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一件值得骄傲自豪的往事
-
1984年10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并参加“振兴延安经济汇报会”的党和国家部分领导与全体同志合影。前排左起第八位:郝延寿、李希甫、白纪年、马文瑞、宋平、荣毅仁、宋任穷、万里、习仲勋、王任重、廖汉生、康克清、康世恩、王光美、蒲安修等。
一件值得骄傲自豪的往事
延 梅
今天,凡是来到延安的人,都为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感到高兴和欣慰,扑面而来的是高楼林立和现代化繁荣商业都市景象。车流、人流、楼宇、商铺,色彩斑斓各类巨大广告,从音响里不时地传出粗狂、细腻、悠扬的信天游,在青山环绕偏僻的小山城中涌动着、喧闹着、流淌着。如果不是宝塔山、清凉山和凤凰山的倒影,你很可能在一瞬间恍惚于某沿海繁华闹市之中。延安已经成了陕西北部的经贸交通中心。但是,八十年代初期,延安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与全国绝大多数地方一样,还是贫穷、荒芜、落后、闭塞的小县城。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巨变,了解内情的人会告诉你,这是起端于30年前,留在延安工作的北京知青一次重大策划和牵线搭桥,所产生的效果,所引发的变化。
三十年前,我和同事吴俊同在延安地区经协委工作,当时还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有一天,我们在围绕延安如何解放思想,如何尽快摆脱困境走向经济发展展开了探讨,大家提出各自不同的看法和方案。我们这群当年才十五、六岁的北京学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到陕北山区插队锻炼,将自己的青春、汗水和生命无私地献给了这片炙热的土地,在老根据地父老乡亲们的培育下成长起来了,现在应该为第二故乡做一件有意义、有价值、有长远谋略的大事,现在不干点事,以后就没有精力了。我们共同商定,要将延安的贫困、闭塞的现状直接向北京、向中央领导汇报,架起延安与北京、与中央各部委、司的直通车,请求北京和中央相关的政策支持。我们便通过各自的人脉、渠道和关系,向中央办公厅请求在北京召开一次汇报延安现状,走向振兴经济的汇报会。在通过内部信息,有了充分的把握后,我们将这个建议直接向当时的延安地委书记白恩培作了汇报,立即得到了地委、行署领导的一致称赞。
经过与地区行署的多方努力,资料汇总,人员组成,资金筹措后,终于在1984年10月17日,组成延安地区各主管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40多人的汇报团,当日乘汽车赶往西安,晚九时多乘飞机抵达北京。深夜,下榻在全国人大招待所。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振兴延安经济汇报会”,这是全国革命老区唯一的一次盛会,是延安人民的骄傲和荣幸。从此,延安贫困老区的经济开始复苏、起步、发展、腾飞。
10月23日,金秋时节,阳光明媚。中午一时多我坐高专员的车提前来到人民大会堂北门。在这里我见到了习近平同志的母亲,老革命齐心大姐,当她知道我们是当年在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并留在延安工作时,非常高兴地同我和吴俊握手并详细了解家里的情况。
当我步入辉煌壮丽金色大厅时,眼前雕梁画栋,挑檐飞角,尽显中国传统建筑和民族特色的典雅尊贵。穹顶上悬挂古色古香靓丽的吊灯与十多米高朱红漆金的石柱和多元素的红地毯,给整个大厅增添了耀眼的光彩、威严的气氛,一股神圣感油然而生。这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最高会议、外事活动的场所,是我国重大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动向的窗口”,这里见证了国家的进步、发展的全过程,是中外瞩目的焦点。
北大厅簇拥着早已等候的记者和排列整齐的照相机,摄像机。两点多中央各部委及党和国家部分领导、随从的工作人员手里拿着“振兴延安经济汇报会”的请柬,陆续步入大厅。
望着久别陌生又熟悉的老延安人,那一张张洋溢着难以克制的情感和湿润的双眼,紧紧地与延安代表团每位同志亲切握手。人群里有一位身着朴素,落落大方,身材高挑,气质儒雅,两鬓斑白、脸庞红润俊秀的老人,我一眼就认出是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她认真地在签字薄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走近我的身旁,我急忙走上前,可她那温暖的双手早已伸向了我,看着我,又环视延安代表团的成员很风趣地说:“你们穿的服装好像是统一的西服,领带都很好,很精神”,大家都开心地笑了。八十年代初我国西服还没有普及,大部分依然穿着传统的兰黑灰的“中山装”。随后,习仲勋、蒲安修、康世恩等领导也慢慢走进会议室。
下午三点钟,会议准时在西大厅会议室召开,整个会场热烈、友好,在座的中央领导有:万里、宋平、荣毅仁、习仲勋、廖汉生、宋任穷、康克清等;陕西省委领导:白纪年、马文瑞、李希甫等;延安地委、行署领导有高树岐、白恩培、冯文斌等。首先由省委书记白纪年和延安行署专员高树岐分别讲话,讲了延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各条战线有了很大的起色和变化,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又播放了延安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的录像。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当年从延安走进北京的老领导,他们看着革命圣地延安在国民党轰炸的废墟上一步步站立起来,如今发展成青山绿水新兴、崛起的山城,许多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旁边坐着的孙慧英大姐早已泪流满面,她告诉我“她爱人二十几岁就去了延安参加革命,离开那里三十五年了,一提起那里的山山水水和善良憨厚的乡亲们就整夜睡不好。他在中央财政部税务总局对外处工作,这次在国外考察,因为工作太忙,不能赶来参加会议,在电话里多次叮嘱我,一定代表他来参加这次难得的盛会”。望着她那张激动的脸,我被她的话语深深地感动了。
一阵热烈的掌声将我从沉思中惊醒过来,下面是各位首长对延安今后的开发、建设谈了各自的看法。首先是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讲话:“延安是我们的老家,一定要建设好,你们就是不来该给的我们一定要给。”接着,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讲:“延安修铁路我支持,修高速公路我也同意,你们自己商量,什么经济效益好你们就搞什么,我怕老区因贫困,资金紧张,修了铁路会赔钱,还是先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大力发扬延安精神,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今天看了延安的录像,真的有些不认识了……”。这时,习仲勋书记又插话说:“以后中央开大的会议不要去秦皇岛、青岛、上海,要去延安开,让干部体验一下老区的生活。”这句话让在座的每一位延安代表激动万分,是啊,这是对我们延安人民的信任。接着,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宋任穷讲话,彭德怀的夫人蒲安修针对延安的教育讲了肺腑之言:“延安要培养人才,教育质量要提高,要同北京和全国各大院校挂钩,取得他们的协助,今后每年在招生录用指标方面要照顾老区延安,因为那里是山区,落后、闭塞,交通不发达,应该首先想到他们”。掌声一次次响起,大家情绪高涨,纷纷为老区献计献策。会场的摄像人员将这难得的瞬间,将这历史的时刻,将这久别重逢的激动场面永久的记录了下来。
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300多位代表走出会议室来到北大厅,与部分党和国家领导,各部委领导和所有参加会的代表围站在一起合影留念。当年在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习近平和他的弟弟习远平也出席了会议,他们站在第六排右起:第三,第四的位置,我和孙大姐站在中间第三排,只听摄像师一声“注意”,摄像机“咔、咔”的转动着,将我们的身影永远定格在难以忘怀的一瞬间,成为永久的纪念。
大家纷纷走向二楼宴会厅,突然背后有人喊我,原来是同事吴俊,他告诉我:“你扶康克清妈妈上二楼”,康妈妈高兴地拉着我的手朝电梯方向缓缓走去。康妈妈询问了我许多基本情况,我仔细,认真地回答。当我们从正侧门进入宴会厅,整个大厅坐满了在那里等候的与会代表,几百双眼睛注视着我们,我似乎感觉心都跳出来了,那种场面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也是生平第一次融入到欢快、幸福、友好的氛围中去。我们被安排在前排第三个席位上,我坐在康妈妈的旁边,在座的有陕西省委副书记李希甫、康妈妈的秘书吕黄女士,延安行署专员高树岐、冯文斌、胡丰华等,宴会在隆重的气氛中开始了。省委书记白纪年举着酒杯来到我们的桌旁,我连忙向康妈妈介绍在座的代表并与前来的两位书记共同举起延安甘泉县自制的“美水酒”,为振兴延安经济而干杯!
康妈妈边吃边询问我父母身体怎样?爱人和孩子在延安吗?知道我的名字时,康妈妈饶有兴趣地说:“你叫延梅,又姓延安的延,又是北京去的知青,是缘分,更应该为革命老区的建设做出贡献。延安是个好地方,我离开那里35年,很想念那里,以后有机会随代表团一定回去看看……”我连忙说:“到那时我一定去飞机场接您”,吕黄和李希甫笑着说:“到延安我们一定先找你”,在坐的代表都爽朗地笑了。
服务员将一盘地道的陕北年糕和南瓜摆在餐桌上,康妈妈高兴地说:“这道特有的小吃,我想了几十年了,今天能品尝到,真的了却我多年的愿望。”吕黄在旁边说:“大姐,您少吃一些,这不容易消化”,康妈妈笑着回答:“多吃些不要紧”。一盘红彤彤的苹果摆了上来,我告诉她:“这是延安洛川产的苹果,光照时间长,口感甘甜、清脆,含糖量高”。康妈妈连连点头“延安有这么好的苹果,我一定吃”。又询问苹果的销路和价格,我插话说:“每斤两角,大部分销售在本地”。康妈妈接着说:“是啊,铁路上不去,运不出,只能是积压,一定要修通铁路,到那时延安就富起来了……”
宴会就要结束了,康妈妈站起来与我们合影告别,我将她送到大厅北侧门前,她拉着我的手说:“以后有机会回北京探亲一定来看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会全力解决,有机会我一定再回阔别多年的延安,了却心中的牵挂,谢谢你们的宴席”。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和缓慢的步履,心中回味着他们对延安的讲话和期望,一股热泪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随着人群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人民大会堂。
这次汇报会开的非常成功,对延安人民是最大的鼓舞,那激动的场面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回到延安,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延安经济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对全区3.7万平方公里的地下资源进行勘探,已初步探明矿藏10余种。其中:石油储量13.8亿吨,煤炭储量115亿吨,天然气预测储量2000亿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多万吨等;对农、林、牧、水利、五小工矿及社办企业,全区人口、教育的分布、构成进行摸底调查,汇总。在解放思想,接受新信息,注入鲜血液,打开思路的基础上,组织各行各业代表团到大、中、沿海发达城市等地,参观、学习,并与山东、江苏、北京、上海、福建、无锡、深圳等地、市建立友好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和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我们通过各个行业、渠道,通过当年在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进行多方联系,努力做工作。我爱人在地区计委任职,几乎每年都去北京多次,向国家计委、铁道部、煤炭部等有关部门,申请大型项目、资源项目的立项、批复,中央多次给老区政策上的优惠、倾斜,资金上的扶持,并允许以地方政府名义开采地下资源,利税大部分留作自身发展。从此,延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延安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延安改革开放三十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贫困到小康,从富裕走向腾飞的变化是惊人的。下面一组数字可以说明:2007年延安市生产总值达610亿元,是1978年的177倍,位居全省第三;人均生产总值2.8万元,是1978年的120倍,位居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175亿元,是1978年的120倍;地方财政收入73亿元,是1978年29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1元,农民人均收入2845元,而在1978年人均为53元。到2012年生产总值达127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8万元,财政总收入444338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39260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80元,农民人均收入7750元,在财政历史发展出现高速增长和跨跃式发展。
如今的革命圣地延安,铁路、高铁、公路、航空四通八达,是陕北重要的铁路网八横八纵支点的交汇枢纽,也是陕北最大的汽车客运站和支线客运站,还是陕北商贸、货运业繁荣、兴盛、发达之地。这离不开红色精神的提升和融合,更离不开在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精神文明和科学文化的注入。当年我们并非接受农民们科学文化的教育,而是接受文盲占绝大多数的中华民族善良、纯朴、情感和精神的再教育,这份炙热的教育深深地根植在我们的血液里和生命中。
往日沟壑纵横,黄沙弥漫,荒凉、贫瘠的山城,如今是旖旎、清新,交通便利,高楼林立,跨越发展,富民强市的辉煌。从恢弘壮丽的历史画卷,到焕然一新的自然风光,从光照日月的红色经典,到淳朴、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片热烈又神秘的土地上,正在日新月异,激情勃发地书写着新时代壮美、多彩的诗篇。我们是这片土地上的开拓者、参与者、建设者、奉献者,用我们的青春 魅力,改天换地的理想和年轻的生命书写了延安的历史,丰富了黄土文化的内涵,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延安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承者。同样,我们的子孙依然踏着前辈的历史足迹,为这片土地的明天,用实际行动继续奋斗。今天,一个多彩、美丽、腾飞的新延安,一个富裕、民主、文明、生态、开放,幸福的新延安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这代“知青”可以告慰那些为中国革命牺牲的先辈,告慰当年的老延安人的重托和希望。 (2014.11.11于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