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部北大荒知青书:《蠢动》

来源:上海知青杂志社 作者:叶辛 时间:2020-03-10 点击:
序言
叶辛(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4年前,我在上海作协上班时,收到过一本长篇小说《蠢蠢欲动的日子》。打开一看,就被书中描绘的内容、情景和人物吸引住了。
小说的时代背景是1973年,那正是我在贵州山乡插队落户的日子。记得那一年,搅动全国知青心动的“上大学”一事,在夏天里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为什么说“展开”呢?
因为那个年头上大学,需要“报名申请、群众评议、领导批准、学校录取”经历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复杂的,微妙的,奥妙无穷的,对于知青来说,都是难上加难的。就说听上去最简单的“报名申请”吧。到哪儿去报名呢?天天和知青一起出工劳动的老乡是不知道的,问生产队的干部,队长会说:我不知道啊,你去问问吧。问谁去呢?当然是大队,大队的党支部和革委会多半也是这句话:我们没接受报名的任务,也没表格,你去公社问吧。半天山路走到公社的知青办,公社的知青办工作人员会答复你,很多知青都来问报名上大学的事,我们请示了,这样吧,你先回生产队,写个申请,让生产队、大队盖个章,再拿到公社来,公社同意你报名申请上大学,会让生产队给你召集个会议,让你进入第二环节,群众评议,到那个时候,县里面正式表格发下来,你填好之后,队里给你写上群众意见,由大队党支部、革委会签上意见,再报公社和县里面审核推荐,逐级报送上去,最后由录取学校发通知。
话是这么说,从报名申领表格到领导批准,其间不知会有多少变故,多少环节,一个无甚背景的知青,往往一听这个过程,联想一下自己本身的条件、家庭出身,和生产队、大队干部们的关系,就望而却步了。也有大胆尝试的,常常都是进行到一半,就半途而废,或是功亏一篑,哪里没有打点到位,失望而归的。极少数的人,像我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里写到的杜见春一样,全部环节都顺利地通过,信心满满地等待大学的录取通知了,结果通知发下来,没有她的,也是时有所闻的事。
话扯远了,《蠢蠢欲动的日子》写的是黑龙江农场里推荐上大学、当工农兵学员的往事。每天下午三点半之后,作协办公室稍空下来,我就打开这本书读,一个星期就把小说读完了。作者龚麟生我不认识,他在信中说,这是他自费印刷了几百本,送给知青伙伴们看的,为的是这段岁月实在难忘。
我对他的这种知青情怀是充分理解的。
后来在知青活动中我们相识了,我对他说,修改一下,这本书是能正式出版的。
一晃,14年过去了,好消息传来,这本书终于能正式出版了!而且今年又恰逢上山下乡知青都珍视的50年(1968---2018)。正像已经公开出版专门描绘知青“搞病退”的长篇小说《归来》一样,改名为《蠢动》的这本小说的出版,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作者注明了,这是部“非虚构长篇小说”。他说没有任何虚构的情节,我是相信的。那正是1973年这个特殊年份才会发生的故事。难能可贵的是,作品中的一个个人物,无论是主角吴二六,那个知青党员排长,还是女知青董晓梅,贯穿全书的司马申,都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董晓梅的“变疯”,既写得有悬念,又环环相扣,让人欲罢不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蠢动》一书中写出了一位那个年头中正直的知青办干部潘华的形象,让我读来怦然心动。
故而,我愿意向所有的知青朋友和知青子女们推荐这本书。
是为序。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一部记述知青拓荒者淬炼成长的好书—《库尔滨河畔的青春追忆》
    下一篇:非虚构知青长篇小说《蠢动》引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