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靶场

来源:《广阔天地 终身难忘》 作者:朱雅萍 时间:2024-02-27 点击:


作者朱雅萍
 
  1969年4月28日,我和同学们坐上了从上海开往虎林的火车离开上海,经过3天4夜的长途跋涉抵达此行的目的地虎林火车站。我们在沿途各车站受到当地群众跳忠字舞欢送,但当时因心情沉重也无心观赏,更没想到目的地竟是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发生地。

  下火车后几辆解放牌汽车把我们及行李拉到黑龙江生产建议兵团4师34团团部(现称858农场),稍作休息后坐上拖拉机直达一连连部。晚餐后连里搞了个简单的欢迎仪式,结束后就安排宿舍就寝。

  34团地处中俄边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与珍宝岛相距仅108公里。边境设有边防哨所,解放军每天巡逻放哨,全团当时处于紧急战备状态。

  5月初的东北,乍暖还寒,还没开始播种也没太多农活,我们就被安排跟随一个1968年去的北京女知青做机器试验播种水稻的前期准备工作。因为中苏关系的紧张,6月初听说各个团要组建武装连队并配备武器,平时由现役军人带着训练,有情况马上参加战斗。

  6月中旬连里宣布调入武装连人员名单,竟然其中有我,真的没有想到。因我个子矮小,有同学还调侃说:你人还没枪高怎么会选上呢?当时是连队干部决定的,也许那个年代是以政治角度考虑的。从小想当女兵的我,觉得是一个锻炼的机会,虽说没有领章帽徽,但穿的也是军装。

 
作者朱雅萍曾在团部总机担任话务员
 
  6月22日从各连选拔的人员到新组建的武装连报到,住宿临时搭建的棉帐篷,伙食很差,炊事长每天为全连伙食奔忙。1个女排加3个男排,开始每天的军事训练:出操、走步、瞄准,打被包,熟悉步枪结构等。晚上要轮流站岗,各个排自己排班。有时搞实战演习,半夜熄灯打被包,还出去拉练。虽说是第一次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条件又很艰苦,但大家斗志昂扬,认真学习,不怕吃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来从事农活的年轻人看起来也有军人的模样了。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终究要拉出来溜溜,按军事术语就是实战演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要到靶场去实弹射击了。从没摸过枪的年轻人要进行实弹射击,虽说磨拳擦掌,但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

  靶场离武装连驻地不远,约2公里,列队行进到靶场后,由现役军人营长宣布靶场纪律及注意事项后就以排为单位分两队开始射击。看着别人把子弹推进枪膛,耳边传来“砰砰”的枪声,报靶员报成绩,在我心里默默地背诵射击要领,做好射击的准备。

  很快就轮到我上场,上位、卧倒,按着要领做动作,屏住呼吸,一切准备就绪,就差扣扳机了。此时突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也不敢扣了。身旁的参谋长看出我的犹豫,干着急,马上对着我大声喊:前面就是苏修!前面就是美帝!向苏修和美帝开枪!“砰”的一声,子弹飞出去了,步枪的后挫力重重地推了我一下,连接着又打了两发子弹。没听清报靶员的声音,只听到有人说打到地球上去了,后面两发的成绩肯定不理想。

  回到连队总结,我只能检讨自己,训练不够,心里压力大,加紧训练。以后每一次训练,我都认真刻苦,并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进靶场也就不紧张了。后来射击成绩迎头赶上,用三发子弹打出28环的好成绩。

  这也是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实施的战略国策。我们支援边疆保卫边疆的知青们亲历其中,感受激情燃烧的岁月,人生第一次上靶场的经历难以忘怀!

  今天,我们已进入一个辉煌的新时代,以史励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简介:朱雅萍,1952年出生,1969年4月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师34团,曾在1连、武装2连、团部总机工作。1974年被推荐至厦门水产学院就读,1977年毕业留校任教,1980年初随学院迁回上海直至退休。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你像一团火
    下一篇:洪波涌起长水河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