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五种恶性肿瘤“早发现”标记物

来源:文汇报 作者:姜澎 时间:2020-07-22 点击:
复旦大学科研团队证实ctDNA甲基化筛查技术

摄影/日升
 
       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和胃癌等5种常见恶性肿瘤,在达到现有临床确诊金标准之前,甚至在病人出现自觉症状前,早期的癌症信号——微量肿瘤甲基化就存在于血液中,并可被无创检测,时间可比常规诊断提早四年。这是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和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时间7月21日晚,相关研究成果以《血液无创检测可以比常规诊断提前四年发现癌症》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上。
      
       由青年研究员陈兴栋等领衔的团队,利用复旦校友企业鹍远基因原创研发的ctDNA甲基化多癌筛查技术PanSeer方法,对复旦大学牵头建设的泰州队列部分血液样本进行了系统的检测研究,发现提高检测技术的灵敏度能够更早发现肿瘤标志物,从而实现有效的癌症早期筛查。
      
       泰州队列由复旦大学牵头,于2007年开始建设。截至目前,已有近20万社区人群参加该项研究。研究团队通过系统的队列随访,长期跟踪队列人群各种重大慢性病的发生情况,并且在无症状人群中于多个时间节点跟踪采集了150余万份各类生物样本长期保存。此次,校企科研团队融合生命科学和大数据科学多学科手段,基于ctDNA甲基化特质设计了一套机器学习方法。对确诊后采集的病人样本以及未确诊之前采集的样本分别达到88%和91%的敏感性。
      
       研究发现,这一中国原创技术对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和胃癌等5个不同癌种的检测敏感性与确诊前不同时间采集的血样相似。这说明癌症信号在病症发展早期、甚至在无症状未确诊的若干年前就会存在于血液中。利用泰州前瞻性队列的样本,复旦研究团队在严格意义上证明ctDNA甲基化测序能够比传统诊断方法更早地发现癌症。
      
       研究的通讯作者、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和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院长金力教授说,在精准医学和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大型人群队列研究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主要支撑平台之一。
      
       据课题负责人陈兴栋介绍,这一检测技术还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之中,研究结论也将在更大的人群和全国多中心队列中进行验证。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扶阳与抑郁症的防治
    下一篇:戴口罩能有效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