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那一年的高考

来源:戚建伟 作者:戚建伟 时间:2024-06-07 点击:
 
         每年一踏进六月,就到了高考季,六七八,俨然成了莘莘学子们心仪的口彩“录取吧”。
 
        初夏的这个时节,已有了些许的炙热,而全社会关注高考的热度,无疑成了最拉风的一个景致。考场内外,仿佛都在上演人生博弈的大戏,考场内考生们十年寒窗的奋力一搏,无不牵动着考场外可怜天下父母心。
 
        此情此景,让我不免想起了四十多年前的一幕:1977年,那一年的高考。
 
        那一年,我作为一名知青,还在插队的嘉定娄塘中学当代课教师。8月中旬的一天,正是学校放暑假期间,我从一个同学的母亲那里得知了在当时还属于内部的一个消息,大学今年要恢复招生了,考试一共四门:政治、语文、数学、理化或史地。


 
        恢复高考,这消息不啻于一声春雷,让我兴奋不已,那一夜,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幻想着高考改变命运。凭着我在学校代课的有利条件,我开始着手收集有关考试科目的学习资料,准备着人生一搏。
 
       10月21日,全国恢复高考招生的新闻正式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少人翘首以盼,知青们更是奔走相告,在那个特殊年代,一纸高考政策,不仅给困境徘徊中的知青开辟了通道,更是让无数的知青看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一时洛阳纸贵,随即掀起的复习迎考热浪,仿佛寒潮中的暖流,席卷着神州大地。从发布高考消息到莅临高考日期,只有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这对已经荒废学业数年的考生无疑是极大的挑战。那一段时间,我几乎是日日挑灯夜战,埋头扎在书堆里,心里唯一的夙愿:参加高考,改变命运。
 
 
        作为“文革”后恢复的首届高考,具有拨乱反正的里程碑意义,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各级政府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为考生复习迎考开辟绿色通道,我代课的娄塘中学迅速举办了一期免费高考复习班。夜幕下,灯火通明的教室,宛如星空闪烁,一些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被多年未见的那种求学似渴的场面所深深感动,纷纷主动担当起了考生辅导工作。
 
        在临近高考一个月前,我插队的娄塘公社,为了确保高考的质量,还专门组织了一场文化初考作为筛选,全公社约有四百余人报名参加,最后通过文化初考的只有207人。由于“十年动乱”,差不多整整一代人被耽搁了学习,遭遇了文化沙漠,以至参加高考,先要通过文化测试,不免令人唏嘘不已。
 
        几天之后,通过文化初考的我接到通知,去生产大队填写报名登记表,大队盖章后,再去公社正式填写高考报名登记表及志愿,并交报名费5角,照片二张。距离高考前三天,我终于拿到了弥足珍贵的“上海市1977年高校招生文化考试准考证”。
 
        经历了近两个月夜以继日地拼搏,我终于走进了心仪已久的高考试场。


 
        这一天,曾经似乎遥不可及;这一天,悄然来临,仿佛让人如梦一般。在考场,我遇到了久别的同学,遇到了一同下乡的知青战友,彼此虽然没有过多的话语,但从每个人的眼神中,似乎都能解读到此时此刻的心情。
 
        1977年,那一年的高考,让多少人刻骨铭心,让多少人从此步入新生······。
 
        高考结束,转眼送别了令人难忘的1977年,新年伊始刚过一周,我接到了大学招生体检通知单,体检之后,又是忐忑不安地等待,直至过了农历新年,终于接到了安亭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虽然与我最初的报考志愿相差甚远,但毕竟靠着我自身的努力,走出了乡村小道,踏上了新的人生之路。据之后披露的消息,1977年全国高考的录取比例不到5%,与如今高考录取比例高达80%以上,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1978年3月8日,我拿着录取通知书跨进了安亭师范学校,成了“文革”后的首届师范生。
 
        1977年,那一年的高考,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回味。想起了那一年的高考,不仅改变了知青的人生道路,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为共和国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开辟了新的航程,引领了新的方向。
 
        想起了那一年的高考,此生一搏,无怨无悔······。

 (编 辑  晓 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天亮前后,金融街的生死较量
    下一篇:往事并不如烟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