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林公四十年祭
来源: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作者:林嗣丰 时间:2024-10-17 点击:
四十年前的11月21日,也就是我离开上海到黑龙江建设兵团后的“屯垦戍边”的第三个月,我接到了姐姐的来信,说是父亲投河自尽了,并让我不要返沪,以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一下蒙了。三个月前,我离沪时父亲还好好的,还在担任单位负责生产经营的领导;三个月中,他来信要我好好听从连队领导的指导,好好工作。就这三个月,竟然有了这天地翻转的巨大变化!姐姐信中还说,父亲单位有人还“好心”地提议“不要去看遗体了”、“骨灰也不要留了”。在那样的天地中,在那样的气氛下,谁还敢说个“不”字呢?于是,四十年前,堂堂的大学生,正在上海市教育局机关实习的姐姐发配去了安徽农场,最后学法语的她分到了湖北荆州偏僻的农村做了名英语教师;到边疆不久就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直到1993年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更为凄惨的是,父亲的尸骨便不知归于何处了。
父亲于1943年与母亲在浙江镇海老家成的亲。母亲生下了我们姐弟三人后,又于1953年怀上我的妹妹们。也许是想念家乡的山水吧,她不辞辛劳执意要回老家生产。父亲想老家尚有奶奶在家,可以有个照应,也便同意了。不料这竟是永别。母亲肚中原先认为是双胞胎,到临界盆之时却是有三个孩子。由于老家医疗条件不理想,医生又缺乏经验,母亲在生下三个妹妹之后便甩手而去了。这对于父亲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了。父亲一个人的工资不但要承担我们姐弟三人的生活,还要负担爷爷奶奶的费用,已经是十分的沉重了。现在又要承担失去了母亲的三胞胎姐妹的费用,自然是寸步难行了。不得已,他只好听从奶奶的安排,将三个妹妹分别送给的人家,我想那时父亲的心是在滴血的。就这样,父亲带着失去母亲后的孤独之心,送走亲生女儿后的滴血之心,靠着奶奶的帮助,将大姐送进了大学的校门,把二姐送到了技校,把我带到了初中毕业。
父亲去后,我们以自己的努力,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成家立业,事业有成。那时,我们姐弟三人真可以说是“相依为命”。经过努力,大姐与我都在常州安下了自己的小家,二姐在上海建成了我们的“中转站”。更令人高兴的是,四十多年前因生活所迫送走的三个妹妹也找到了!去年由叔叔提议、二姐和二姐夫操办,为父亲与母亲一起立了碑,让父亲的游魂有了归宿地!只是多年来我们一起在外地工作,尤其是我,因工作的特点,无法在清明之时赶回老家祭扫父母亲,只能以我的不断勤奋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生活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总会有坎坎坷坷;大家庭总不会是平平安安的,它免不了会有磕磕碰碰。我是家中唯一的男人,许多说不清讲不明的是非而带来的苦痛,就让我一人承担吧,只希望这个家庭能够平平安安。这就是我告慰父母在天之灵唯一能做的事。
愿父亲安息!
写于2008.3.22
(晓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