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扶贫故事》——你为正定人民办了一件大事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20-12-10 点击:
1983年,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委办公室。

      清华大学毕业后,习近平到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后来,他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第一站就是正定县。

      正定县历史悠久,汉初叫真定,清中期更名正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

      1982年3月25日,习近平被石家庄地委任命为正定县委副书记。他听地委领导说,这个县“领导班子团结、经济条件较好、农民比较富裕”,是个“好县”。

      到了正定,他先调研。4月的一天,他调研到了三角村。三角村隶属永安公社,距离县城不远,可大有来头,是“学大寨”先进村,也是全县首个粮食亩产过千斤的村。正定“农民比较富裕”,那“好县”的先进村,到底有多富?

      进村一聊,习近平意外发现,群众最头疼的事,竟是“粮食不够吃”。街头拉家常,群众说的都是真心话。苦干一年,年头却吃不到年尾,谁家不够吃了,就去邻近的新乐、无极、藁城换红薯干。还得偷摸去,怕丢了先进村的脸。

      亩产千斤,却吃不饱饭,咋回事?这都是高征购造成的。正定确实是好县,地里打粮食多,是北方第一个粮食亩产“上纲要”(400斤)、“过黄河”(500斤)、“跨长江”(800斤)的高产县。全县种粮地30万亩,亩产800斤,总产量2.4亿斤。上交国家征购7600万斤,余下1亿6400万斤。再分给群众,按人头算,每人不到400斤原粮,还是带壳称的。留下喂马的,留下种子,剩下的不够吃啊。

      有人会问,上交国家征购,国家给钱,有了钱不就能买吃的了吗?实际情况是,上交越多,农民损失越大。当时的粮价30年一贯制,每斤粮食,小麦是1毛2,玉米是8分钱。拿这些收入,市场上买不到同样重量的粮食,所以交得越多,群众收入越低,越吃不饱。

      习近平深夜思索。“依我看,咱们正定县实际是个‘高产穷县’!”“我想给中央写个信,反映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把高征购减下来。”一天晚上,他推开时任县长程宝怀办公室的门,谈调研感受。

      县里为国家上交粮食作贡献,应该越交越多,怎么能减少呢?向中央写信反映征购问题显然是犯忌的。但习近平愿意担这个责任,冒这个风险。当时的县委书记也有担忧,怕对习近平造成“不好影响”。“实事求是向上级反映问题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你们不用担心。”习近平和县委另一位副书记吕玉兰一起,进省上京,想尽办法,反映真实情况。

      很快,当年初夏,国务院就派出了调查组。调查组和河北省委、石家庄地委一起,对正定的情况深入摸底。他们认为,问题真实,要求合理。不久,上级决定,正定粮食征购任务减少2800万斤。

      “近平,你为正定人民办了一件大事,正定人民永远忘不了你。”程宝怀说。

      为了农民吃饱、增收,习近平后来还在14.3万亩河滩地上下了功夫。他提出,重点种林果、花生、瓜菜等经济效益好的作物。减征购、增收入,群众满意。

      第二年,效果就显现出来了。正定农村人均收入达到400元,而1981年这个数字还只是140多元。

 
1983年12月23日,习近平在正定县城东门里与军民一起打扫卫生。
(该文选自《习近平扶贫故事》,商务印书馆出版)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习近平扶贫故事》——“梁家河给我的一切,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下一篇:图书连载:向毛泽东学习(9)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