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十年梦——我在北大荒的人生路(上)

来源:放飞梦想 作者:钦 鸿 时间:2019-07-25 点击:

      时光似水,人生如梦。
 
      四十余年前,当我满怀豪情壮志,跃上远赴北大荒的列车时,根本没有想到日后会发生诺多的曲折和风波。
 
      过去是无法抹去的一种存在。我的十年北大荒生活,其实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而且它的影响所及,贯穿了我日后的人生道路。
 
      (一)选择把青春献给北疆
 
      1968 年 6 月,学校开始进行毕业分配。
 
      我是复旦附中六六届高中生,从小酷爱文学,一向有志于在文学事业上为祖国效力,高二期间在全市工人学生赛诗会上获得一等奖,更使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但是我们的命运不佳。1966 年,正当我们修完了高中三年的全部课程,踌躇满志,准备迎接高考时,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轰然而至,从此粉碎了我的“大学梦”。
 
      学校里传达了“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的分配精神,但是否必须离开上海去农村或边疆,并无硬性的规定,每人都有一些选择的自由。然而,我听了传达之后,却心潮澎湃,无比激动,几天内就拿定主意,决心去北疆战天斗地。
 
      这是我当时的必然选择。
 
      我出生在一个劳动人民家庭。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我一直享受着国家的助学金,因而对党、对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激之情。
 
      多年来,我虔诚地接受着传统的教育,侯隽、邢燕子、董加耕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事迹,对我影响至深。
 
      初中毕业时,我刚宣誓入团,便与几个同学一起写了决心书,表示向邢燕子等人学习,要求不考高中,坚决赴农业第一线安家落户,建设我们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1968 年 7 月 6 日,我领衔与一些同学在校园里贴出题为《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大字报,公开表达了我们的决心:“到黑龙江去!到反修第一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革命最艰苦的战场去!到毛主席挥手要我们奔赴的地方去!做一个毛泽东时代的普通农民,做一个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党和人民的无产阶级战士!”那一年,我二十一岁,正血气方刚,豪情万丈。
 
      (二)成了新北大荒人
 
      1968 年 8 月 11 日,是上海市虹口区知青赴北大荒启程的日子。
 
      这一天,骄阳似火,暑气逼人,而在上海北站内整装待发的知青们,却春风满面,意气风发。一种青春的激情,一种对革命的向往,使这群年轻人顾不上品味离别的悲苦。只是在列车缓缓启动之时,才传出几声抽泣,闪出几丝泪光。
 
      我的母亲带了弟弟妹妹,赶来车站为我送行。而我此刻忙着与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们依依话别,却顾不上跟家人说话。列车驶离月台的那一刻,我看到了母亲极度失望和伤心的面容。这面容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以后多少年来,经常会在我眼前浮现,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经过几个昼夜的颠簸,列车把我们载到了黑龙江省虎林县,位于迎春镇的八五四农场场部。当天,我和闻彬等人被接到所分配的五队,受到队领导和老职工们的热情欢迎,从此成了新北大荒人。
 
      八五四农场五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经过老铁道兵十多年的辛勤耕耘,这块肥得流油的黑土地,已被建设得相当不错,吃住行医等各方面的设施,均已初具规模,其条件之优裕,远超乎我们的预料。在它前面,有一条名为半截河的小河,背后靠着一片椴树林和一座大山,山上有一个养蜂场,还栽种了一大片果树,并已收获在望。秋风乍起,层林尽染,花草飘香,风景颇为迷人。
 
      更令人高兴的,是五队的领导和老职工们对我们的热情和呵护。我的同伴们,有的被分配担任小学教员,有的分到机务班,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岗位。至于我,更是受到厚爱,被安排在伙房工作,队长明确告诉我,准备培养我当司务长。我对当什么“长”并无期待,但知道这里需要我们,我们有用武之地,还是非常振奋的。
 
      我努力工作,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很快地就融入了集体中,也学到了一些技能。队里和老职工们对我关爱有加,不到半个月就把我送到团部学习,接着又让我作为青年代表去密山参加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的成立大会。会后不久便通知我接手司务长工作。12 月下旬,又去团部参加了全团学习毛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一条铺满鲜花的大道就这样在我的前面伸展开来。
 
      就在这次积代会上,传来了兵团要新建六师的消息。与会者群情激昂,无不心向往之。我也热血沸腾,只觉得那是党和祖国的召唤,我自然要挺身而出,奔向前去,所以,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三)奋战在荒原
 
      12 月 27 日,我坐上工一连先遣队的汽车离开了八五四农场。同行的除了团部、连队的领导和一些老职工外,还有四五十个身强力壮的男知青。这些知青绝大部分都是积极要求加入这个拓荒者队伍的,有的甚至还写了血书。大伙儿热情高涨,对舍弃条件相对优越的老农场毫不在意,却对白手起家、在荒原上创业的艰苦生活无限向往。
 
      我们的车队一路向北,两天后的午间抵达一个被称为“火烧孟”的地方。
 
      在一阵欢呼声中跳下汽车,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放眼望去,除了有一些或远戓近的大小林子之外,便是一马平川的皑皑白雪,无边无垠。这是一块沉睡了千年荒无人烟的处女地,而我们就要在这里建设新的家园。
 
      匆匆对付了午餐之后,大家便开始搭第一个帐篷,我与邓克强被分配搭建一个简陋的厕所。雪深路滑,天寒地冻,无论是砍伐树枝,还是掘地挖坑,都非易事。所有的人都在忙碌着,除了个别老职工外,知青们对此没有任何经验。然而大伙儿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到了天黑时分,这片荒原上的第一个帐篷和第一个厕所终于搭成了。
 
      当晚,我们先到几十里外的道班房凑合了一宿,翌日清晨再次回来,继续工作。一部分人在帐篷里架起两排通铺,又按好取暖的炉子,准备了充足的干柴,另一部分人则开始搭建第二个帐篷。那天夜里,我们就住在自己搭建的帐篷里了。几十个人挤在两排通铺上,每个人只有大约六十公分的铺位,随身携带的行李无法全部铺下,多余的就扔在外面的雪地里。熊熊燃烧的炉火把帐篷烘得热气腾腾,虽然驱散不尽床铺底下冻土融化而冒出的阵阵湿气,但躺在自己亲手搭建的帐篷里,大伙儿还是异常兴奋,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洋溢在创业的喜悦。我也跟紧挨自己而卧的战友说了很久的话,不知何时,才被连日的疲惫带进了梦乡。
 
      第二天正是 1969 年元旦。我醒来后走出帐篷,见天高气朗,旭日东升。伫立于这一片白茫茫、天地相连的冰雪世界,心里不禁奔腾起创业者的豪情。这时,战友崔极恭已经为眼前的景象作了一幅速写,我则诗兴勃发,为此画题名《飞雪迎春到》,又写了一首《读马致远天净沙,反其意而用之》①的诗:
 
      红旗白地蓝天,戎帐烽烟,风大道远山。旭日华年,战乐在雪原。
 
      嗣后,我们就分别去红卫团规划中的团部机关和各个连队的驻地,为他们搭建帐篷。这段日子工作紧张而忙碌,但大家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我们的先遣之役,为日后大部队的进驻,开辟了道路。
 
(未完待续)
 

责编: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连载:北京知青:草原二十三年【一】(7)
    下一篇:连载:北京知青:草原二十三年【一】(8)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