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扶贫故事》——山下开发,山上“戴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20-12-19 点击:
厦门市军营村茶园今貌。

      军营村,海拔近千米,厦门最高、最偏远的行政村。从厦门到军营村,开车要走两个小时。崎岖的山路盘绕着厦门第二高峰状元山扶摇直上,爬上“九曲十八弯”——18公里、72个弯。到山顶时,常常能看到云海。

      1986年4月7日,时任厦门市副市长习近平,第一次来到这个云上村庄。路不好,当时去村里只有一条1.6米宽的土路,凹凸不平,崎岖陡峭。车开不进去,只能停在村口的小拱桥边,习近平就步行进村。

      当时,军营村基础设施很差,没有通电。村里有700多名村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就是400多亩茶园,人均年收入只有280元左右。

      见到时任军营村村委会主任高泉国后,习近平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这里最穷的有几户?”

      高泉国回答说:“有两三户。”

      习近平就挨家挨户地去拜访,走了大半个村后,提出到高泉国的家里坐坐。

      高泉国是农民技术员出身,在当时算是村里条件比较不错的,家里也只有一张床、一个圆桌、两个凳子。

      习近平走到房门口,开玩笑地说:“高泉国,你这个房子不错啊,坐北朝南,冬暖夏凉,空气很好,前面还有一条溪,里面有几进院。”

      进屋后,高泉国在圆桌边泡茶,习近平坐在另一边,不断询问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高泉国说,村里种植了一部分杂交水稻。习近平听了很感兴趣,问杂交水稻一共种了多少、亩产有多少。高泉国作答后,习近平又问杂交水稻是什么品种,生产责任制实行以后军营村在经济发展上有什么打算,等等,就这样聊了大概一个多钟头。高泉国暗想,这位市领导对农业农村情况竟然如此熟悉。

      针对军营村贫困落后的状况,习近平建议村里多种茶、多种果,发展第三产业。他特别提出,村民可以种一些柿子,并马上联系了同安县水土办,提供了一批广西无籽柿树苗,同时还指示县农办提供了3万元扶贫资金。

      就这样,在习近平倡导下,村民们上山开垦、整理土地,种植了大概200亩广西无籽柿,并用那笔扶贫资金修建了管理房。后来高泉国才知道,广西无籽柿是当时国内最好的柿子品种。

      习近平离开厦门到省里工作后,对军营村的发展仍然念念不忘。时隔12年,1998年10月16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再次来到这个边远山村。

      走进村子,习近平仔细了解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收入情况,关切地询问温饱有没有解决,合作医疗方不方便。当时还不是种茶的季节,习近平发现很多年轻人闲在家里。

      走访结束,时任军营村村委会主任高泉阳邀请习近平到村部坐一坐。上楼梯的时候,习近平边走边拍着他的肩膀说:“年轻人一定要好好干,带领村民们早日脱贫致富。”

      高泉阳后来回忆:“那年我刚二十八岁,很瘦,他又几乎高我一头,每拍我一下,我都被他震得往后缩一下。”

      在村部座谈中,习近平得知,军营村的茶叶种植面积比12年前他来的时候增加了5倍,非常高兴,并根据他此次走访的情况提出两条要求:第一,要绿化造林,保护生态,让村民多种茶、多种果,大力发展农业和林业;第二,鼓励年轻人走出山门,走进厦门,去打工创业,不要单一地守在本地种茶。

      然后,习近平问村里发展生产还有什么困难没有。高泉阳就讲,村里想买点制茶的生产设备,建立一个茶叶加工厂,把茶叶的外观和质量做好。当时村里的茶叶种植面积虽然上去了,但因为没有设备,缺乏先进的制茶工艺和技术,采下的茶叶都是生茶,过不了几天就会烂掉,价格也一直上不去。

      习近平听了觉得非常有必要,就马上交代市农办负责这个项目,并拨了两笔扶贫资金,一笔40万元用于建加工厂,一笔20万元用于购买设备,后来又追加了10万元。习近平还叮嘱镇上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多引进一些茶叶加工厂。后来没多久,就有一家企业来到军营村投资建厂。村里也投了70万元建了茶叶加工厂,购买了20台制茶的揉捻机,还有塑包机、整形机等。有了加工厂和设备,军营村的茶叶外观美了、质量好了,价格也就随之提高了。邻村的茶叶如果卖5元一斤,军营村就能卖到8元一斤。

      习近平此次再访军营村,没有忘记12年前见过的高泉国。他问:“当年那个瘦瘦矮矮的高主任现在在做什么?能不能把他叫过来?”

      高泉国当时正赤着脚在地里干活,一听说习书记要见他,高兴得手脚都没顾上洗,拎着锄头骑上摩托车就赶过来了。到了村部的院子,高泉国锄头一扔,兴冲冲去见习近平。

      习近平离很远就认出了他:“就是他,就是他!”寒暄后,习近平问:“泉国主任,这几年全村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情况怎么样?”

      高泉国说:“这10年里,我们多建了30多栋房子。当时您拨扶贫资金建立的管理房,已经承包出去了,一年村里能收入8000块。”

      习近平问起当年自己提议种的柿子长得怎么样。高泉阳说,那片柿子林刚好到了合适的树龄,长势很好。习近平兴致勃勃地说:“那咱们去看一下。”于是和大家步行2公里多,来到柿子林。

      刚开始,习近平看到山里种着茶、山坡上种着柿子,很高兴。可看着看着就有点不太高兴了。

      原来,除了茶园和柿子林,其他的山头都光秃秃的。站在柿子林边上,习近平说:“多种茶、种果,也别忘了森林绿化,要做到山下开发,山上‘戴帽’。”

      习近平的谆谆教导,军营村的村民们一直牢记在心,多种茶、多种果、做绿化,几十年如一日。现在军营村已经造林绿化9000多亩,绿色资源变成了乡村旅游的资源。村民搞起了民宿,发展农家乐。大家都说,现在要还是像当时那样光秃秃的,谁还会来军营村?

      此外,在习近平让年轻人走出去的号召下,高泉国的三个儿子都走出了军营村,老大还做起了茶叶生意,全家每年收入能有20来万元。

      从习近平第一次来军营村到今天,已经30多年了。军营村从原来贫穷的山区村,成为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福建省生态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6万多元。如今,在军营村村口,笔直的水泥大道两旁,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樟树。大道两旁的山上,竖着“摆脱贫困”“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军营人民欢迎您”两块大幅招牌,特别醒目。

 

      (该文选自《习近平扶贫故事》,商务印书馆出版)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习近平扶贫故事》——“英雄三岛”访民忧
    下一篇:图书连载:向毛泽东学习(14)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