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上海知青纪事

来源:《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事 作者:金大陆 时间:2015-12-10 点击:


一九六八年一月十八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关于进一步打击反革命经济主义和投机倒把活动的通知》。《通知》重申要贯彻执行1967年发出的包括《关于下乡上山的知识青年和其他人员必须坚持在农村抓革命促生产的紧急通知》在内的一系列指示和通知。集中力量反对各种形式的经济主义。“上山下乡支边的青年,不要回城要求落户”。(顾洪章主编:《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 69页)

 

一九六八年四月四日

中共中央转发《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报告》。毛主席批示:“毕业生分配是个普遍问题,不仅有大学,且有中小学”。《报告》提出“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的分配原则。(顾洪章编:《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

[](朱锡琪《工作笔记》,19671024122日)据市革委会政宣组负责人朱锡琪笔记196711月记载:北京在校学生报名要求上山下乡有4000余人,己批准1500名。我们上海要求和江西或安徽联系,去安家落户。

 

 一九六八年五月二日

中央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国务院呈送《关于1968年城市知识青年下乡上山的请示报告》。该《报告》认为:全国1966届到1968届城镇初、高中毕业生近400万,其中势必有大批人要走上山下乡这条路。(朱政惠、金光耀编:《知青部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一九六八年五月四日

《文汇报》以《坚持同工农相结合的大方向》为题发表社论,呼吁“一切有作为青年,一切应届毕业生,应该下定决心,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基层去!”(顾洪章主编:《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70页)

 

一九六八年五月十四日

《文汇报》刊登河北省宝坻县革命委员会常委、史各庄公社窦家桥下乡知青侯隽来信,她以自身的经历批评“破坏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文汇报》1968514日,第3版)

 

一九六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文汇报》刊登上海冷拉型钢厂革委会政宣组来信,揭发该厂一职工“恣意破坏国家统配计划,恶毒攻击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革命大方向”。(《严防阶级敌人破坏毕业生分配工作),《文汇报》1968525日,第3版)

 

一九六八年六月七日

《解放日报》刊登文章,讲述虹口区新港街道干部万克源“同一小撮破坏上山下乡的阶级敌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事迹”。文章并加编者按表示:万克源同志是支农支疆青年家长的好榜样,是街道里弄干部的好榜样,我们都要向她学习,把支农支疆工作做得更好。(《为保卫毛主席革命路线英勇斗争粉碎了敌人破坏上山下乡的阴谋》,《解放日报》196867日,第3版)

 

一九六八年六月九日

下午,本市1966届高、初中毕业生1,000余人在市革委会大礼堂集会,向“毛主席表决心”,表示要“到农村去,到边疆去”。(《以上山下乡的革命行动向毛主席表忠心》,《解放日报》1968610日,第2版)

 

 一九六八年六月十一日

市革委会成立下乡上山办公室。本市1966届和1967届初、高中毕业生共44万人,加上1968届共67万人(后来统称为“老三届”)。据分析,除家在农村可回原地生产劳动的7万人,今明两年在市区工交、财贸系统可分配25万至30万和在郊区农场分配5万外,还有25万至30万人需到外地下乡上山。(冯小明主编:《中共上海历史实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73页)

[](上海通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通志》(第一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299页)据《上海通志》记载,上海市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办公室成立于196878日。

 

一九六八年六月十五日

市革委会发出《关于做好中学毕业生下乡上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员工作的通知》。各区、县和街道镇也先后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和知青工作组,各中学成立毕业生分配工作组,开始大规模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冯小明主编:《中共上海历史实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73页)

 

一九六八年六月十五日

《解放日报》以《学门合 见行动 支持子女到农村》为题刊登一组由长沙路街道革委会宣传组整理的家长支持子女到农村去的稿件。文章并加编者按,表示该街道许多应届毕业生家长通过学习门合的事迹,要教育自己的子女到农村去。(《解放日报》1968615日,第3版)

 

一九六八年六月十七日

《文汇报》以《配合学校做好毕业生政治思想工作》为题,报道杨浦区四平路街道近百名退休老工人,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小分队”,到学校、里弄配合学校一起做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版,发表题为《各条战线都要支持革命青年上山下乡》的评论员文章,认为这是一件“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大事,这是一场移风易俗、破旧立新的社会大革命、思想大革命”。

[](《文汇报》1968617日,第3版)该文认为:社会上对青年上山下乡存在以下一些思想:认为上山下乡是“大材小用”,是“没出息”、“不光彩”、“吃亏”;文章指出:上山下乡“吃亏”论,是中国赫鲁晓夫“读书做官”论的变种。有的里弄和其他单位的干部,认为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难搞。

 

一九六八年六月十八日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播“在和工农相结合的大道上前进”栏目。该栏目将广播红卫兵小将和革命同学学习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必须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的伟大教导,正确对待毕业分配的体会;交流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的经验;彻底批判“中国赫鲁晓夫”在毕业生分配中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还将邀请前几年在农村落户的知识青年,谈锻炼成长的体会。

[](《在和工农相结合的大道上前进》,《文汇报》1968616日,第3版)该专题节目每天播送三次,具体时间是上午9时到930分,下午330分到4时,630分到7时。使用频率为1500千周。

 

一九六八年六月十八日

经毛泽东审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联合发出《关于建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68页)

[](《李先念年谱》第四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76页)19671122日,李先念批示同意上海市革委会《关于筹建上海生产建设兵团的请示报告》,并请周恩来、张春桥审批。

 

 

一九六八年七月二日

下午,市革委会在东方红体育场召开全市毕业生上山下乡动员大会。(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党史大事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 99年版,第274页)

 

一九六八年七月十日

《解放日报》刊登文章,讲述塘桥中学通过开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开展“三忠于”运动,截止到68日,全校1966届高中毕业生全部报名上山下乡。文章并加编者按,希望“毕业生中所有老造反同志都向他们学习”。(《全体报名到农村去到边疆去>,《解放日报》1968710日,第2版)

 

一九六八年七月十一日

市革委会郊区组(又称第五办公室)宣布,上海市农垦局工作由上海市上山下乡办公室领导。7月,上海市农垦局机关分成大、小两套班子。少数人转入市乡办,负责知青安置和农场生产工作。(上海农垦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农垦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

 

一九六八年七月十七日

《解放日报》刊登文章,报道市北郊中学1966届中学毕业生,在红卫兵骨干的带领下全部要求下乡上山。文章加编者按表示:红卫兵骨干会“带动广大毕业同学下乡上山闹革命,为祖国为人民立新功”。(《北郊中学红卫兵骨干带头报名 六六届毕业生全部要求下乡上山》,《解放日报》1968717日,第3版)

 

一九六八年七月二十七日

上海市首批上山下乡的1966届高中毕业生前往安徽、本市崇明、奉贤等农场。市革委会领导到码头送行,并向他们分发《毛主席语录》。(《首批下乡落户高中毕业生陆续出发》,《解放日报》1968727日,第2版)

 

一九六八年八月二日

商业部下发《关于在高寒地区安置城市下乡青年冬装补助问题给北京、天津、上海市革委会生产指挥部的复函》,表示:“关于在高寒地区安置城市下乡青年冬装补助的问题,我部和全国供销总社在一九六四年已有统一安排(请查阅(64)商纺联字第101号、(64)合棉联字第61号通知)。今年安置到高寒地区去的城市下乡青年的冬装补助,请仍按该通知的安排意见办理是荷。”(宋永毅主编:《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2006年)

 

一九六八年八月九日

分别来自普陀、长宁、松江、嘉定等地区的约1万余名毕业生陆续奔赴边疆务农。(《本市一万名中学毕业生将陆续奔赴边疆》《解放日报》1968810日,第3版)

 

一九六八年十月十三日

虹口区革委会布置1966届、1967届两届初、高中毕业分配工作。

[](潘永昌编:《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历史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版,第141页)据统计,该区1966届毕业生总数21022人(高中毕业生3 901人),其中去农村8790人,工矿11545人,待分配687人。1967届毕业生25887人(高中毕业生3475人),其中去农村2800人,去工矿10720人,待分配12367人。

 

一九六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解放日报》第二版《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栏,刊登下乡知青和家长的来信。文章加编者按表示:“学生走出校门,下乡上山,是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一切革命的家长,都应当支持自己的子女打胜仗”。(《解放日报》19681031日,第2版)

 

一九六八年十月

闸北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成立。(上海市闸北区志编纂委员会编:《闸北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43页)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六日

《解放日报》第三版通栏刊登三封知青来信,并加编者按强调:“对于一些至今还在迷恋城市、贪图安逸,对下乡上山犹豫不决的青年来说,读了这三封来信,应当得到启发,丢掉各种患得患失的个人主义思想,打起背包,勇敢前进了。”(《解放日报》19781116日,第3版)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九日

市革命委员会召开赴山区插队落户的部分高、初中毕业生座谈会。

[](《永远忠于毛主席,插队落户干革命》,《文汇报》19681119日,第4版)《文汇报》摘录的部分发言人名单有:钱海发(师大二附中1967届毕业生、红卫兵),孙正达(东昌中学1 968届高中毕业生、校革委会常委),王建华(建设中学1966届高中毕业生、市中学红代会常委),陈国铭(北郊中学1967届高中毕业生、校革委会委员),叶宗成(泸定中学1967届毕业生、校革委会副主任),赵进宝(牛奶公司半农半读学校1967届毕业生、红卫兵团负责人)。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文汇报》转载《红卫战报》文章,批判社会上部分人员对“当一个普通农民非常不满”,认为“上山下乡当阿乡”是“塌台”的思想。(《阿乡赞》,《文汇报》19681122日,第3版)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复旦战报》刊登文章,报道数学系毕业生通过学习班的学习,出现到农村插队的热潮。(《复旦战报》19681129日第105期,第4版)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四日

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数学系1968届毕业生“在工宣队领导下开展大学习大批判”,要求到农村插队落户。(《广大毕业生向毛主席献忠心,立志去农村插队落户干革命》,《解放日报》1968124日,第4版)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解放日报》第一版以《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去!》为题发表社论,并推荐知青汪惠英和刘祖英的两篇文章,表示“知识青年要不要到农村插队落户去,这是两条路线的斗争”。知识青年“要擦亮眼睛,及时破坏敌人的阴谋,不要上当”。(《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去!》,《解放日报》19681229日,第1版)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南市区上山下乡办公室成立。(上海市南市区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市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l997年版,第41页)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毛泽东阅《甘肃日报》关于会宁县城镇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报道和《人民日报》为转载这篇报道加写的编者按。姚文元1219日的送审报告说:这个材料,原载1210日《甘肃日报》,觉得不错,经过核实,加了一个按语,整理引用了您的一段最新指示,是否可用,请审阅批示!毛泽东批示:“可发。”编者按中引用的毛泽东最新指示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编者按说:“甘肃省会宁县城镇的一些长期脱离劳动的居民,包括一批知识青年,纷纷奔赴社会主义农村,在那里安家落户,这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新风尚。”“希望广大知识青年和脱离劳动的城镇居民,热烈响应毛主席这个伟大号召,到农村生产的第一线去!”《甘肃日报》的报道中原有一段话讲到:“脱离生产劳动的城镇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参加农业生产”,“是逐步消灭城乡差别的正确途径”。毛泽东删去了“是逐步消灭城乡差别的正确途径”。《人民日报》1222日转载时,这句话改为“是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正确途径”。从此,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24页)

[注](冯小明主编:《中共上海历史实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82页)21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了毛泽东的这条指示。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文汇报》刊登“南京路上好八连”指导员王传友在南京部队第二次“四好连队代表大会”的发言,认为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作为实现教育革命的头等大事”。(《这是实现教育革命的大事》,《文汇报》19681225日,第3版)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市革委会决定,本市所有尚未分配的中学毕业生采取“一片红”政策:1968届、1969届两届中学毕业生(共46万人)和前两届尚未分配的毕业生,除极少数身体残疾和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外,共计50.7万人,全部动员上山下乡。上海知青上山下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去东北、云南、内蒙古等地几个大型生产建设兵团和郊区国营农场,过着有固定工资、有公费医疗和探亲假的集体生活;另一种是去江西、安徽、黑龙江、吉林、云南、贵州、内蒙古、辽宁、江苏、浙江等地及市郊农村插队落户,建立“知青点”,自食其力。从196812月底至1978年底,上海共动员历届中学毕业生109.38万人下乡,其中本市安置49.25万人(插队11.72万人,国营农场37.53万人),跨省60.13万人(插队38.28万人,国营农林场21. 85万人)(冯小明主编:《中共上海历史实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82页)

 

一九六八年

据统计,闸北区共5991人上山下乡。其中黑龙江、云南、大丰国营农场1304人,江西峡江县107人,市郊东风、长江、五四等国营农场4580人。(上海市闸北区志编纂委员会编:《闸北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900页)

 

一九六八年

据统计,虹口区全区6093人上山下乡。(虹口区志编纂委员会编:《虹口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 99年版,第892页)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还是那条老莱河
    下一篇:我在兵团的两次救火经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