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东美术馆过“8.19”

来源: 暮耕老牛 作者: 林嗣丰 时间:2021-08-21 点击:

 

819日,于一众百姓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子,但在我们这些五十三年离开上海这座曾滋润、养育过的城市,又一度遭到它抛弃的人来说,是终生难忘的日子。从五十三年的这一天开始,我们生命的轨迹发生了转变,人生的经历也变得曲折。多少年后,当我们带着满身的疲惫、浑身的伤痕回到这座城市时却发现,这座城市已经变得那么的陌生,那么的难以融入,竟然找不到一角立足之地。为了找回曾经的自己,找回自己在这座城市曾经有过的位置,我们拼命地寻找记忆中的城市印象,使劲地去适应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我常常会走在它的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中,用手中的相机,用还还未完全衰老的脑子去刻录它的形象,记录它的故事——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些,对于已经迈入古稀之年的人来说,还能做些什么呢?



 

每年的819日,我们这些老哥们老姐们会聚拢到一起,谈谈过去,说说现在,为着纪念这个无法忘却的日子,为了纪念曾经经历过的艰难和由此结下的友谊,也为了寻求对这座城市的存在感。今年本也如此,却偏偏被再次严重起来的疫情打乱,不得不取消了原有的计划。但“8.19”的仪式感还是要有的,哪怕只有我一个人。于是我提前预约了新开馆的浦东美术馆,做了一次一个人的纪念。

浦东美术馆就在浦江对岸的浦东滨江上。从东方明珠一侧的道路进去,可以看到一片广场绿地,美术馆就如一颗宝石镶嵌在这一片绿色的尽头。美术馆的正面紧对滨江,故而要看它的面貌是必须到对岸的外滩的。美术馆由法国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让·努维尔设计,上海国际文化场馆新地标。美术馆从2015年开始规划建造,于今年7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历经了整整6年的时间。这一历程可以在美术馆地下一层的“与未知的相遇”中了解到。要看它的面貌也可在这里播放的视频里去寻觅。
 


 

经过严格的健康码、行程码、预约码及电子票(60岁以上老人有8折优惠)的验证,我进入到美术馆内,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从地下一层直上四层的电子艺术展厅。从厅顶垂直而下悬挂着的一组由许多马达操纵的发光体,随着光色的变化,徐徐转动,表现宇宙众多元素的组成。由于它纵贯美术馆的各个楼层,所以在每一层展区都可以看到它不断变化着的壮丽形象。
 

 

整个美术馆由地下两层和地面四层组成,地面四层都是展厅,目前正在展出的内容,一楼为“奥菲得亚”,二楼为“远行与归来”,三楼是“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四楼是“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和“媒材的远行”


 

“远行和归来”是著名艺术家蔡国强的作品展。蔡国强曾主持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倒计时用焰火组成的从天安门迈向鸟巢的巨大脚印,焰火在他手里成了艺术创造的工具,他由此自成了火焰艺术。二楼展区展示了由他制作的汉白玉的故宫模型,并有他在此上用火焰艺术点燃留下的缤纷色彩。在展区里,你不但能欣赏到他众多的大幅渲彩作品,还能不时地从屏幕上看到他如何应用火焰艺术的创作过程。

在三楼,以“光”为主题展示的泰特美术馆馆藏珍品展则给你另一种艺术享受,这里展示的作品让你感受光出神入化的奇妙,令你流连忘返。

四楼展出的“胡安·米罗”的作品,可以感知到作者于二战前后创作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渴望和平的思想,从“女人·小鸟·星星”的许多载体中感受画家深沉的主题。
 


 

其实,浦东美术馆的本身就是一件绝好的艺术品。最引大家欢迎的自然是设在二楼和三楼的两个镜厅,一个高6米,一个高12米。镜厅朝向黄浦江,通过设在大厅里的镜面可以反射出对岸浦江岸线上万国建筑的美丽轮廓。镜面中的影像与透过大玻璃墙面望见的对岸景色相与映衬,让你常常会忘了哪是实景哪是虚景。而你站在这里留影,同样可以留下一实一虚和两个形象,令人叹为观止。常站于镜头后的我,就在这里难得地留下了自己与背景融合的镜头前的形象。

除了镜厅给予游客以光景的享受,我更喜欢它们一旁的休息厅里的落地窗的光影。这些落地窗或有横条状的百叶窗似的半透明的装饰,或干脆用上了毛玻璃,这就让窗外透进的影像有了朦胧感。而透过玻璃照射进来的阳光则在地面上留下长长的影子,并给正在休息着的人们打上一层轮廓光,或者直接给了个剪影,形成了又一件又一件的特殊艺术品。

美术馆的楼顶有一个平台,平台不是齐平的一片,由中间的餐厅而割裂成数片,西南两面可览浦江景色,北面可望见北外滩,东面就是东方明珠高大的身影。其实,身处美术馆,是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欣赏东方明珠塔的:在美术馆楼前,在美术馆的玻璃墙上,在美术馆的窗户中,当然还有在平台上,两两想望,相得益彰。
 


 

说到览赏浦江景色,是还有一处地方的,从二楼镜厅一旁的小门出去,有一个长长的坡道直通滨江,但现在坡道的一头已经被拦了起来,所以无法到达江边,实在是一个遗憾。

正是暑期吧,今天来参观的游客真不少,许多人带着孩子,甚至有坐在童车中的稚童,年轻的家长们要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还有行动不便的,让他人推着轮椅前来,仔细地看着画作旁的解说,认真的劲儿令我佩服。在每幅作品前总有许多的观众,他们细细地欣赏着,不时用手机拍下,留作回家后继续欣赏。也有小情侣成双成对地前来的,帅哥正为靓女做着认真的讲解。自然也有在画作前拗造型的,而在镜厅里就更多了。在这样的美术馆里留影,满满的是艺术的收获。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我带着丰硕的艺术果子走出美术馆,收获了一份“8.19”里最美的艺术礼物,让寻找申城的日新月异行动增添了新的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我的“外公”俞平伯
    下一篇:我的父子关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