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制面业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粮食志》 时间:2024-08-16 点击:
早在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上海就有云阳生面公所,经过28年努力,至同治二年(1863年),建成平房10间,取名义德堂。再经过25年的筹划经营,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义德堂粉面公所才正式成立。
1925年,天津的机械制造厂改制日本式切面机运沪应市,切面商竞相采用,生产方式开始由纯手工操作进入半手工半机械操作。后少数资力雄厚的制面商使用电力,安装马达,提高了生产力,但长面仍用手工操作。是年,切面店发展到300家左右。
1928年,改组为切面业商民协会。1935年,改称为机制切面业公会。1937年,切面商纷纷迁入苏州河南。
1943年,在公共租界筹组同业公会。3月18日,经警事总监批准,签发《上海市公共租界警察本部团体登记证》。4月,市商会核准发给会员证书,上海特别市机制切面业同业公会正式成立,会址设在北浙江路(今浙江北路)123号。其时,日伪经济统制日厉,粮荒严重,面粉紧缺,店主们踩着自行车到四郊收购土制面粉,加工切面供门市销售,营业兴旺,利润较高,切面店倍增,会员达600多家。
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组为上海切面业商业同业公会,翻建在原南市区(今黄浦区)吾园街26号之旧公所。1946年,议订同业公会章程。章程第三条规定:“本公会以协助政府施行之国策及增进同业共同福利暨维护本业之一切权益为宗旨”。10月23日,长面商申请单独成立长面业公会未获批准,27家同业加入切面业商业同业公会为会员。1947年5月,同业公会楼屋落成。1948年,用同业公会空余房屋创办了面业小学1所。
1949年上海解放后,公会奉令整顿,改名为上海市制面商业同业公会。
由于人民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的扶持帮助,制面业由恢复走向发展。1951年9月,在市工商局和工商联的帮助下,按区成立联购处26处,旨在摆脱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向私营上海市面粉工业联营处进货。是年,会员增至1903户。
1952年3月,联购处直接向国营中国粮食公司上海市公司购买面粉;9月,双方签订面粉购销合同,切面业所需面粉基本上由上粮公司供应。1953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摘编自《上海粮食志》)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