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第3节 习近平的知青情结和执政理念
 习近平的知青情结和执政理念
孟庆铭
 
  习近平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谈知青情结和对知青艰苦生活的诠释,像春风、像雨露、沐浴和滋润着广大知青的心,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
  在文艺座谈会上,宽松的氛围、平实的话语、知青的经历、让位居高位的习近平和与会者多次互动,他的亲和力和代表心连心。做完100分钟报告后,与代表握手又三次提及知青话题。对叶辛说:我们都有共同的知青经历,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对茅善玉说:叶辛写的是蹉跎岁月,我是在农村更加努力,更加奋进;对梁晓声说:那个年头我压抑越大,反而就越亢奋。体现了他深厚的知青情结和对艰苦生活产生正能量的辩证总结。
  正能量伴随着习近平从村支书到总书记的宽广人生。从七年延安农村插队情系梁家河、30岁当正定县委书记积极进取锐意改革、福建十七年铁腕治吏滴水穿石、主政浙江9个月跑遍69个县、受命上海 “救火”社保案、直至赴北京高压惩治腐败依法治国,。
回顾、梳理、总结习近平的执政理念,无不和这段知青的生活历练息息相关。
  他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人民”是他执政的基点,“担当”是他执政的责任。
  一、习近平的知青情结
  文革第四年的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背着“黑帮”子女身份来到陕北梁家河村插队。火车一开,大家哭了,唯独他笑了——终于躲开了压抑的北京。面对沉重的家庭包袱、繁重的体力劳动、匮乏的物质条件、空虚的文化生活……他逆境成长。老百姓的贫穷和朴实感情无不影响着他,打了十份入党报告,度过了思想关、生活关、劳动关,使他心接地气,和老百姓融为一体难以割舍。他带领乡亲们打下陕西第一口沼气井,靠自身努力,由一个涉世不深的孩子,锻炼成一位根植于民、业绩突出的村支书。习近平是被贫下中农推荐上大学离开农村的。临别家家户户都要请他吃饭,1975年10月7日,全村人排着长队送习近平,足足有十多里。十几人步行60里送他到县城,打地铺挤着睡觉。他们拍了人生第一次集体照,习近平要付钱,大伙不让,三角五角凑够了5.5元……这些真实的写照使22岁的习近平对梁家河一草一木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七年青春岁月是他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一个孩子离开北京,来到极度落后、严重贫困、人地生疏的农村,那种震撼和悲凉是刻骨铭心的。
  习近平对这段知青生活经历作了这样评价:
  1、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身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2、使我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个是最根本的。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现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
  3、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事不变,克难而进。
习近平亲民、爱民的情感和艰苦生活可迸发出正能量的辩证诠释尽显其中。
  知青经历弥足珍贵。正如习近平在听完叶辛发言后表示“有同感”一样,我们和习近平也有着“同样感受”,有着心心相印的共鸣。
  二、习近平的执政理念
  从政后的习近平专程回到陕北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三次落泪,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他说:插队经历让我对贫困群众有天然的感情。
  总书记多次讲下乡经历和感悟,是怀着一份真情。他说: “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现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这正是他执政理念形成的根和源。
  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讲到:“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还不高,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
  有过知青经历的习近平正是站在这个高度,实施治国理念,其必定受知青情结的影响,表现为:
  1、深切了解民间疾苦,最明白百姓诉求。
  习近平就职时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此话正是习近平的知青情结升华至使命感、凸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必然!
  2、实事求是,注重实践。
  习近平的知青经历使他明白:改变“一穷二白”不是靠口号叫出来的,不是靠唱语录歌,跳忠字舞来实现。改造穷山恶水、增加亩产量、砖屋替窰洞、赶超世界,要靠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要靠改革开放。
  3、不畏艰险、敢于奋斗到底的坚强意志。
  习近平的知青经历是他吃得苦中苦的过程,练就了他的坚强心理,是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好诠释和最佳答案。是他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头破血流不回头,绝处求生的真实写照。这种坚强意志是大国领袖必备的风范。有着知青特殊历练,习近平大起大落而不衰,反而“更加努力、更加奋进”、“压抑越大、反而就越亢奋“对驾驭大局充满自信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了!
  新华社近日播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述评——领航中国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1、“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执政理念,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全过程。2、“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重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总体思路日渐清晰。3、“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信从容、务实担当,彰显出坚定而鲜明的执政风格。4、“我们人民共和国的航船正在破浪前进,比我们历史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成就斐然,回应了群众期待,赢得了世界赞赏,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再盘点习近平的亲民话语,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尽显其中:
  1、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4、在大的问题上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5、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6、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7、必须识民情、接地气。8、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9、鞋子合适不合适,自己穿了才知道 。10、一分部署,九分落实。11、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12、第一个扣子扣错了,下面所有的扣子都扣不对。13、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 。14、寻求推进改革开放的最大公约数,考验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15、十个指头弹钢琴。16、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7、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18、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
  以上罗列仅是冰山一角,但,窥其一斑、便知全豹。
  三、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的特点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有着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相当一部分人具有知青经历和知青情结。这段经历在磨砺他们性格的同时,也锻造了他们的平民情怀和务实风格,凸显“亲民平实”。这种政治素养将深刻影响他们的执政方式和政策导向。他们的执政理念使他们更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念和务实精神。
  有人说:知青是不幸的一代,但从另一角度论:他们又是收获宝贵财富的一代,是曾经失落,而又不甘、坚强崛起的一代。在那个特殊时期,艰苦恶劣的农村环境锻造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适应力。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加深了他们对基层生活、底层疾苦的了解,更懂得中国农民的真实想法,更易亲近百姓,务实做事,练就了务实风格。这是任何财富不能替代的。
  四、赞习、挺习、支习——知青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正能量载体
  邓小平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彻底否定“文革”,将党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了第一次拨乱反。习近平2012年十八大掀起了对30多年来高速经济发展中爆现的贪污腐败进行了高压打击,则是第二次拨乱反正,人民为之点赞、叫好!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点燃了实现中国梦的火炬,同时配以重拳出击“反腐倡廉”,提出“八不准”等切实有效的措施,迅速改变了社会风气。进而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领导干部三严三实”。人们从习近平的执政理念和有效措施,不难看出他亲民、爱民、将人民利益置于最高追求目标的胸怀境界。
  正如他所说:“广阔天地终身难忘”。这里必定有着他当知青时艰苦奋斗、百折不饶、根植于民的影子。他所带领的党中央给力、提气,让国人振奋了精神、看到了希望。
  数以千万计的知青是特殊年代、特殊条件、特殊人物在特殊环境中、经过特殊历练的特殊群体,造就了特殊的文化和由此产生的特殊知青精神。
  知青曾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经历过实实在在的农民生活。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曲折路程,经过走南闯北、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奋发图强的历练,使他们大彻大悟、有着明辨是非、贴近生活的心智。正因有此经历和积淀,知青拥有忧国忧民之心、之情、之血。他们是建设农村、边疆的生力军,是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正能量载体。
  实现中国梦是步入老年知青的共同愿望,老知青们正以当年的热情关心祖国建设。
  知青经历、知青文化、知青精神,不仅影响着知青本身,更影响着全国的农村、边疆、城市。全面了解、认识知青,关心知青、善待知青、承载知青、则是社会之责任。宣传知青文化、弘扬知青精神,为社会提供正能量,对当今社会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总结、分享、弘扬知青精神,在当今非常必要和及时。远学老红军、老八路;近学老知青特别能对70、80、90后等年轻一代起到贴身的父(母)辈教育。希望他们能读懂知青,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栋梁。
  知青们应学习、认知、感悟总书记的知青情结和崇高境界。共同的下乡经历,同为知青,认识有不同。我们应摒弃那些单一认为“我们是吃亏、失落、蹉跎一代”的负面思想。提高对知青、知青文化、知青精神的认识,升华、挖掘、激活更多的正能量和营造正能量环境,挺习、赞习、支习。
  祖国需要知青精神,子孙后代要继承知青精神,历史要巩固知青精神,社会要发扬知青精神,知青是最稳定的社会元素,一定能为圆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推波助澜,做出新的奉献。
   (作者系黑龙江兵团四师33团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