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龙:AI判断肺结节有望实现
来源:金羊网 作者:汪芳 郝黎 时间:2020-12-14 点击:
我国每年新发肺癌病例高达78多万例,年死亡病例达62余万例,肺癌是当前肿瘤防控的重点疾病。日前,在广东省医学会第二次肺部肿瘤学学术会议上,国内顶尖胸外科中心专家们带来五场高水平的手术直播演示。专家们从多学科团队视角下共同探讨如何利用精准医疗、人工智能、三维重建、云平台和对肺癌生物学行为的认知改变等,减少手术创伤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同时改善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
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主席吴一龙教授指出,肺癌的治疗依赖于现代技术的进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两大革命性的突破使晚期肺癌变成了慢性病。以后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AI阅片诊断癌症、抽血诊断癌症等都有可能实现。
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主席吴一龙教授指出,肺癌的治疗依赖于现代技术的进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两大革命性的突破使晚期肺癌变成了慢性病。以后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AI阅片诊断癌症、抽血诊断癌症等都有可能实现。
两大技术革命使晚期肺癌变成慢性病
此次肺部肿瘤学分会为国内肺部肿瘤领域的高水平内外科专家提供交流、协作的平台,联手为如何改善中国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探讨交流,让肺癌成为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
吴一龙教授指出,早期的肺癌是能治愈的,而依赖现有治疗手段的进步,晚期肺癌将变为慢性病。他指出,近年来,在肺癌的治疗上有两大革命性的突破:一个是靶向治疗的出现。靶向治疗就是精准治疗,就是把肺癌病人的基因搞得非常清楚,针对突变基因进行治疗。自从有了靶向治疗,从2013年开始,患者的生存率大幅提升。第二个突破是免疫治疗。当前,免疫治疗在肺癌临床开发稳步推进,III期肺癌患者使用新辅助治疗能为患者带来更好获益,晚期肺淋巴上皮瘤样癌免疫治疗效果显著,肺癌晚期患者一线治疗十分关键。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这5年的时间,三分之一的晚期肺癌病人通过免疫治疗可以活下去,一旦能活过3~5年,就有机会变成治愈。“这两大进步,让我们今天可以很自豪地说,晚期肺癌已经变成了慢性病。”
AI可助力肺小结节早筛
当前,互联网、人工智能为肺部肿瘤提供更好助力。三维重建可用于肺部肿瘤患者术前规划,AI助力肺小结节早期筛查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亚肺叶切除和磁导航的临床应用,更有肺部结节云会诊和疗效评价等。
吴一龙教授表示,近几年,发现体检发现肺部有结节的越来越多,最大的原因是我们的检查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
那么,肺结节是癌吗?他指出,临床发现,大多数肺结节都不是癌,即使是癌,也是相对惰性发展比较缓慢的癌。
吴一龙教授表示,如何判断肺结节的恶性程度非常重要,最好找有经验的医生根据影像学检查来判断,但这是个非常繁琐对医生来说也是个非常费脑力的过程,“在会上,我们也在研讨能否通过人工智能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AI来判断肺结节。我们希望AI能够判断百分之八九十肺部结节,剩下一些疑难的交由医生处理。还有,就是可否通过抽血来判断是不是肺癌,目前来说,这个技术比AI更不成熟,但是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肺癌患者应重视首次治疗
吴一龙教授提醒,吸烟、不良的生活习惯、家族史、滥用激素等都是肺癌的高危因素,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患者体检时间要提早,建议30岁后就开始做相关筛查。
他指出,日常要重视肺癌早筛,发现患上肺癌后也要消除恐惧心理。依赖现代科学的进步,晚期肺癌都已经能成为慢性病了,治疗不要急,要让医生搞清楚全部病况包括检测出基因后,再制定治疗方案。“首次治疗非常重要,首次治疗错了,后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所以要给医生一段时间,一般是2~3周的时间把所有情况搞得清清楚楚再治疗,千万不能急在一时。”
此外,在这次会上,广东省人民医院和中国人寿保险联动,开展肺部健康管理合作,并现场签约,为共同推动肺癌诊疗助力,携手为患者创造更大福音。“我们开展的这个肺部健康管理合作,更有针对性地驱动患者去做检查治疗。比如,很多患者查出了肺结节,但是肺结节处在一个模棱两可的状态。这是否是癌,该什么时候去做检查做治疗?所以我们认为已经有必要专门建立一个险种来针对肺结节。”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