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交行首次推出“手机信用卡”产品,成为业内第一家信用卡产品全面迁移至移动端的银行,从信用卡的发行审核到使用,全生命周期均在线上进行;紧随其后,以联合国环境署、蚂蚁金服作为理事,成员包括ofo、家乐福乃至黄焖鸡米饭等多家企业在内的“无现金联盟”近日成立。蚂蚁金服CEO井贤栋表示,未来蚂蚁金服将每年投入不少于30亿元优先支持无现金联盟商家,希望用5年时间,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 完全实现数字货币取代纸质货币的“无现金社会”确实“看上去很美”,但 “无现金社会”的背后远不止是银行卡类产品线上转化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风生水起,那么,我们离“无现金社会”究竟有多远? 移动支付风生水起 近日,两名男子在杭州一连抢劫了3家便利店,仅抢到1800元现金,这一颇为戏剧性的新闻在朋友圈里刷了屏,这也正是移动支付大行其道的一个缩影。从餐厅到便利店,从出租车到煎饼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将手机当成钱包来使用。 相关专家也表示,货币随着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社会组织形态演变而不断进化,无现金社会是货币形态演变的必然趋势。 从市场反馈来看,交行“手机信用卡”在两个月的试运行中,先后获得83.3万的客户申请,30秒内81%的客户得到批核,三分钟内的处理率达到99%,批核率高达到70%,甚至高于传统实体信用卡的批核率;而无现金联盟成立之后,一天内就获得了超过1000家企业的申请加入,其中零钱支付比例最高的地方——菜市场显得尤为积极。 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无现金社会”也曾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虽然对到来的时间、实现的条件等存在一些分歧,但是,对“无现金社会”的认知却是完全一致,都认为“无现金社会”总有一天会到来。很显然,“无现金联盟”的成立,是加快“无现金社会”进程的重要力量。 第三方支付“鲶鱼效应”凸显 来自第三方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总交易额为57.9万亿元人民币,相比2015年增长率为85.6%。其中,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38.6万亿元,约为美国的50倍。随着移动支付的全速冲刺,中国已经一只脚踏上“无现金社会”的门槛。 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袁雷鸣告诉环球网科技记者,事实上,中国并不是“无现金社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瑞典已经在“无现金社会”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瑞典来说,可能超过97%的交易都是通过电子支付的方式来完成的。其中不到3%的现金交易,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国外的游客过来交易使用的。”袁雷鸣表示,比我们落后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经意识到了无现金社会的趋势,比如说印度,在推出废钞令以后,短短几个月时间,电子支付机构就翻了好几倍的业务量。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孟添表示:“非银行支付机构的‘鲶鱼效应’使得中国在无现金支付领域拥有了活跃的市场主体,这大大加快了相关技术更迭与无现金化的速度。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发放了267张支付牌照。2010年以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保持在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扩大,通过7年的发展,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已经成为全球的领跑者。” 此外,中国对“无现金社会”的探索,似乎要比其他国家步伐更大、步履更快、接受度也更高。国际咨询公司毕马威此前发布的《全球消费与融合调查报告》显示:全球6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移动钱包业务,而中国的比率则高达84%。杭州更是98%的出租车、超过95%的超市和便利店、超过80%的餐饮门店以及美容美发、KTV等行业都支持移动支付。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有一天,杭州城内的乞讨者也采用移动支付,请不要感到 就在2017年“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微信也发布了《“五一”无现金出境报告》,该报告以8.89亿活跃用户为样本,还原国人跨境无现金消费全景图。 “越来越多中国顾客希望使用微信支付,所以去年接入了微信支付让中国顾客体验与国内一样方便的购物环境,不用为换汇、汇率等问题烦恼,让中国顾客享受宾至如归的服务。”泰国KingPower王权免税市场部经理匡伟表示。 目前,微信支付方面表示,微信支付已登陆12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1个币种直接结算,为出境旅游的中国游客免去了兑换外币的烦恼。“不带钱包,游遍世界”的无现金出行已经逐步成为现实。 实现“无现金社会”任重道远 “无现金社会”已然在路上,但是否所有人都能适应依然是个问题。 相关专家指出,“无现金社会”目标的实现,虽然从技术层面上讲可能已经没有多少障碍,但是,在认识层面、基础条件、区域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存在必须补课和打补丁的方面。否则,即便普及和推广,也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实现最佳效果。如地区差异、文化差异、思想认识等。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就表示,中国有近14亿人口,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且中国东西差距和城乡差距大,如果全部改成电子货币,很多人不一定能学会。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无现金社会需要解决一个问题: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对信用卡及移动支付手段的可靠性存有很大的不信任感,还有的不会使用移动支付,需要针对性地拿出切实可行的宣传推介、指导使用等办法来推动老年人使用。否则,无现金社会的便利会给另一类人群带来不利。 此外,随着现金使用比例的下降,社会的货币供应结构发生变化,对央行的货币政策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央行的货币政策,大致分为调整利率的价格政策和调整货币供应量的数量政策类。央行调整货币供应量,一般通过调整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手段进行,其主要媒介是存款性金融机构,影响的主要是银行存款。而在无现金社会中,真实的购买力隐藏在消费金融产品而非银行存款中,便会导致央行的数量型工具在特定情境下失去效果。 所以,对普通人而言,“无现金社会”的直接影响在于支付的便捷性和多样性。但其存在的潜在风险便是央行若不能正确应对无现金社会对于货币供应统计和货币政策传导的挑战,那么这种挑战便会传导至普通民众身上,不仅带来通胀问题,还会因货币政策的失调影响资产价格,届时,你的股票或房产价格也许会坐过山车。 不仅如此,由于社交媒体盗用、短信木马链接、骗取验证码等手段而造成的电信诈骗,已经成为许多人使用移动支付时的隐忧。有学者介绍,我国的无现金支付技术还存在不少安全漏洞,身份证与手机验证码的安全验证技术并不能完全保障无现金支付的安全性。 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建议,监管部门须用制度、技术和法治建立起风险防控体系,搭建令消费者放心的“安全网”,提升无现金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首先,相关职能部门应建立实时、动态的安全监控和预警机制,同时,网络技术服务商应筑牢防护墙,提供安全支付环境。其次,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和行业标准,保障公民的隐私安全和账户安全,有效减少隐私泄露和经济损失,要依法严惩利用移动支付通道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近日,央行对宁波银联商务(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相关规定,违反反洗钱规定)和深圳瑞银信(因存在违规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的违法行为)分别开出了58万元和3万元的罚单。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则显示,因注销、主动申请注销、不予续展和续展合并等因素,270家非银支付机构在2016年已经缩减为255家,行业渐剩寡头。 “目前央行暂停发放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因此没有增量,只有存量。而从央行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态度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重新开放牌照发放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在监管层对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整体强化的情况下,优胜劣汰的态势应该会加速,行业参与者会进一步缩减。”某第三方支付企业相关人员表示。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