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节 我对上山下乡评价的回顾与总结
-
2012-07-15
一。 我为何要写知青题材:不知从何时起,写知青感受成为我博客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我在2009年3月27日开设网易博客的,并没想到会这样。那时人不工作了,有点时间想学点东西,于是开始接触电脑。博客是我刚会一点电脑时,跟着邮箱的指引,糊里糊涂开设的。刚写博客时,也只是随便写些人生与生活之类的日志,来抒发个人的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后来在网上时间长了,开始接触了一些知青朋友,也看了不少诉说知青历史的日志,我发现有一种情况让我很不舒服。就是有一些人只准自己说“有悔”,不准别人说“无悔”,别人一说“无悔”,就受到许多人攻击,说是为文革翻案,我认为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于是就产生了想在博客说说对知青问题的看法。当然这种想法的产生与本人也曾是一名知青是分不开的,我觉得上山下乡的情况是多方面的,每个人情况不同,有人说“有悔”,也有人说“无悔”,那都是正常的,不能强求一律。尤其在那个年代有人为了一种理想选择了上山下乡,他们今天要说“无悔”有什么错?如果否定他们,我认为不仅仅是否定他们个人,而是否定一种社会最需要的奉献精神,这是不能许可的。放任这种思想的泛滥,是对社会与历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总之,对那段早已过去的历史,应该有个基本的合乎情理的认识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搁置争议,快乐为重。
刚写此类文章时,我也有顾虑,怕得罪人,于是选择了一种回避矛盾,不论对错,搁置争议的做法。因为我看到有许多人对上山下乡的争论,争到最后也没一个结论,如这样还不如不争,去做更重要的事才对。于是我在2010年7月30日,第一次写了一篇对知青问题看法的日志,标题是《老知青,新生活》,我在文中这样写到:“要过好后知青年代,心态是很重要的。记得多年来,有不少人为知青上山下乡是否正确争论不休,其实现在再多争这问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为这问题是争不清的。就算有了结论,又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呢?历史是不会重回的,过去就过去了,除了理论研究,大部分知青没有必要过多追究,这有点像世界杯裁判判罚那样,无论对错再争没有实际意义,改变不了比赛结果”。我还觉得“有些东西不必研究那么细”,“不是说这个问题不重要”,而是“我们的人生还没完,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去追求,那就是健康快乐”!如果你对有些问题“想不明白,那就没有必要了,那势必影响你的情绪,你可能会经常闷闷不乐,在不知不觉中就失去了人生更重要的健康快乐,这是得不偿失的”。我在这里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争论不清,不如暂且回避此问题,搁置争议,以快乐为重。我以此观点在2010年9月6日写了一首词【念奴娇】《论知青 》:“今日再论知青,不言对错,就怕争无结。只晓边疆曾付出,留下青春汗血。康健人生,心态一好,快乐还能缺?”进一步说明了我的这种观点。到今天我认为我这观点对那些不想争论,去进一步去思考的人依然有用!
三。对错可以不论,精神必须肯定,如果要论对错,也与精神无关。
搁置争议,不是说搁止争议,永远不谈此事,搁置争议只是暂时放一放,是一种权益之计。现实生活中提出的许多问题也不能不让我去作一个深入的思考,尤其有一些人提出的问题很刁钻,让人难以回答。因此我觉得长期回避问题也不是一个好办法,也不能说是一种科学的态度。面对许多知青日益高涨的返乡热潮,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一个理性的回答。经过思考,我在2010年12月1日发表了《知青精神与对错无关》这篇日志,在这篇日志里我提出了这样一些看法,一是知青精神必须肯定,这是因为客观地说,上山下乡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或者在将来都是不会消失的,这是有些人对自己生活的一种选择,一种追求,是不会有错的。二是文革中的上山下乡运动肯定有错,问题出在当时几乎把那个年代所有的知青都送到乡下去,剥夺了知青的选择权,影响了一些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也影响了我们国家的发展,大学停招,真接影响了国家对人才的培养,对国家造成的损失是无可估量的。三是如果要论对错,那么知青精神与当时的对错无关。因为这是二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的概念,如我们党在初期有过多次的路线错误,但我们仍有许多同志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难道我们能说他们的牺牲不是一种革命精神吗?我想路线对不对,对整个革命的前途胜败是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影响,而对英雄献身的烈士来说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他们为革命奋斗的精神是永存的!如果不这样认为,对烈士就是一种不公平。还有,我们对国民党过去一直是持否定的态度,但现在对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抗日行为还是肯定的。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是一种爱国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会因为国民党政府当时反人民的本质而会改变。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知青精神也不会因为上山下乡的对错而有所改变。为了进一步说明此问题,我在2011年5月9日又写了《再说知青精神与对错无关》,进一步分析了知青精神与其它一些问题的内在关系,说明:对错可以不论,精神必须肯定。如果要论对错,也与精神无关。
四。还原历史真相是取得共识的前提条件。
最近我又写了一些日志:《有苦难才有精神》,《上山下乡是红卫兵运动的继续吗》,《一段不该被人忘记的历史》,在文中我着重批驳了否定知青精神的两大论点:“苦难论”与“产物论”。指出分岐不是在承认不承认有没有“苦难”,而是在于用“苦难”来否定上山下乡,理由是不充分的,因为你不能用苦难来否定正确的东西:如红军长征。我在文中也指出,我们不是不承认文革是错的,但如果把上山下乡作为文革产物,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上山下乡在文革前就已存在。我觉得不彻底批驳这种论点,就不能肯定知青精神,在我看来,全面否定和全面肯定这个问题都是不行的。在有许多时候正确与错误并存,我们应该善于从中吸取正确的,去掉错误的,才是正确的态度,因此我觉得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应该实事求是,既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又有承认错误的胆量,才能服人。
五。不管说对说错,应该求同存异,相互包容。
我觉得每个人在说自己人生的时候,说“有悔”与“无悔”都是正常的,没必要也不可能一样。重要的是每个人在坚持自已想法的同时,还应该学会求同存异,包容,尊重别人的不同想法,不要老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我在2011年12月23日写了《有苦难才有精神》的日志,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对现在有人对自己走过的路说“青春无悔”,有人说“不堪回首”,我认为那是很正常的,不要指望对同一个问题,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答案。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尊敬那些说“青春无悔”的人,因为他们肯定奋斗过,理解那些说“不堪回首”的人,因为他们可能是虚度了那段时光。为了更尊重有些同志的想法,我在2012年3月2日写的《从雷锋精神看知青精神》的日志里,把上面说的他们可能是虚度了那段时光,改成了也许他们可能也有各种不同的原因。这样说为了更尊重他们的想法。我觉得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更何况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在没有什么大的原则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各人说各人的感受。我觉得之所以这样说,是希望大家应该在宽容理解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共同过好今后的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六。尽管如此,争论不会结束。
虽然大规模的上山下乡已成为历史了,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再来。但我认为这场争论不会结束,为何这么说,这是因为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对上山下乡的争论,在其背后可能有更深的原因,那就是如何看待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制度等等,有少数人从根本上就不喜欢我们的社会制度,他们“逢中必反”,能不反对上山下乡吗?他们根本不是关心上山下乡的对错,而只是寻找一个突破口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对这种人你再讲更多的道理也是无济于事的,这从我与一些人的讨论中已感觉到这一点。我们今天说这段历史是为了让更多善良的人正确认识这段历史,处理好这个问题,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很多问题,走好明天的路,至于那些别有用心的少数人的顽固行为只能让它去了!
七。我的总结。
总之,对那段早已过去的历史,有人说“悔”,有人说“无悔”,我都不反对。如果有人说那是一段错误的历史,只能说“悔”,不能说“无悔”,那我就不能赞同了!对有些人来讲,青春已不是“悔”与“不悔”的问题,而是“愧”与“不愧”的问题了。如何看待“青春无悔”,说到底就是一种人生态度问题,与时代无关,因为任何时代都会有人说“悔”与“无悔”。如果一种理论或一种说法,不能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那怕是一个,就不能算是正确的!我之所以提出知青精神与对错无关的观点,就是为了提供一种思路,希望它能回答许多曾经难以回答的问题!
以上主要是梳理,不免有些老调重弹,请大家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