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人生从容度 白头唯有赤心存——朱屺瞻梅花草堂叙录

来源:新民晚报网 作者:王琪森 时间:2023-05-29 点击:
1995年5月24日,朱屺瞻在朱屺瞻艺术馆梅花草堂作《竹石图》

齐白石《梅花草堂》

吴湖帆《梅花草堂》

朱屺瞻在淘沙场梅花草堂前

朱屺瞻20岁时小像

朱屺瞻在家乡浏河镇建的梅花草堂

作者与朱屺瞻合影
 
      ◆王琪森

      金秋时节,上海朱屺瞻艺术馆“重现与回归”朱屺瞻与梅花草堂特展颇为引人。在入口处的一个花坛中,屺老端坐在梅树下,一手持笔,一手拿着速写本,面带和蔼微笑,似一边写生,一边欢迎参观者的到来。

      朱屺瞻作为画坛寿星、世纪老人的一生,可谓是融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与红色文化于一身。20世纪70年代末,我时常在下午去巨鹿路820弄景华新村12号“梅花草堂”拜望屺老。在菖蒲青绿、茶香弥漫、午阳温煦中,倾听屺老的人生传奇,观赏屺老的书画创作。

      1 梅花草堂中的“太阳神”

      屺老的世纪人生、百年丹青、从艺形态,其本身就构成了一部现当代的海派美术史诗和一座艺术经典的丰碑。诚如作家柯灵所言:“百年来世局沸腾,风云激荡,屺翁激浊扬清,从容度越,一心构筑他的艺术天地。”我每次到梅花草堂,大都见到屺老在挥笔作画,“屺老啊,你真是劳动模范。”我的话刚落音,师母就在一边调侃道:“每天早上太阳刚升起来,老先生就动笔了。所以阿拉叫伊‘太阳神’。”而艺界却称屺老创造了“艺术的奇迹,生命的奇迹,中国的奇迹。”

      朱屺瞻(1892~1996),出身江苏太仓浏河新镇的商贾之家,原名增均。祖父工山水花卉,喜好书画收藏,多有慈善之举。父承继家业经营酱园,极具规模,产业遍布江南各地,喜植梅花。屺老在《梅花草堂春意浓》自述中曾说:“我八岁丧母,所以老师讲到《诗经·陟岵》时,我特别感伤,所以为我改名为‘屺瞻’。”由此可见,屺老自幼就喜好梅花,而“梅花草堂”也构成了屺老的从艺地图、人生舞台和精神家园。

      2 梅花草堂与虹口的结缘

      屺老对虹口有着特殊的感情,梅花草堂与虹口也有着深厚的地缘。

      记得1995年朱屺瞻艺术馆建成后,我曾问过屺老,为何选址在虹口?在鲁迅公园内?屺老虽已是逾百岁的寿星,但依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他扶了一下眼镜框,以不紧不慢但充满感情的话语道:“我只是一个瞎搨搨的画家,党和政府这样看重我,在虹口鲁迅公园这块风水宝地为我造艺术馆,这真是我与虹口的缘分!”是呵,虹口作为一个有情有义之地,曾先后迎纳过鲁迅、郭沫若、茅盾、瞿秋白、叶圣陶、沈尹默等,而今又为一代海派书画大师朱屺瞻建造艺术馆,使之成为上海又一张闪光的文化名片及屺老百岁人生中最后一个重要的艺术之宫。

      人的命运就像大海,波澜起伏,难以预测。从1945年至1952年,屺老居住在位于南市的淘沙场果育堂路,这是一座具有海派风格与江南风情的花园洋房,装饰典雅,环境清静。花园中遍植梅树及四季花卉,荷池锦鲤戏水,假山嶙峋奇崛,小径花香蝶舞。梅花草堂分作西画室与国画室。人到中年的他晨起临池学书,其米字功底就是此时打下的。早饭后挥毫泼墨,效法八大、石涛等。然后就外出访友或到酱园打理。下午回家后则大多是作油画,从野兽派到印象派均有涉足。我曾听唐云先生讲过:“那时的朱屺瞻有经商的背景,是上海画家中富裕的,他时常邀请我们到他家中小聚吃饭,大家画画,喝酒,看看他的藏品,蛮开心的。”

      1952年,由于受到“三反”“五反”运动的冲击,朱屺瞻的花园洋房没有了,书画藏品也变卖殆尽。1953年,他一家六口人住到蓬莱路一弄堂的过街楼中。狭小的空间,简陋的居室,梅花草堂的匾自然是不能挂了。从商贾巨富、家产宏大到一贫如洗,从艺校教授、画坛名家到运动对象,此种人生落差和命运变化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当时已年近花甲的他自称自己是“无单位、无职业、无退休金”的“三无产品”。但朱屺瞻心中的梅花情结依然,他还是风骨傲立,俏不争春。屺老曾平静地对我说:“当时那个穷呀,穷到什么程度?就是连煤球也要一只一只向人借。”但他并没有沉沦萎靡,还是坦然面对,依旧每天早上拿着一个小板凳到蓬莱公园写生,春画桃花夏画荷,秋画菊花冬画梅。而他的左邻右舍,也并没有嫌弃蔑视他们,依然给以友情与帮助。这年底,他画的《潇湘烟雨》入选全国国画展,似乎预示着他的命运即将出现转机。不久后,他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生活有了保障,政治上也获得了新生。

      3 梅花草堂的朋友圈

      2012年10月,我曾采访吴昌硕孙子吴长邺先生,他告诉我:“上世纪30年代,汪亚尘、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关良、朱屺瞻等在办新华艺专时,苦于没有经费,朱屺瞻很有气派,将家产作抵押筹款,建立了绘画研究室和图书馆。”由此可见,屺老当年和他的朋友圈为海派书画艺术的发展与教育所作的贡献。

      1991年,正是屺老的百岁华诞,为此,浏河镇政府在其故居重建了梅花草堂。我曾应邀前去参观。梅花草堂颇具规模,有画室、展厅、会客厅、花园等。我曾问过屺老当年为何要在故乡建梅花草堂,屺老直率地讲:“一是为自己能有个安静画画的地方;二是为了让朋友们有一个可以聚聚、住住的地方。”

      从1931年起至1932年初,年届不惑、已成为海派书画名家的朱屺瞻在家乡浏河新镇建造了质朴雅致的江南民居风格的梅花草堂,以显他的梅花情结。内设有中西画室、书房、会客室、起居室等,花园占地十多亩,植有几百株不同品种的梅花,由此成海派书画家们雅集、创作、交流之沙龙。然而,梅花草堂的梅花刚刚绽放,“一·二八”事变就发生了,日军在三月初偷袭浏河登陆,在侵略者的炮火下,梅花草堂被炸,满目疮痍。1936年,朱屺瞻回浏河,修复梅花草堂,并把日军炸弹坑辟为“铁卵池”,以记国仇家恨,从此以“梅花草堂主人”自号。是年金秋十月,枫叶含丹,金桂飘香,朱屺瞻邀好友潘天寿、姜丹书、吴茀之、张振铎等至浏河雅集,他们挥毫泼墨、吟诗唱曲,论叙艺事、研讨中西、相聚数日。不久,朱屺瞻又以“梅花草堂”为题邀请王一亭、黄宾虹、吴湖帆等作梅花草堂图,一绘画、一书法,汇编成为《梅花草堂前册》,从而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海派书画家的笔墨风格和创作成就。

      屺老是齐白石篆刻的“铁粉”,也是江南拥有白石印最多者,被齐尊为“第五知己”。1943年,远在北京的齐白石以“知己有恩”印相赠黄浦江畔的朱屺瞻,并手书:“世有知己,皆为白石之恩人,见此印可以想见铭感。”而齐白石正是梅花草堂朋友圈中重量级代表人物。早在1929年,朱屺瞻在拜访徐悲鸿时,见齐白石为徐所刻印章,赞佩不已。当时在海上乃至全国印坛,吴昌硕、赵叔孺为领军大家,白石印作尚未出名,朱屺瞻却慧眼独具。当热情的徐悲鸿要为朱屺瞻代求齐的刻印时,他考虑到齐会不收或少收润格而婉拒,“遂自按润例请荣宝斋代求焉。先生与白石订交由此始。”从此,他们沪京两地鸿雁传书,篆印相寄。1944年齐白石又以“六十白石印富翁”印见寄,并在边款云:“先生不出白石知己第五人,‘六十白石印富翁’先生自号也。”同年,朱屺瞻亦作《六十白石印轩图卷》,并题跋云:“湘潭齐白石先生以篆刻名天下,奏刀沉雄淬利,古迈绝伦,为予治印章六十余方,因名予斋曰‘六十印轩’以资景仰。”我曾请教屺老为何如此喜爱齐印,屺老笑曰:“齐印豪放爽辣,气势郁勃,刀法雄悍,正合我的画风。”由此可见,早在20年代,朱、齐的金石印交就谱写了海派与京派艺术交流的友谊篇章。

      “笔墨当随时代。”屺老梅花草堂的朋友圈也与时俱进,不断地扩展。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神州,梅花草堂也春意盎然。记得那是在中秋后的一天,我在景华新村梅花草堂见屺老正在一开一开地仔细欣赏册页,那是他以“梅花草堂”为题再次邀请朋友圈所绘,其中有谢稚柳、陆俨少、陈佩秋、宋文治、亚明、赖少其、唐云、程十发等,这些作品与前册合为《梅花草堂集册》传世。

      4 梅花草堂的暮年“变法”

      屺老于1959年就搬到景华新村12号了,记得我第一次拜访屺老时,他仅住三楼的一间,因此显得有些局促。当时我对屺老讲:“住房显得有些狭小,影响你画画吗?”屺老坦然地讲:“我心安处即是家。我在这里用了三年时间,以黑白照片为底本,先后临摹了从五代到宋元的大幅山水。”1978年,政府迁走了一、二楼的居民,三层全归屺老居住。由此,屺老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屺老高兴地又将齐白石书的“梅花草堂”匾挂出。从此,屺老开始了壮阔雄丽、睿智超脱的暮年“变法”。

      屺老是不甘平庸、富有追求、敢于变革的画坛不老松。为了实现暮年“变法”的宏愿,他大运动量地施墨泼彩、挥洒丹青。他能传承有自而深入堂奥,打通中西而融贯变汇,广采博取而自辟蹊径,从而使他的绘画具有貌拙气盛、质朴雄迈、老辣苍莽的视觉张力、肌理效果及空间构造。

      1981年,当年臻90岁高龄的屺老在上海、南京、成都、北京成功地举办《朱屺瞻画展》后,我专程登门采访。屺老取出为配合这次画展所出的《朱屺瞻画集》让我观赏。那天屺老很是高兴,显得容光焕发,说他在北京见到了老朋友李可染、李苦禅、张仃等。师母在一边补充说李可染看了画展后说他是“老笔纷披,墨沉淋漓。”李苦禅说“这是真正的中国画。”屺老却在一边挥挥手说:“嗳,这是老朋友对我的鼓励。”

      坊间传说屺老于20世纪50年代后主攻中国画,就不再画油画了。实际上屺老一直没有放下油画笔,我去拜望屺老,时常看到他在画一些油画小品。就坊间传闻,屺老曾对我解释道:“实际上我一直没有放下过油画笔,只是不拿出去罢了。我现在主要画些小品,也是为了找找用笔、用色、构图的感觉。”特别是1995年7月,屺老访美归来,画油画的频率似乎更高了,他告诉我他在美国的一些博物馆,再次看到了塞尚、凡高、马蒂斯的原作,对印象派、野兽派有了更深的了解。所以想再画画,以体验一种新的感觉。

      梅花草堂为现当代中国美术史留下了不少璀璨的篇章。1990年3月,《朱屺瞻百岁画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开幕。1991年5月4日,百岁屺老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年龄最长的新党员。“白头唯有赤心存。”唯其如此,融入了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的梅花草堂,春色不老,岁月流芳,时光留香。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孙甘露 在上海的屏风上
    下一篇:母亲林白——一个不会快乐的人选择了写作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