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扶贫故事》——“不破楼兰终不还”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21-01-26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拿起《扶贫手册》和《贫困户精准管理手册》仔细端详,这些手册已经被翻得起了毛边。他感慨:“手册用得多了,比较旧了!”他一页页翻,一项项看,不时追问其中的细节,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村民们搬迁之后做了什么?有何出路?百姓是否满意?还有什么需求?他无一不牵挂在心。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情况。
头晚一场大雨冲去了高原的暑热,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的班彦村,空气清新甜美。国道旁新建的这排大瓦房,远远看去高大气派,工人们还在热火朝天地搞建设。
班彦村所在的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这里自然景色雄奇秀美,有“彩虹之乡”美誉。然而,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班彦村100多户人家零散分布在山梁沟坡间,长期喝窖水,种庄稼十年九旱。这个位于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村子,被视作“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典型。易地搬迁,成为他们摆脱贫困的新希望。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祖祖辈辈固守在大山深处的班彦村村民,将住进山下的易地扶贫新村。
新村建得怎么样了?对这些长年居住在大山里的百姓,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挂念。
2016年8月23日上午,踏着泥泞路,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新村。举目望去,新村建设即将竣工,一排排院落规划有致。红顶白墙的村民新居,像一颗颗珍珠,整齐地排列在绿野上。
吕有章是这些易地搬迁村民中的一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他的家中,仔细察看房屋格局,了解施工进展,关心火炕取暖效果。新居的院子里,两个水桶都装上了自来水。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这一切,高兴地说,新村水、电、通信都方便了,希望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
谈到移民搬迁,他说,这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移民搬迁要充分征求农民群众意见,让他们参与新村规划。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
吕有金一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山上住的是土坯房,修修补补几十年。通过国家补助,他家的新房子到了刷墙阶段,新家里已经搬进了电视、桌椅,砌上了灶台、火炕。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来了,吕有金一家老小都跑出来和他握手。习近平总书记握着吕有金粗糙的手,仍惦记着百姓搬迁工程是否妥善完成。他说:“我很想去你们山上的老村看看啊!”
吕有金的新家有台电视,镇上的干部打开电视机开关,为总书记播放老村画面。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交通难、种地难、娶妻难……习近平总书记一边看视频,一边仔细了解搬迁前老村的生活情况。
互助县县长安永辉为总书记算了一笔账:“班彦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群众129户48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77人。”“这次搬迁,非贫困户拿39000块钱,贫困户只要拿4000块钱。”听到这些数字,习近平总书记对吕有金一家人说,党和政府就是要特别关心这样的困难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拿起《扶贫手册》和《贫困户精准管理手册》仔细端详,这些手册已经被翻得起了毛边。他感慨:“手册用得多了,比较旧了!”他一页页翻,一项项看,不时追问其中的细节,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村民们搬迁之后做了什么?有何出路?百姓是否满意?还有什么需求?他无一不牵挂在心。
“搬下来了,今后有什么打算?”习近平总书记问吕有金。
“我年纪大了,不能出去打工。村里准备盖畜棚,是养殖小区。我现在养了两只猪崽子,明年打算养20头猪,留两头年猪,剩下的卖了。一头养到150多斤再卖,能净赚三五百元。尕娃和儿媳妇现在都在西宁打工,县里有个扶贫的技术培训,明年让尕娃去学开挖掘机,听说那个赚钱多,每个月能赚个三五千……”吕有金讲起今后的打算。搬出祖祖辈辈居住的山沟,搬进党的政策润泽的新生活,他的眼神里都是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倾听吕有金的讲述,勉励他说,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大家生活安顿下来,各项脱贫措施要跟上,把生产搞上去。
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听取了青海省委和省政府的汇报。“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说。
头晚一场大雨冲去了高原的暑热,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的班彦村,空气清新甜美。国道旁新建的这排大瓦房,远远看去高大气派,工人们还在热火朝天地搞建设。
班彦村所在的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这里自然景色雄奇秀美,有“彩虹之乡”美誉。然而,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班彦村100多户人家零散分布在山梁沟坡间,长期喝窖水,种庄稼十年九旱。这个位于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村子,被视作“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典型。易地搬迁,成为他们摆脱贫困的新希望。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祖祖辈辈固守在大山深处的班彦村村民,将住进山下的易地扶贫新村。
新村建得怎么样了?对这些长年居住在大山里的百姓,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挂念。
2016年8月23日上午,踏着泥泞路,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新村。举目望去,新村建设即将竣工,一排排院落规划有致。红顶白墙的村民新居,像一颗颗珍珠,整齐地排列在绿野上。
吕有章是这些易地搬迁村民中的一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他的家中,仔细察看房屋格局,了解施工进展,关心火炕取暖效果。新居的院子里,两个水桶都装上了自来水。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这一切,高兴地说,新村水、电、通信都方便了,希望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
谈到移民搬迁,他说,这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移民搬迁要充分征求农民群众意见,让他们参与新村规划。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
吕有金一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山上住的是土坯房,修修补补几十年。通过国家补助,他家的新房子到了刷墙阶段,新家里已经搬进了电视、桌椅,砌上了灶台、火炕。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来了,吕有金一家老小都跑出来和他握手。习近平总书记握着吕有金粗糙的手,仍惦记着百姓搬迁工程是否妥善完成。他说:“我很想去你们山上的老村看看啊!”
吕有金的新家有台电视,镇上的干部打开电视机开关,为总书记播放老村画面。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交通难、种地难、娶妻难……习近平总书记一边看视频,一边仔细了解搬迁前老村的生活情况。
互助县县长安永辉为总书记算了一笔账:“班彦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群众129户48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77人。”“这次搬迁,非贫困户拿39000块钱,贫困户只要拿4000块钱。”听到这些数字,习近平总书记对吕有金一家人说,党和政府就是要特别关心这样的困难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拿起《扶贫手册》和《贫困户精准管理手册》仔细端详,这些手册已经被翻得起了毛边。他感慨:“手册用得多了,比较旧了!”他一页页翻,一项项看,不时追问其中的细节,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村民们搬迁之后做了什么?有何出路?百姓是否满意?还有什么需求?他无一不牵挂在心。
“搬下来了,今后有什么打算?”习近平总书记问吕有金。
“我年纪大了,不能出去打工。村里准备盖畜棚,是养殖小区。我现在养了两只猪崽子,明年打算养20头猪,留两头年猪,剩下的卖了。一头养到150多斤再卖,能净赚三五百元。尕娃和儿媳妇现在都在西宁打工,县里有个扶贫的技术培训,明年让尕娃去学开挖掘机,听说那个赚钱多,每个月能赚个三五千……”吕有金讲起今后的打算。搬出祖祖辈辈居住的山沟,搬进党的政策润泽的新生活,他的眼神里都是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倾听吕有金的讲述,勉励他说,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大家生活安顿下来,各项脱贫措施要跟上,把生产搞上去。
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听取了青海省委和省政府的汇报。“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说。
(该文选自《习近平扶贫故事》,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习近平扶贫故事》——“扶贫,我花的精力最多”
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工作千头万绪。什么工作他花费精力最多?...《习近平扶贫故事》——追求美好生活,是永远的进行时
天空飘着毛毛细雨,绿油油的油茶树欣欣向荣。在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习近平...《习近平扶贫故事》——再访甘肃,“把脉”脱贫
你们高兴,我们也高兴。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习近平扶贫故事》——“共产党说到就一定能够做到”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邀请总书...《习近平扶贫故事》——“共产党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
到他们这一代长大的时候,就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习近平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