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塘的回忆

来源:原创 作者:朱伯荣 时间:2024-07-21 点击:

 
 印象中,曾记得谢塘中学,文革期间,校址改在今大河桥朝北,(原址记忆不起来)西岸生产队东侧的的一个解放前大地主的宅院。其黑漆台门高大,拉手是一个文胸式的黑狮子头带圆铁大环,地面两侧,各有一个高高的,一米多长的,粗石门槛,天井足有一百余平方米,地面全是红石大地板,约80公分x1.2米长。很阔绰,气派。整幢大宅东西两侧各有一间大厢房。其东侧为二个教室,西侧为部分教师办公室和学校食堂。二楼是校长,教务室和部分教师宿舍。东间左侧宽厚大木台阶可上二楼。全是木结构,走上楼时,地板碰碰响。大宅瓦片是黑色的。另外,在大宅外朝南,又有二排,四个教室的平房。瓦片是红色的。那是1968年初秋,文革复课闹革命后的小学生,都饺子下锅似的进了这所中学(春晖中学和其它公社中学都不招生)。学生也很少,初一开始只有六,七个班,教师也只有连校长只有八,九个。那时,谢塘中学叫上虞县第六中学。我在那里二年制中学毕业,其实,课本都没学完。可见知识的匮乏。戴着知青的光彩帽子上了山,去了黑龙江,现管辖区为漠河县,(阿木尔区林业局)劲涛镇,长缨林场,现撤了,只剩一个防火站。现在的谢塘中学我是陌生的。可能我1983年从大庆探亲回谢塘时去过一次,很模糊,记忆不清。但是,照片中的谢塘镇中学真还有点时代气息的。很遗憾,我们生不逢时,错过了这优越的教育环境下的学生时代。无论如何,謝塘中学是我的母校。谢塘,那年代是浙东沿海的一个重要的小镇。地理位置显赫。您看,她西北连着百官,松厦,沥海等重镇,东面连着小越,双堰,王家埠,驿亭等人口居住较密集的老镇,朝东是宁波方向的余姚,慈溪,周杭,浒山。其地理位置很重要,从产品分类讲,松厦那边是棉区,沥海是海洋产品区,盖北是水果区和棉区,其它地区是水稻区和杂种区。谢塘是这个地区的中心区。您看,每年四面八方乡镇生产队的农民都来送公粮,就是国家粮棉收购的地方,都是送到谢塘来的。夏收秋收时节,独轮车,两轮扳车(人力车)一根扁担,两只箩筐,盛着二,三百斤的稻谷,匆匆直奔粮站,还有船装总粮。真是车水马龙,送粮中,光着胳膊的,裤腰别看湿毛巾的,妇女头上裹着青布围巾的,杭唷杭唷的号子声,一派兴兴兴向荣的春宫图和秋色的欢乐市。那时,作为一名谢塘人,是自豪的。有著名的地方国营上虞县第三碾米厂,地方国营上虞谢塘粮站,地方国营谢塘榨油厂,地方国营上虞棉站,还有木器加工厂和生产资料站,铁器加工厂,谢塘旅馆及直通县府的快船合作社。附近周边的农民除交公粮,加工油菜子油,购买稻糠生产资料外,还有一个重要生活事,那就是赶集,逢双大集,逢单小集。每到逢双集,谢塘集镇特别闹猛,近十年里,我去过谢塘二,三次,只觉谢塘发展与改革,振兴乡镇脚步不合拍,慢了很多。不禁心中有点悲伤。希望改革的春风快快吹进谢塘。不过,那百年的老屋留几间吧,留给历史,留给后人,有点旧事的回憶。谢晋导演在世时,我真想他导演一部关于谢塘重镇的影片。也许,局限于当时的政治布局和时代的呼欢,托举原因吧!

晓歌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云南农场生活点滴
    下一篇:云南农场生活点滴(续4)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