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巧娣的四个十年梦

来源:放飞梦想 作者:俞 嵘 时间:2019-12-12 点击:
      一直听朋友说,章巧娣是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的女人,她回城后的奋斗历程十分感人,总想了解她,并与大家分享。
 
      秋日的阳光下,我和几个战友与巧娣相聚,听她讲诉自己的故事。巧娣说,她奋斗和创业的逐梦故事可以用“四个十年”来概括。
 
      第一个十年:一碗垫底的酒
 
      黑龙江建设兵团知青的这段生活,是巧娣走上社会的第一个十年。巧娣毕业于上海红武中学,1969 年 5 月 15 日下乡到 46 团 9 连。下乡时巧娣只有 16 岁,瘦瘦小小的,思想很单纯,可好胜心很强。巧娣是家里的老大,她下乡不仅为了自我的独立,还要为家里减轻负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北大荒她经历了许多难以忘怀的事情,体会到许多人生的哲理。巧娣确是个自立自强的人,她干活从来不计较、不惜力。收割麦子,总是走在前头“开趟子”,最先干到地头,回来再接应落在后面的伙伴。在食堂干活,管着几百号人的吃喝,既辛苦又担责任。有次送饭出车祸,受了伤,缝了好几针,还不肯休息,忍着伤痛照常干活。她患了肋骨炎,还是坚持工作,咬着牙给几百人往田间送饭。
 
      说起这些,巧娣说:“那段日子很艰难,但是印象很深。在患难中,我们大家互相帮助,亲如一家,留下很多亲切的回忆,逐梦也有了力量。也是因为经历了那么多,有兵团经历垫底,返程后再困难,也都挺过来了。”用那年月一句经典台词: “有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对付!”
 
      第二个十年:里里外外一把手
 
      从兵团回来后生活很艰难,这是生命中最艰难的一段。那时的梦想就是让家里人过得好一点。
 
      丈夫顶替母亲,工资很低,一天才七角钱。巧娣进了制衣厂,一切从头来过。她们没有房子,两口子从不怨天尤人,也不互相抱怨。“遇到困难,叫苦是没有用的,有时明天买米买菜的钱都没有,我也不叫苦。”巧娣淡淡地说。
 
      “我母亲过世早,父亲在外地工作,照顾不到家庭。我是家中老大,家境不好,我一定要有担当,要把兄弟姐妹团结凝聚在一起。”谈到当年的窘迫,巧娣的眼中泛起泪光。当时,弟弟妹妹都小。小弟只有 16 岁,他对巧娣说: “姐,你是我姐,今后也是我妈。”这句话巧娣一直牢记在心,几十年来她尽心尽责地撑起了这个家,挑起“家长”的担子,一门心思让一大家子人都过上好日子。
 
      在单位里巧娣也是竭尽全力,任劳任怨,把很多心血用在工作上。工厂加工外销衬衫,经常加班赶工。为了赶外销的船期,常常清晨六点上班,半夜才下班回家。为了多挣些收入,巧娣还兼起了打扫卫生的工作,下班后还要打扫一个多小时才能回家。当时女儿还小,身体也不好,只能托人照看。由于巧娣工作认真负责,得到单位领导的认可,担任了技术员和车间主任,管理二三百人的车间,经常忙到深更半夜才回家。
 
      正当巧娣的事业处于上升阶段一切开始好转时,1992 年,厂里效益开始滑坡,一批又一批的工人被分流,看着心里很是难过。在这艰难的时刻,厂里还是坚持把巧娣留下来。但是巧娣是个要强的人,也是个善于体谅别人的人,她不想让厂里为难,主动提出回家,自己的梦自己来圆。当时宜而爽集团借用厂里的仓库,需要一个库管员。巧娣争取到了这份工作,负责管理仓库,兼任保管、营业、销售。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干什么都认真负责,把仓库打理得井井有条。
 
      那时的巧娣,又要忙单位的事,又要忙操劳一家老小的生计,真是“里里外外一把手”。
 
      讲到一段段艰难的经历,巧娣不由的提到自己的丈夫:“肖星华一直很支持我,在大家庭中从不计较,从无怨言。婚姻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只有互相扶持才能共度难关。我也从不后悔嫁了这个人,从没说过一句老公不爱听的话。让男人幸福也就是女人的幸福。”
 
      第三个十年:从头再来
 
      做仓库保管员时,巧娣看到仓库旁边的摊位,摆摊卖日用品,一天忙到晚,干得很红火,收入也不错。巧娣受到了启发,心想自己家守着成都路,是个人来车往,很不错的市口。于是巧娣决定自己做生意,在自家门口摆摊。开始家里都不赞成,但巧娣决定了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新的梦就这样起步了。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巧娣连从哪进货都不知道。她向人打听后,骑着自行车跑到澳门路,甚至跑到曹安市场去进货。油盐酱醋、青菜萝卜什么的,只要大家生活需要,她都不辞辛苦往回拉。货物太重,骑不动时只能费力地推着车走回来。推得她满头大汗,浑身湿漉漉的。
 
      起初,巧娣找了把油布伞、几个凳子,就在家门口摆起摊来。下雨收进去,天晴又摆出来,从不怕麻烦,总想多做一点是一点,不能放弃。后来买了个玻璃柜台,拉了一车酒,向邻居借了 186 元钱作押金进了货,一下午挣了 15 元钱,巧娣顿时有了信心。后来便进了更多的货,没仓库,就堆放在天井里。
 
      问巧娣都做过什么生意,巧娣说,那就多了:卖冷饮、卖切面、卖海鲜、摆水果摊、卖皮鞋、卖日用品……100 斤盐从澳门路运过来,只赚 10 元钱。巧娣那么瘦小的身躯,承担着那么沉重的分量。大热天卖啤酒,巧娣送货上门,有的客户住在五楼,她也一样坚持送上去。
 
      做海鲜生意时,巧娣清晨四点就要去占摊位、进货、剥虾仁。忙完早市不收摊,继续干下去。卖皮鞋、皮货时,6 分钱一件的剪皮革的活也不舍得外包,自己动手。很硬的皮革,很大的剪刀,剪得手上都起了血泡。
 
      巧娣还卖过烤鸡、铁板烧、鸡肉串。在太阳下晒着,炉火旁烤着,脸晒得黑黑的。她还做过早点生意,卖烧卖、摊鸡蛋饼。她清晨 4 点就起床,和面、生炉子。她凭良心做生意,真材实料,货真价实。用正宗的酱料做出来的鸡蛋饼味道好,销路也好,以至于在那一带小有名气,大家都知道弄堂口有个“鸡蛋饼阿姨”。
 
      后来巧娣在南京西路凤阳路找到一间活动房,面积很大,市口也好,买下来开始做杂货生意。油盐酱醋,针头线脑,什么都卖。从早晨 6 点营业到夜间 11 点。那时还没有超市,生意倒也不错。老天不负苦心人,靠着它,巧娣解决了一大家子的生计。
 
      时光一年年过去,弟弟妹妹都长大了,先后成了家。这个门市部风生水起,生意愈发兴旺,至今还在营业。
 
      巧娣迈过了再就业、创业这道坎,走过去,前面天宽地广。“生活中总会有一道道关,有困惑有无奈。要积极面对,抱怨是没有用处的。”这是巧娣对摆摊那段经历的感悟。
 
      第四个十年:居民贴心的章阿姨
 
      “好人会有好报,我坚信这一点。” 梦,在逐渐成为现实,巧娣越干越有劲。巧娣话锋一转,说起另一段经历。做了十年生意,家境一点点好起来,越来越有盼头。2002年,居委会书记找到巧娣,要她去做人口普查工作。巧娣做了三个月,居委会很满意,说巧娣思路比培训过的人员还清晰。第二年又找巧娣做就业援助员。这个梦一做又是十年,而且做得漂亮,直到去年正式退休。
 
      “居委会的工作,没做过的人永远理解不了。” 巧娣深有感触地说起来,“民政工作,事无巨细,千头万绪,涉及家家户户,方方面面。服务弱势群体,涉及很多政策,我尽心尽力地做,居委满意,居民也满意。很多人亲切地称我‘章阿姨’”。
 
      做就业援助员,巧娣将心比心,想到自己困难时渴望工作的心情。她特别体谅、体贴待业人员,自己出车费,陪他们去面试,去联系就业。对一些不愿工作或挑三拣四的人,总是苦口婆心地开导他们,鼓励他们自强自立,自己养活自己,将来生活才有保障。就这样,在“万人就业”活动中,巧娣把很多“4050”人员送上再就业的岗位。
 
      有一个女工,丈夫在坐牢,自己没工作,还不着急。巧娣替她着急,帮她跑了很多地方,终于联系到一个保洁员的工作。巧娣和她谈话,告诉她一定要工作,要自食其力,否则以后会很苦的。还帮她与领班联系,落实加养老医疗等保险金的问题。这位女工一直坚持做到 50 岁,后来罹患子宫癌,因为有工作有医保,看病有了保障。
 
      有些新疆回沪的知青子女,巧娣也帮助联系工作。她联系了很多职业中介,终于帮助一个个知青子女落实了工作。现在这些知青子女做得很好,很亲切地叫巧娣“老姐”,说:“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对于有困难的居民,巧娣都满腔热忱地对待他们,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帮助解决问题。
 
      对孤老,巧娣觉得这些老人独自生活很不容易,有空就去看望,和他们聊天,排解他们的孤独感。有一次,巧娣听说一个孤老几天不吃早饭了,就跑去看望。看到老人病了,立刻通知救护。有个邻居老太,保姆照顾得不很周全,有些事巧娣就帮着做,直到最后为她送终。巧娣说:“在老人生命的终点送送他们,避免了老人悄然过世、无人知晓的惨状,这是我们社区工作人员的责任。”
 
      居委会为老人办食堂,以及重阳节老人聚餐,买菜烧饭,巧娣都勇挑重担,亲自上灶。只要居民需要,只要自己做得动,她没有二话,没有怨言。
 
      巧娣还做过调解工作。她耐心地对调解对象讲道理,教他们一些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
 
      在居委会做民政工作的十年,巧娣更深层次地了解社会,看到社会底层的人生百态,学到和感悟到很多哲理,提高了语言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看问题看人生更淡定了。
 
      “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真是由衷的高兴。”巧娣感触良多。
 
      巧娣讲得投入,我们听得感动。巧娣数度哽咽,我们也唏嘘不已。下乡十年,工厂十年,摆摊十年,居委工作十年,巧娣真不容易,她的梦是实实在在的。
 
      巧娣的故事不正是我们这一代人艰苦奋斗的缩影吗?我们彷佛回到了那年代,看到巧娣艰难而执着前行的身影,就如同看到无数知青朋友们,回城后肩负一家老小的重担,白手起家,从头再来。在人生的第二次起跑线上,他们义无返顾,勇往直前;他们不叫苦,不怕难,不向国家伸手。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为自己的家庭、为让亲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的不懈努力。
 
      祝福章巧娣和每一位曾经的知青朋友,好人一生平安!
 
      【作者俞嵘,女,上海知青。1968 年 8 月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46 团(跃进农场),先后在工程连和团部直属中学工作。1977 年高考进入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习,1982 年毕业。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工作,现退休】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高云凌作品选辑--父爱如山
    下一篇:高云凌作品选辑--我的故事在党旗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