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杨志山是北京知青,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黄龙县柏峪乡五角树村插队四年。2005年,他回访原下乡的五角树村,看到村子仍旧贫困,就下决心要第二故乡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使乡亲们过上好生活。经过近十年艰苦不懈的努力,五角树村旧貌变新颜。杨志山常说:“让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是我毕生的追求,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是我一辈子的行动。”杨志山感恩回报第二故乡延安父老乡亲的义举感动了京城!感动了延安人!2012年杨志山被授予“北京榜样”提名奖称号,当年七一党的生日电台特邀杨志山作直播;十八大召开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9个波段播出《知青杨志山》上中下集。延安黄龙县柏峪乡党委、政府为杨志山在其插队的五角树村,建立了知青文化广场,并立纪念碑铭誌知青精神、教化鼓舞后人。 采访杨志山,是听说北京知青杨志山(延安插队)以其念念不忘为第二故乡黄龙县做贡献的感人事迹,光荣入选“北京榜样”征选行列。 居住在北京石景山广宁地区的杨志山,46年前,他离开北京来到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柏峪乡五角树村插队,四年的插队生活让他与村民结下深厚的感情,他把五角树村当成了第二故乡。而今,为了使五角树村摆脱贫穷,他自掏腰包请五角树村的村干部来京学习致富经验,还为村民提供电脑,教他们上网,帮助他们认识外面的世界。在他和村民的不断努力下,五角树村旧貌换新颜,当地农民大力开发旅游业,逐渐摘下了贫穷的帽子。乡亲们都说多亏了这个北京娃让我们沾了北京的光,走上了脱贫的致富路。 记者在石景山地铁站第一次见到了杨志山,他个不高,文质彬彬的,说起话来声音也是弱弱的。一同采访的葛元仁介绍说:“志山是聋残4级、患有中度帕金森;近两年做3次心脏搭桥手术,心脏做了3处支架。”他这样的身体还在为第二故乡五角树村摆脱贫穷贡献力量,不由人不由然让人对他心生了几分敬意。 在石景山区政府广宁地区办事处办公室我们采访了杨志山。 回报第二故乡 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杨志山说:“1969年,16岁的我和2.8万名北京知青一起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奔赴陕西省延安地区黄龙县柏峪乡五角树村插队。和当地的父老乡亲一起在艰苦的环境下共同生活了四年的时光,是第二故乡——延安的父老乡亲把我送到解放军这个大学校里服役复员后又回到了陕北;1989年调回北京工作。 2005年我和部分知青重回五角树村,追寻自己曾经的足迹。看到了那里的生活依然贫困落后。全乡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我站在几十年前住过的土窑洞前,心情十分沉重,百感交集。我跪拜在已故老队长坟前泪流满面。面对父老乡亲渴望,知青们帮助脱贫致富的迫切心情,寝食难安,下决心要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帮助那里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过上富裕生活。” 当年杨志山他们住过的山上窑洞 从柏峪乡回京后,杨志山首先召集一同插队的知青们,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共同为改变第二故乡落后面貌尽力。生活重负的老知青们在深表同情后也表述了没有能力、精力和办法。劝我不要头脑发热、感情用事;这是政府的事、而且是很难成功的艰难事。 面对大家的无奈,杨志山辗转反侧、食不知味,睡不安眠,又一次苦苦思索,自己一不是老板,二不是企业家,一个仅靠低微月薪养活全家的普通工人,该如何实现帮助乡亲们实现脱贫的夙愿呢?乡亲们送别自己到村口充满希望的眼神和话语,时时回响在眼前和耳边:那是一颗颗善良、苦难中求助的心的呼喊。是对北京知青充满希望的切盼。怎么办?怎么办?退缩?放弃?怎能忍心看着几十年前曾经在艰苦岁月中,同情照顾知青的乡亲们仍然生活在贫困中而不顾?不!决不能放弃!良心决不可违!想尽一切办法、再难也要探索一条新路!彻底改变农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旧生产模式和观念!他个人能力有限,社会能量无限。心到情到,用不厌其烦的求助、呼吁有爱心人的帮助,一个个电话打向慈善机构和政府、党组织,登门拜访一个个企业家,一个个谢绝、一个个推辞------。 功夫不负努力的人,佳音终于降临了。百里之外的北京怀柔区农委收到求助电话后,回复提供了怀柔官地村党支部书记毛金祥的电话,他兴奋了,赶紧联系毛书记并向延安五角树村的村支书发出邀请,请派两个人过来学习京郊农村走旅游之路,搞农家乐致富的经验。五角树村书记刘忠义听到这消息很感兴趣,但无奈太穷,连路费都难以凑齐。杨志山得知这一情况后,尽管自己家的生活也不宽裕,爱人也在下岗,孩子在上大学,自己身体又不好。但还是毫不犹豫地跟妹妹借了钱,给村里寄去了路费。 五角树村的领导来北京后,杨志山和爱人在妹妹的帮助下找了一间平房,为乡亲安顿食宿12天。期间,联系并乘车往返200多公里带领乡亲们参观了怀柔县官地新农村,看了官地村虹鳟鱼一条沟,使五角树村领导开了眼界,也动了要发展乡村旅游的念头。 毛金祥问:“你们那儿有山吗?” “有。” “有水吗?” “水比你们这儿的大。” “那就有发展旅游的基础。”毛金祥说。 当时,杨志山又把自己家唯一的一台电脑和通过电视台宣传联系的爱心人士捐助的衣物,给村支书带回了五角树村,并交会他们怎样用电脑,教他们怎么敲键,怎么进入格式,把这些基本过程,上网怎么上,进入互联网怎么做,然后给他写出来,挨个做,他一看,写得基本差不多了,回去就这么练,有了电脑,有了互联网,就能跟外边沟通了,就能发布信息了。这样打开了他们思路,学会如何同外界沟通信息。为了在思想上给村民们打气加油,自己还写了个关于五角树村和柏峪乡如何发展旅游的设想与策划,在电话里逐条念给五角树村党支书记和村长听,并积极和乡政府领导联系沟通。感动了延安的各级领导,经过艰难曲折几年的努力,柏峪乡的旅游项目终于立项。规划院用最经济的办法,给村里做了项目书。又通过一个又一个视频、互联网,宣传第二故乡。使外界知道了延安还有个黄龙县柏峪乡五角树村和神道岭这个神秘而美丽的风景佳境。历经磨难,在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领导下,在知青的帮助和村民努力下,黄龙县柏峪乡的“农家乐”终于一家一家地开了起来了,游客也越来越多,第二故乡脱离旧的农业发展模式,探索走旅游发展道路成功了!杨志山坚持努力回报第二故乡脱贫致富的梦想实现了! 回报延安的老知青 有情有义的北京人 46年前,随着轰轰烈烈上山下乡大潮,石景山区和门头沟区977名北京知青插队来到延安地区黄龙县;其中以杨志山为组长的14名知青在黄龙县柏峪乡五角树村与父老乡亲同甘苦共患难,为改变当地落后面貌做出了艰辛的付出和突出贡献。 他们和乡亲们一起自制土炸药,开山劈石、打眼放炮,硬是在半山腰炸出一条3公里长的引水渠。把300多亩旱地改造成了高产的水田。利用这引来之水在延安地区第一个创建了小型水力发电站,彻底结束了点煤油灯、驴拉碾磨的原始生产和生活模式,给偏僻的高原深山村带来了光明和新的生活方式。 知青王双来用画笔画的毛主席伟人像被传为佳话和遗迹保留;张桂英曾经教过的学生已经成为延安地区栋梁人才;他们当年的努力与贡献得到了乡亲们和政府的赞誉及褒扬;他们修建的水渠被命名为《知青扎根渠》(至今仍然发挥着浇灌良田的作用);五角树知青小组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地、县、乡先进知青小组。1971年人民日报专幅报道了北京知青在延安黄龙柏峪乡五角树村的先进事迹。知青姚作玲代表黄龙北京知青应邀赴北京,向中央和北京市领导汇报插队成果。杨志山、刘忠霞等知青也多次出席省、地、县、乡积极份子代表会议。并分别抽调到县里参加工作。他们为黄龙县的经济和文明发展献出了青春的努力。 岁月如歌,人情依然。北京知青的博爱胸怀,使他们没有忘记延安这方热土,没有忘记黄龙父老乡亲彼此的真挚情感。和广大的共和国知青一道,以天下之忧而忧;天下之乐而乐。五角树知青以杨志山为首组队,于2005年重返黄龙柏峪乡,站在群峰之巅,抒怀畅喊“我回来啦”;看到地处百里大峡谷的第二故乡,山大沟深,景色秀丽;但乡亲们仍在土里刨食的务农,核桃和花椒还是老乡主要副业;乡亲们看到老知青在窑洞前情泪相搀,跪在故去老队长坟前声泪俱下;感人啊,乡亲们迫切希望知青们常回来帮助柏峪发展……。 九年多来,在乡、县、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扶持下,在乡亲们的努力和以杨志山为首的北京知青们的宣传、努力中,现在,柏峪乡终于建成了原生态民俗风景区。如今的五角树,面貌一新,游人如织。正如杨志山在九年前预言:但得彩旗飘来日,山金水银起歌声;欲问游人何处去?五角树村游仙境! 提起帮助五角树村脱贫致富的缘由,杨志山说:“我是一个北京知青,还是一个共产党员,在陕北的这段经历是我一生的奠基,延安是我的第二故乡,五角树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抓紧时间努力让我的第二故乡变得更美好,使父老乡亲过上富裕的生活。” 杨志山诚心待人、回报第二故乡父老乡亲,践行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2005年杨志山带领部分知青重返第二故乡,在雨中走家串户看望乡亲们后,又走遍当年劳动过的山山峁峁。他翻山越岭带着从北京带去的慰问品看望住在深山、身患地方病的易贵宝老人。72岁的易贵宝拉着杨志山的手、流泪不停地念叨:志山回来啦,志山回来啦!杨志山又一次泪洒黄龙山梁、窑洞前,他跪拜在已故的乡亲们和老队长坟前,烧纸、磕头祭拜,回顾当年,感恩不忘。 当年,有一次杨志山跟老队长到县里开会,由于拉肚子,走到半路,离村里还有30里的时候,实在走不动了,老队长含泪背着他走了30里,当时天上下着雨,我流着眼泪,一直要求队长把我放下。队长说:“你是咱的娃,这么黑的天,我不能把你一人留在这大山里。”那一天他们回来村里都晚上11点了。 “听说你在村里有一个老干妈?”葛元仁问。 “当时村里有一个老人,看我年龄小。又因家里困难,穿的衣服很破旧,大衣上都补了七八块补丁。老人给我缝补衣服,做衣服,做鞋子,有什么好吃的都给我留一份,日子久了,就认我为干儿子,我的干哥对我也很照顾。” 说到这里杨志山已是声泪俱下,采访的和在坐的人也无不动容。为了回报延安父老这份像父母般的感情,老乡只要求助于他的,或者他知道、听说的,他都倾其所有,给予无私的帮助。 2013年黄龙县五角树村老乡王军乐患上耳石症,在当地久治不愈,杨志山在京为其联系医院,又把老乡接来北京、安排住在自己家里,多次亲自带老乡到医院挂号、检查、治疗直到痊愈。不仅此次、还有2014年,他不顾自己的病身劳累,热情的接待、还带老乡起早到天安门看升旗,游长城、逛北海、故宫、颐和园,感受北京大城市美丽的风光和悠久历史文化;安排乡亲会见知青,分享延安插队的知青情。柏峪的乡亲们经常骄傲的对游人炫耀:“首都北京有俺们村插队的北京知青杨志山、我们到北京就有地方住。” 已故老队长刘邦印旳遗子刘中堂身有残疾,多年来得不到五保待遇,杨志山以帮助遗属后人的实际行动感恩回报、慰藉故人。他找村委会和乡领导反映情况、呼吁政策落实。逐级督办式的把五保申请亲手交到乡长手里。经过乡政府领导亲政的不懈努力,五保户的证书终于在2014年11月发到了刘中堂手里。乡亲们有事都愿意告诉知青杨志山,甚至邻里纠纷都找杨志山帮助调解,因为杨志山是知青、没私心,公平。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资深记者和著名主持人苏京平,在2012年采访柏峪乡村民王军丽:“是你在演出现场喊杨志山万岁吗?你为什么喊?”王军丽动情的说“是!星星沾了月亮的光,我们沾了北京的光,沾了北京知青的光,是杨志山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把我们引上致富路。”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你踏进延安黄龙县柏峪乡,你会感受当地父老乡亲对知青杨志山的爱戴与赞誉。乡亲们都以杨志山为骄傲,柏峪乡党委书记吴学民和72岁的王景民、王改堂老人拉着杨志山患帕金森而颤抖的手,面对北京来的记者说:“北京知青杨志山是我们五角树村和柏峪乡的希望!他太累了,为我们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操碎了心!杨志山身体健康是我们全村、全乡的希望。” 杨志山的博爱胸怀令人敬佩,他十分敬业、不论远近,总是实心实意、尽力尽心的帮助他人,2008年至2014年7年间,杨志山6次自费驱车往返数千公里,带着慰问品前往黄龙县慰问留延知青和遗孀家属,送去北京老家的温暖。 宜川特困知青赵纯慧的儿子李胜明通过微博联系到杨志山。杨志山在同情赵纯慧的同时,积极付诸行动。联系宜川知青、发帖到各个知青网站、介绍赵纯慧情况和现状,发出帮助倡议。积极联系宜川寿峰知青田丰商议实施帮助行动。并在2014年11月3日驱车千里,带着知青和慰问品专程到宜川赵纯慧家中慰问。送去了北京知青插友纯真实在的关爱情感。 2015年3月延安富县知青赵维宝告知杨志山:宜川乡亲杨建春来京推介宜川果业需帮助;杨志山立即停止了日常事务安排,亲往四道口冷库会见杨建春,并当即与杨返回石景山会见广宁街道东山社区领导后。决定三方联袂:延安黄龙北京知青实助老区经建工委会和宜川果业合作社携手东山社区——在东山社区进行助推延安产业、壶口原生态水果进京展销活动。杨志山夫妇像接待老朋友一样,安排杨建春夫妇吃住在家里,并约同爱心知青赵维宝等人,始终陪同在现场销售。在广宁社区销售饱和后,杨志山又驾着自家车前往门头沟找关系熟人,往返数十公里拉货进市场销售。 杨建春夫妇在和杨志山夫妇接触中很是感动,评价:杨志山是好人!杨志山说:我是从延安黄土地走出来的知青,做人实在的品格是延安父老给我的,我今天回报给你们,回报给社会和我身边的人,就是希望大家都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在平常的日子里,杨志山更是利用各种机会给予柏峪乡大力宣传,联络企业家和有关人士宣传介绍老区经济发展的前景和可行性,联络北京市民政局、北京电视台、北京爱之声艺术团、中央民族乐团等文艺团体和知青,分别于2008年、2010年、2012年、2013年组成北京赴延安革命老区黄龙县柏峪乡经济文化扶贫考察慰问团进行实地考察,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持久的宣传关注和支持。 水有源,树有根,不忘乡亲们的再育恩。杨志山多年来坚持自己出钱,每去五角树村都给60岁以上的老人100元钱,以此对困难老人给予救助和敬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宗旨,用一颗赤诚的心默默地为党旗添彩。 星星沾了月亮的光,柏峪乡走向致富路 过去一直误以为只有黄土高坡才是陕北的代名词。如今的五角树村成了犹如九寨沟般的人间仙境。这里有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褐马鸡出入在自然保护区。 站在当年被杨志山他们这些北京知青炸开了的山口向今天的五角树村望去,那里最抢眼的就是山间归路旁边那些连排的民居。高大的门楼、敞亮的庭院、坚固的窑洞、舒适的客房,非常稀罕的山野农家饭菜,特别质朴好客的村民。还有和安塞腰鼓有一拼的五角树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庆丰锣鼓等等,让人穿越古今、浮想联翩。 当地政府为了答谢以杨志山为旗手的知青们的无私奉献,建立了知青文化广场,树立了知青纪念碑。2011年杨志山带头发起成立了北京知青联谊会,让更多的知青参与黄龙脱贫致富建设。2012年6月,杨志山又在围绕在北知网旗帜下的广大知青朋友的积极支持、关注和帮助下,在联络组建了北京知青黄龙联谊会之后,短短的半年中广交朋友、联络四方,个人承担路费邀请了一些企业家组成赴延安黄龙经济文化考察团;携手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苏京平和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秦洪峰,全国青联委员、北京爱之声艺术团团长秋鸣带队专赴黄龙县考察、慰问演出……企业家留下了收购农产品和开发的意向;艺术家留下了给老区人民的深情,提出了诸多独到的建议和方案。 如今陕西省黄龙县柏峪乡五角树村,年人均收入达到两万多元,比当初的不足800元增加25倍,以杨志山为代表的北京知青们尽最大努力配合各级政府让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乡亲们说“杨志山的行动太让大家感动了,星星沾了月亮的光,没有杨志山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日子,今后致富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参观的路上,杨志山充当起导游,讲起这里的景点来,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而其中他最推崇的就是那个高高在上,有些神奇诡异的摘星台,于是大家像登天梯似的一步步走向摘星台。 参观了司马迁祠后,杨志山说:“司马迁在人生路上,有一点是值得我们赞同的,那就是当你看到了一个目标的时候,你如果缺乏执着的精神来坚守它,那么你就有可能半途而废。当你对这个信仰,所要做的事情坚定不移的时候,有可能在你的生命历程当中没有做完,但是你只要有这种决心坚持做,能做到什么程度他都可以说是一种成功。” 因为从2005年开始做的第一天,杨志山就坚定不移地相信,旅游产业将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支柱产业,而且陕西黄栌有着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再加上当地政府和我们在北京的这些有爱心的知青一起共同努力,那么黄栌在旅游这一块将会成为全国的一个亮点。 杨志山在延安待了六年,这段经历,他始终认为是自己一生的骄傲,它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铸就了的思想基础,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说起来可能好多年轻人不理解。 记者:“认为这是口号。” 杨志山:“认为这是口号,但是我现在就用我的行动来做这件事情,我们这个村这几年经过我们的努力,在政府的指导下,我们现在做成功了,初具规模,有很多游客到我们这个旅游点来玩了。” 记者:“你看下着雨还有很多人到这儿来。” 杨志山:“所以这说明什么?而且我们的乡亲确实比以前富了,乡村面貌你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 记者:“有人说不管怎么说,对您个人来讲这是您额外的事,您这是管闲事。” 杨志山:“不,这就是我们家自个儿的事。陕北五角树这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记者:是啊,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在自己的生命长河中,都有过摘星的经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摘星台,但愿那个摘星台给每个人都能够带来幸福。 我们坚信:北京知青自始至终坚持的感恩、报效党和祖国的奉献精神和行动,定会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奉爱社会、振兴中华于世界民族之林前卫的行列。 如今的黄龙县柏峪乡五角树村旧貌变新颜 (责任编辑:铁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