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 > 心灵 >

张欣 你想成为她书中的人

时间:2021-08-19来源:新民晚报网 作者:杨晓晖 点击:
◆杨晓晖 著名评论家雷达说:张欣是最早找到文学上当今城市感觉的人之一。张欣善于揭示商业社会人际关系的奥妙,并把当今文学中的城市感觉和城市生活提到一个艺术的高度,她始终关怀着她的人物在市场经济文化语境中的灵魂安顿问题。 1 与春住:寻找完美人格

 

 

      ◆杨晓晖

      著名评论家雷达说:“张欣是最早找到文学上当今城市感觉的人之一。张欣善于揭示商业社会人际关系的奥妙,并把当今文学中的城市感觉和城市生活提到一个艺术的高度,她始终关怀着她的人物在市场经济文化语境中的灵魂安顿问题。”

      1

      与春住:寻找完美人格

      长篇小说《不在梅边在柳边》出版,张欣的书迷觉得作家的创作力已臻顶峰。穷乡僻壤出生的男女主角,经过受高等教育与自己的打拼,完全洗白了自己的身世,成为都市的成功人士,女的嫁入豪门并执掌家族企业,男的是名校物理教授。他们自我毁灭的故事在惊心动魄之中,流露着作家巨大的悲悯、柔情,与对现世的警策。

      在此之前的《终极底牌》与最新的长篇《千万与春住》,仍然是繁华都市人生沧桑的出色描绘,仍然是变迁与诱惑对人性的考验,但无论是男性形象还是张欣擅长的女性形象,都以其独特坚定的价值观让我们深深感动。张欣永远没有停下她探索人性的脚步。《终极底牌》中,工程兵江渭澜抚养了战友王觉的儿子,王觉正是为保护他而牺牲。江渭澜娶了王觉怀孕的妻子小贞,几十年的相濡以沫中,是比爱情更深厚的感情。江渭澜觉得江渡就是自己的儿子,他为帅小伙江渡而骄傲。《千万与春住》里,夏语冰被嫉妒她的好闺蜜藤纳蜜换走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她精心养大的是纳蜜的儿子,而自己的亲生儿子则被纳蜜弄丢了,最后被别人带到山东乡下成了“王大壮”。在丈夫要报复藤纳蜜的时刻,夏语冰选择了原谅。“那是为了小桑君”,她仍把纳蜜的儿子看作自己的儿子。

      与在窘境中走向极端的毁灭相反,夏语冰采取的是体谅与宽容。她修复人生的惨剧,使自己能够超越与完善。夏语冰的升华也是张欣写作的升华。

      1969年入伍当兵,曾任卫生员、护士、文工团创作员,1984年转业的张欣,15年的部队生涯无法不在她的文字里留有烙印。那就是英气勃勃,深情款款。从事创作30年来,她许多的作品被拍成影视剧,但是她文字的魅力总是吸引读者以读她的小说原作为快乐来过瘾。有意思的是,她小说里令人难忘的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正好构成了变与不变的两极。“物质的欲望维系在最低点,能将一碗面吃得满头大汗,无论为夫、为父、为友,永远保持着担当与情义”的传统派男性,他们是变幻世道里最温暖的底基。而夏语冰这样的女性,赴美留学,经商,前卫而时尚,但她在接受严酷的考验之时,变得越来越好。所谓绚烂归于平淡。

      让读者对人物有“爱”,这对小说家是重要的。

      20多年前,张欣因为中篇小说《首席》而获得“上海文学奖”。记得当时在研讨会上,山西作家李锐发言,意思是作家都要向鲁迅学习,要有思想锋芒。一个优雅漂亮的女作家当即站起来反驳:我们也许写不了这样的东西,但我们还是在写。——这就是张欣。快人快语,让人难忘。

      对于人性有深刻揭示的她,其实一直是有着“嫉恶如仇”的理想主义立场。只是一个作家强大的悲悯气场更超然于具体的人事刻画,对于颓败、凋落、毁灭的结果,或批判,或惋惜,或幽默调侃,作品的审美性也就独立自在,光芒四射。庄重文文学奖、百花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时间替张欣交出了创作辉煌的答卷。

      2

      在柳边:探究都市元素

      一方面是来自部队生涯的严谨与肃正,另一方面是在广州这座南方都市生活了30年的生活积累。这两方面的优势,给予张欣的写作以绝妙的张弛有道。她笔下的市井,充满趣味,俗事雅写;她书中的人物,背景逆反,命运传奇。

      1990年,张欣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班。这个班,同时出现了多位影响了中国文坛的优秀者。张欣的学习并没有因为毕业而结束。她是一个用心博学的勤奋者。时尚业、建筑业、室内装潢、医学、矿业、健身、音乐、飙车、风水说、物理学、银行业务、私募基金内幕、整容业、公安局、枪械、高尔夫、宠物店、漫画行业、金融管理、电子产品……她的每一部小说,但凡涉及都市各式元素的描写都井井有条、娓娓道来,准确详实又空灵好看。就像她描写城中村杂乱的人与景,与描写亿万富翁的高贵府邸,同样都栩栩如生。

      作家不可能什么都懂。但读者希望作家是万能宝库,无所不知。每一部新小说所需的“硬核技术”,张欣都做足了功课。

      人物令人信服的原因就是这样来的。阅读的多重收获也是这样来的。这世界有多奇妙与艰深,作家就有多大的勇气与胆略去作探讨研究。一切时尚的元素又哪里仅仅是物质的意义或者是社会的情境,人心就是在不断的变迁中变化或者沉淀。

      同样是男女之情,呈现方式可能南辕北辙。“我们会因思路的枯竭,为了简便而采用公共思维的方式加以描述,即使不出错但也绝无特性,既似曾相识又干巴无汁。”——这是张欣不允许的。她认为“日常即殿宇”,“只有日常才能够流传,它是思想感情的肉身。”而写好变与不变的日常,这就是作家的功力与考究了。细节是一切。写作期间,她曾写到一群公司同仁进了一家云南餐馆,喝了两瓶五粮液。她虽然不喝酒,但还是感觉不对劲,后来又重新去了云南馆子,换成酸木瓜酒便比较妥帖。张欣说:“《红楼梦》里写了许多日常,让人感到故事里面的真实与温度,以及敬畏与慈悲,琐碎的凡间烟火背后,是数不尽的江河日月烟波浩荡。”

      好故事与无可挑剔的细节,出色的想象力与敏锐的现实观察力完美交织于一体,张欣的都市题材小说既是近30年来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写照,而其艺术性又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张欣信奉的是小说“朝深处想,往小里说”。“只走心,也只会走心。”她赞同作家阿来的观点:“小说的深度不是思想的深度,而是情感的深度。”“如果你根本没有动情,你也感动不了别人”。

      人们都说张欣小说中的一个个女性,好有魅力。她们知性,独立,执着,能干,对于爱情有着梦想,对于亲情能够牺牲。现代社会,就发展、地位与个性成长来说,的确给予女性最大的机遇舞台。一写到那些女性,张欣的笔端就鲜活,就抒情,就深刻。顽强的夏语冰最后终究是孤独的。悲剧所有的美与遗憾,更能震撼到我们。女性的天地、女性的格局究竟有多大?这是一个大众议题。对于张欣来说,也是一个美学命题。

      3

      浮华后:安顿焦躁心理

      小说《浮华背后》是2001年出版的“金收获丛书”之一。在小说最后的访谈中,张欣说,希望成为读者心灵上的朋友。“我想,我更关心的还是人,人心和人性。”20年以后,她的散文集《泡沫集》出版,似乎是她写作观的绝好证明。

      即使作品拍成热门影视,即使获奖频频粉丝无数,即使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组成的丛书浩然可观,但是张欣依然低调生活,埋头写作,只为下一个构思吸引。

      《泡沫集》里的文章,主要收集于她开的一个专栏。她的散文不蹈虚高张,不风花雪月,完全是心与心的对谈。她谈的那些问题,是我们在城市生活中都会遇到的棘手难关,或者忧虑的疑惑。她说:“时间能治百病。”“平静而有品质的生活是可以滋养心灵的,心灵的丰富也能高人一等。”“间距的要害是:越亲密,越脆弱,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知道缺点的人才能做朋友。无论友谊还是爱情,都是为人的缺点准备的。”“适度的匮乏仍不失为一种人生的智慧。”“道德常常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但是智慧永远不能填补道德的空白。”“有专攻的人,知识渊博的人,有思想的人,有行动力的人,基本都是沉默寡言的。”“一件事情反复做可以是专家,重复细节的人可以成为大家。最关键的是这样的修为修行可以忘记说话和琐事。”“不能犯的错误还有不孝。就算长辈有时难以沟通都请把他们当作生病了一样去原谅。”至于女性,她说“一辈子那么长,蜜月期那么短,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遇到闪失,是不是还是自己最可靠?”“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最是无用又耽搁时间,那就是担忧、责难和评判。”

      作为成功的小说家,这些“压箱底”的人生智慧,张欣一点不怕它们“曝光”,她的确是把读者当作自己的朋友。当她接受写作专栏时,就决定敞开心扉,真诚坦荡。就像她给《新民晚报》夜光杯写的随笔,毫无写作套路,与读者零距离直抒胸臆。她散文的亲切细致、直率睿智,并不解构她作为出色小说家的神秘与功力。她既是实力派,又是偶像派。“对于心灵丰富的人来说,他说得多,但保留得更多。”

      做张欣的读者,是幸福的。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