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老龄化社会”来临,老人还能老有所依吗
来源:腾讯网 作者:王阳 时间:2018-07-31 点击:
导语
近日,辽宁省老龄办公布了一份《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已经是深度老龄化社会了。面对越来越多的老人,我们该怎么办?
要点速读
1辽宁省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与其自身大量的人口流失、低出生率等因素有关。但总得来说,老人越来越多,是全球的共同趋势,绝大多数地区无法避免。
2面对深度老龄化,必须要完善养老设施。现阶段,我国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好。
3如果想确保老有所依,就要在“有点老的时候有所为”,自己工作挣钱。老人越来越多,只靠有限的壮劳动力缴养老金,养不起老人是正常的。要警惕社会上出现“厌老”、“弃老”的情绪。
深度老龄化,是一个全国都在不断逼近的现实
联合国规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比例达到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20%则进入超老龄化。而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户籍总人口为4232.57万人,65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608.17万人、占总人口14.37%。这意味着,辽宁省已经是深度老龄化社会。
辽宁老龄化严重,与其自身的一些因素有关。比如新生儿出生率低,人口流失严重。数据显示,2017年,辽宁常住人口比上年减少了8.9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青壮年劳动力。
近日,辽宁省老龄办公布了一份《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已经是深度老龄化社会了。面对越来越多的老人,我们该怎么办?
要点速读
1辽宁省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与其自身大量的人口流失、低出生率等因素有关。但总得来说,老人越来越多,是全球的共同趋势,绝大多数地区无法避免。
2面对深度老龄化,必须要完善养老设施。现阶段,我国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好。
3如果想确保老有所依,就要在“有点老的时候有所为”,自己工作挣钱。老人越来越多,只靠有限的壮劳动力缴养老金,养不起老人是正常的。要警惕社会上出现“厌老”、“弃老”的情绪。
深度老龄化,是一个全国都在不断逼近的现实
联合国规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比例达到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20%则进入超老龄化。而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户籍总人口为4232.57万人,65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608.17万人、占总人口14.37%。这意味着,辽宁省已经是深度老龄化社会。
辽宁老龄化严重,与其自身的一些因素有关。比如新生儿出生率低,人口流失严重。数据显示,2017年,辽宁常住人口比上年减少了8.9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青壮年劳动力。
不过,老龄化是全世界的趋势,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所以,不只有辽宁老人多,整个中国的老人都多。根据数据,2014年底,中国的老人达2.12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人破2亿的国家。按照专家预测,大约再过20年左右,中国老人将突破3.5亿。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2015年达到10%,并将继续提高到2030年的18%,2050年的33%。
持类似观点的学者有很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也认为,2030年前后,我国将整体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很多人还无法想象“深度老龄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深度老龄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是难以体会的。
拿上海这个全中国“最深度”老龄化城市来吧——截至2015年底,上海6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到436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比重为30.2%(这里暂且不用65岁作为老人标准,而是用大家更习惯的60岁)。三成以上的人口为老人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首先是老人照顾老人成为常态。比如上海徐汇区湖南街道东湖居民区,这是一个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39.5%;80岁及以上老人,占老龄人口23.4%,占总人口9.3%的超老龄化社区。其中“年轻”的老人结成了组织“金邻居”——60至70岁左右的老人作为志愿者,帮助社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换句话说,就是还能动弹的老人给不能动弹的老人予以帮助。要知道,60岁本来应该是退休享福的年龄,与儿孙相伴享天伦之乐的年龄,结果这个岁数还要照顾更老的人,这不是人们希望这样的,而是迫于无奈才这样的。
深度老龄化,还意味着很多原本比较少见的老年人失能症状,变得愈发普遍。比如认知症。这是一种会让人丧失记忆力的疾病,年纪大了就容易出现,比如一名日本人在五十多岁的时候被诊断出了认知症,他会突然记不清自己更衣室的四位数号码牌。因为记忆力减弱,作为销售代表的他,曾在准备工作报告展示时,脑中一片空白。作为超龄化国家的代表日本,认知症日益成为严重的问题,根据日本卫生部的数据统计,目前已有46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认知症,预计到2025年,总人数将会增加到约730万人,占65岁以上人口的五分之一。而应对认知症,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培养专业的医护人员、研发新型药物、定期上门拜访以及对家庭照护者的支持,等等。
这些深度老龄化的现象对社会必然会产生以前难以想象的负担。
面对深度老龄化,必须要完善养老设施
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眼看着一天天增高,且不谈“认知症”这种在日本才比较受重视的疾病,在我们国家,一些比较基本的配套养老机制和设施并没有及时跟上。比如,我国仍然缺少足够的社区养老机构。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都有社区养老的趋势,我国很多老年人也希望在家里或社区里被照料。 一项调查显示,就近养老是被访老年人的普遍意愿。被访老年人中,有66.13%的老人希望在家里接受照料,有3.13%的老人愿意白天在社区、晚上回家;仅有8.82%的老人表示希望在养老机构接受照料护理服务。
老人们渴望离家更近的社区养老
然而,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只有大约2.6万个,仅能覆盖4%左右的城乡社区。绝大多数老年人并没有享受到社区养老服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的96%,机构养老得占3%,社区养老仅为1%。
社区养老遥不可及,普通的养老院也不够给力。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4万个,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30.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6张,与发达国家50—70张的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很多养老院的环境和服务质量很差
数量上不去,质量也不行。据报道,在一些养老机构中,护理人员不够用。民革上海市委的调研显示,按一位护理人员平均照顾五位老人的标准,上海在2020年应该有不少于21万的护理人员,但现在上海仅有4万名机构护理人员,缺口相当大。这还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上海。另有资料显示,全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100万,其中,经过专业训练、持证上岗的护理人员不足10%。然而,如果按照国际公认的“3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的标准计算,我国目前应该要有大约1000多万名养老护理人员才够用。
以上的讨论,还都是建立在“老人们都住得起养老院”的基础上,而事实上,很多养老院的收费过高,即使是普通的私营养老院,也动辄一个月几千块钱一个人,很多老人往往难以承受。
想要“很老的时候有所依”,就得在“有点老的时候有所为”
正如上文所说,很多老人在给自己养老的时候囊中羞涩。老人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养老金。而养老金的本质,是中青年人把钱交给老年人花。但是,在老龄化趋势下,分钱花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交钱的年轻人数量有限。所以,如果在总的分配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指望养老金,可能很难让老年人变得比以前更富裕。
对此,一些国家的解决方法是鼓励老人在还比较健康的时候“有所为”,赚取一部分收入,来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比如,韩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而实际上,人们平均工作到71岁才会真正休息。据报道,在韩国,有420万老人仍在工作。
此外,一些国家还会通过降低成人年龄等方式,延长年轻人的缴费年限,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老龄化带来的资金失衡。比如日本就将法定成人年龄从21岁下调到了18岁。
然而,这类政策可能会激起社会“厌老”、“弃老”的情绪。作家五木宽之在《新老人的思想》中也谈到:“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阶级的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等,都要靠年轻人阶级来负担。为此,年轻人阶级容易将老年阶级看成是对自己进行压迫的集团”。据报道,在老龄化程度更加严重的日本,已经开始出现越来越多伤害老人的事件。据厚生劳动省统计,日本养老院员工虐待老人的案件数量自2006年开始以来连续九年持续增加,2015年日本各地政府共认定408件虐待案,受害人数多达778人,为历史最高。
为了避免这类情绪的蔓延,政府还是应当针对深度老龄化的趋势,及时地加大养老财政投入,不能让年轻人承担过重的养老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