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扶贫故事》——“共产党说到就一定能够做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21-02-06 点击: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邀请总书记到她所在的村里看一看,这次总书记专门请她到马鞍山村来见面。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对她说:“你的邀请我一直记在心上,今天我履约而来,就是要实地看看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在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交流。
 
      赤峰市河南街道马鞍山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汉族、蒙古族、满族等民族群众在此安居乐业。近年来,该村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强村,运用“菜单式”扶贫和扶强带贫模式,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

      2019年7月15日下午,村民张国利家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正在内蒙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张国利家四世同堂,老母亲八十六岁了,精神矍铄。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拉着老人的手,向她问好。张国利家的小院子里鸟语花香,瓦房干净敞亮。习近平总书记察看了院落、客厅、卧室、厨房、厕所等情况,感慨地说:“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

      总书记刚刚在马鞍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全村情况介绍,还视察了驻村干部之家和爱心超市。他看到村庄管理有序,村民生活幸福,十分欣慰。他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要建强农村基层党支部,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民和农业服务能力。

      来自赤峰市的10位干部群众代表也来到张国利家的农家院,总书记同他们促膝座谈。习近平总书记是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蒙古代表团的代表,他曾说:“在选举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党中央提出,中央领导同志应选择老少边穷地区参加选举。我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邀请总书记到她所在的村里看一看,这次总书记专门请她到马鞍山村来见面。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对她说:“你的邀请我一直记在心上,今天我履约而来,就是要实地看看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追寻总书记这些年考察调研的足迹,从塞北高原到乌蒙山区,从秦岭腹地到湘西大山,从南疆绿洲到林海雪原,从城市社区到革命老区,他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入了许许多多贫困家庭。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进村入户,访贫问苦,看看群众锅里煮的,摸摸床上盖的,嘘寒问暖,体贴入微。面对基层群众,他总是谦逊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这次内蒙古之行,群众生产生活依然是总书记心中最大的牵挂。在社区,他仔细了解群众办事方便不方便,生活设施健全不健全,文化娱乐有没有;在林场,他和护林员聊工资收入、孩子就业、住房改善情况;在乡村,他深入农户家,看锅炉改造、“厕所革命”、污水和垃圾处置,看群众实际生活条件怎么样……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总书记心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

      农家院里,来自四邻八乡的干部群众争相给习近平总书记讲新面貌、新变化,总书记一边仔细倾听,一边不断追问:乡亲们还有什么困难?村里还有多少贫困户?什么时候能脱贫?他动情地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充分证明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对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就因为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有9000多万名党员和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只要始终守初心、担使命,那就无坚不摧。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老百姓才能生活更加幸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要认真总结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7月16日,在自治区工作汇报会上,自治区主要负责同志提到“内蒙古计划今年减贫14万人以上,20个国贫旗县全部退出贫困序列”,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地问:自治区的国家级贫困旗县还剩下几个?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如期脱贫摘帽?

      距离实现全面小康的任务目标,还有500多天。目前,全国脱贫攻坚任务还相当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庄严承诺。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总书记放眼长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我们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把城乡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没有做到的事情。但是也要看到,‘两不愁三保障’ 解决了,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而且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我们要继续往前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造福人民。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梳理梳理,看看我们有没有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有没有私心和杂念,有没有背离党的性质宗旨。”针对内蒙古“开门纳谏”, 通过媒体“整改进行时”向社会公布主题教育进展,让群众评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

 
      天高云淡,风吹草低,这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马鞍山村绿色宜人的风景。

      (该文选自《习近平扶贫故事》,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习近平扶贫故事》——“共产党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
    下一篇:《习近平扶贫故事》——再访甘肃,“把脉”脱贫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