,说到工人阶级,却没有提到农民,这是为什么呢?这当然要从中国社会的国情说起。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看到了资本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他指出社会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一定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国家创造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阶级统治的先例,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中国的国情有所不同,中国当时已有资本主义因素,但不是一个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还存在着大量的小农经济,而小农经济原本是要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消灭的。帝国主义的侵略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薄弱,在中国这样的国家能否搞,怎样搞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与列宁都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问题。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也是走了一段弯路的,如当初把重点放在城市,学苏联搞城市暴动,但结果都失败了,党中央也迁到了农村根据地。毛泽东同志很早就关注了这一问题,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毛泽东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样就解决了中国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后来毛泽东把秋收起义的队伍带到了井冈山,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的论断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
 
      毛泽东同志在此批评了那些不愿与工农相结合的观点,并提出了一个标准:“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结合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他今天把自己结合于工农群众,他今天是革命的;但是如果他明天不去结合了,或者反过来压迫老百姓,那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了。”这是相当正确的!与工农相结合就离不开上山下乡,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农村是革命的中心,没有到农村去的思想准备,是谈不上革命两字的。农村艰苦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听说因为那个地方苦,就否定要到农村去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农村需要改变落后面貌,也需要有知识的人到那里,我们怎能以苦不苦为标准来否定上山下乡呢?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三、现实一再证明,时代变了,与工农相结合的方向不会变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到农村去,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大有作为与接受再教育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毛泽东同志还说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怎么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呢?首先应该肯定在农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革命战争时期,以农村为根据地,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这不是大有作为吗?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们开创了一条个人发展的道路,在各行各业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农村当然也不可能例外。知识青年,他们有一定的文化,这是长处,但也存在一些错误思想与观念,这就需要到实践中去,到工农中去磨练,在农村,他们可以一方面用学到的知识改变农村,另一方面当然也要向工农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改造自己身上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这个过程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再教育,这是我们培养革命接班人不可缺少的条件。
 
      非常遗憾的是,在生活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看问题片面,表现在他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因此得出的结论也往往缺少一种前后贯通的逻辑性。中国革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由不同的历史阶段组成的,而各个阶段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看问题既要看到它的个性,也要看到它的共性,个性与共性是对立统一的,我们不能离开共性来谈个性,也不能用个性来否定共性。有些同志在分析问题时,喜欢随心所欲地把它们分成互不相干的几个阶段,然后下结论,说这个阶段是正确的,那个阶段是错的。他们忘了根本一点,各个不同阶段的上山下乡都是我们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部分,其性质是不变的,这就是共性。如果存在一些问题,那也只能是一些枝节问题,而不会是方向问题。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地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那我们又怎么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二个不要相互否定的思想呢?二个不能否定的前提条件,就是因为它们不但有个性,也有共性。这个共性就是我们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没变,它们都是在我党的领导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部分,即使有些问题,也不能随便从根本上否定!
 
      最近有人对共青团中央在2022年前,3年内组织1000万人次青年志愿者下乡存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这是新时期的上山下乡,也有人说不是。我觉得如何理清这个问题并不难,如用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来看此问题。这问题就不是问题了。我觉得青年到农村去,人已从城市到了农村,毫无疑问,这当然是一种上山下乡,为何现在还要上山下乡。同样是农村比城市艰苦,需要发展,这一点与以往的上山下乡没有区别,这就是矛盾的共性。但是时代变了,它的形式与内容会有所不同,这是矛盾的个性。历史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常常会有一些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是哲学上的一种否定之否定,说的是新的东西是在旧的基础上的一种提升。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是不可能重复当年的那种上山下乡,也不会有一片红的情况,现在的上山下乡只能是动员,可能在政策上会有优惠,但其本质不会变,依然是一种上山下乡。当然去的人中,更多的是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可想而知,今后也不会出现像现在有很多人否定上山下乡的事来。“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这应该成为社会推崇的风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纪念五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当前最主要的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深入揭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意义和要求。要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相结合的高度,总结历史规律,揭示历史趋势,讲清楚为什么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具有如此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深入回答好为什么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引导广大青年把个人理想与脚踏实地统一起来。而不仅仅是跟风,把有些旧的,老的东西贴上五四标签,拿出来说说就解决问题了。曾有一个阶段,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社会上就出现把什么活动都贴上此标签,有时让人看了有点不伦不类,我觉得此作风不好,其本身就与五四精神相违背!
 
      百年五四,精神永存,创新是有难度的,我们要下苦功,在新的历史时期,让我们沿着五四开辟的正确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去迎接新的胜利!


(责编:日升)

 

(责任编辑:北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