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开放:改革春风吹绿小山村

来源:千龙网 作者:张朝起 时间:2018-07-18 点击:

      我的家乡挂甲峪,是平谷北部大山里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改革开放40年,我们这个百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忽如一夜春风来”,发生的变化比过去几百年都要大。就拿居住条件来说吧,家家户户住上了别墅式新民居,搞起了民俗接待旅游,老百姓刮风下雨不出门就能创收挣钱,成为乡亲们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首都一位资深报人在参观了我们的新民居后赞许地说:“英国的富人区也不过如此。”

      说起村里的变化,不怕大伙笑话,40年前,我们村可不是这样,那可是全区出了名的贫困村。曾有人这样形容挂甲峪:“荒山野岭鸟不栖,有女不嫁挂甲裕。”因为穷,全村百十户人家、300多口人,居然有几十个“光棍儿”。一个远嫁他乡的姑娘曾这样发过誓:“下辈子就是‘托生’兔子,也不回挂甲峪这个穷地方拉屎来。”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我们这个小山村,激发了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去,挂甲峪通往山外只有一条羊肠小路,1958年虽修起一条三米宽的土石路,但一到雨季,便泥泞难行,不是人骑车,而是车骑人,阻断了大山与外界的联系。

      要想富,先修路。在县公路局大力支持下,村干部解放思想,下决心把这条路修好。1988 年10 月,挂甲峪通往山外的一条3 公里长、10米宽的村级公路破土动工,推土机轰鸣的声音响彻山谷。经过一个冬春的鏖战,北京市山区第一条村级柏油路在我们村修成,实现了全村几代人的梦想。走在宽敞的柏油路上,乡亲们高兴地说:“还是改革开放好啊,我们摸黑也能走路了!”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又让我们这个小山村迎来了一个思想解放、加快发展的春天。在通往山外的路修好以后,村里开始着手实施第二步计划:办企业,以工养农。在县政府支持下,1989 年,村里投资130 万元与北京金属材料厂合办起了“三联金属制品厂”,生产小农具。1995 年,又与北京高压气瓶厂、新加坡天海公司办起合资企业,生产高压容器配件,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不仅还清了国家和个人的欠款,还打深水井解决了全村的人畜饮水问题。昔日闭塞、落后穷困的挂甲峪村开始走上兴旺之路,乡亲们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为了改变荒山野岭面貌,从1997年开始,村里抓住市委、市政府出台山区综合开发水利富民政策的机遇,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顶、坡、沟立体开发,高标准规划设计,一步成型到位”的原则,带领乡亲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新一代“愚公精神”,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向荒山、荒地要土地、要效益,办扎根企业,建绿色银行,走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致富之路。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挂甲峪村山山水水变了模样,当初制定的“十上山”即“道路修上山、水利引上山、果树栽上山、畜牧养上山、科技跟上山、电信网络布上山、新能源项目建上山、游客游上山、有机果品改上山、生态民居建上山”和“山山路相通、山山水相连、山上果飘香、山下湖鱼欢,五业大发展,产值超亿元,山村变成小江南”的发展目标初步实现。在全村拥有两条龙脉的近万亩山场上,建成了成片的观光采摘果园,栽种果树11万棵;修起了长达40公里的水泥环山路,游客或乘车、或徒步,一路都是风景。

      在进行山区开发的同时,村里还依山就势,修建了大集水池、小截流、小塘坝、小水窖等100多个小水利设施,建起了两座塘坝、156个水窖,充分利用地下浅层水、山泉水和偏坡水、路面水,让每一滴水都变成循环水、生态水、富民水,实现了大气水和地下水的良性循环,成为京郊山区综合开发建设的一面旗帜,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十百千示范工程”。

      从21世纪初开始,村里开始规划建设别墅式新民居,在改变传统居住生活方式的同时,引导村民户户搞旅游,人人当老板,利用新民居搞民俗接待;以村集体资产为依托,成立了由多家子公司组成的北京市天甲旅游开发集团,通过集团化运行机制,旅游与农林、民俗接待并驾齐驱,成为全村的三大经济支柱之一;开发火山温泉,建成了长寿山桃花源温泉、火山遗址12 生肖潭露天沐浴和伍福街家庭式四合院室内温泉三大温泉洗浴设施,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根据专家的建议,发展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富硒农业,为旅游富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小山村,改变了全村人的命运,使一个昔日“羊肠路、荒山头、吃水贵如油”的穷山村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40年前,挂甲峪是个“有儿难娶媳”的光棍村,如今成了“好儿选好妻”的“招凤村”,村民的生活水平由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增长到2017年的36000多元,昔日封闭贫困的小山村,如今成为了现代、文明、富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说起村里的变化,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让我们山里人过上现在这样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作者简介:张朝起,1951年出生,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挂甲峪村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国改革开放30年农村人物;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获得者;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首都经贸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优秀学员。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改革开放40年】总有一道菜让你回味无穷
    下一篇:乘车四十年(伟大征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