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着陆火星,总共分几步? 要想着陆火星,总共分几步? 答案很简单,三步: 第一步是“进入”, 第二步是“下降”, 第三步是“着陆”。 也就是传说中的EDL过程, E就是Entry,进入; D就是Descent,下降; L就是Landing,着陆。 天问一号的EDL旅程, 从火星大气上边界(距火面约125km)开始, 总的来说,航天器进入拥有大气层的天体时, 有以下几种进入方式:弹道式、半弹道式(或称弹道-升力式)、跳跃式、椭圆衰减式。 所谓弹道式,就是航天器在大气层中飞行时, 大气来流方向沿着航天器的几何对称轴方向, 进行“正面刚”, 此时只有阻力没有升力; 除此之外,对升力不加以控制也归于此类。 这时的航天器就像子弹、炮弹一样“直奔主题” 这种方式最早见于导弹的弹道设计。 我国的返回式卫星,美苏的第一代载人飞船, 都是采用此种方式返回地球。 这是航天器最“朴素”的一种再入方式, 等于直接从太空“扔”进大气层, 这种方式下, 航天器气动总加热量较小, 但是过载较大, 落点精度较差。 半弹道式属于弹道式的升级2.0版, 在此情况下,大气来流方向没有沿着航天器的几何对称轴方向, 气体作用在航天器表面,不仅产生阻力, 也会产生升力。 有了升力的“扶助”, 航天器会按一条较为平缓的轨迹下降, 有效减少了过载, 同时,通过升力控制可以为航天器“定制”航向, 从而提高了落点精度, 但因为延长了飞行时间,总加热量增大。 中国的神舟号飞船,美国的双子星座均使用此类方法实现再入返回 跳跃式则是在半弹道式的基础上,“升力plus”的轨道设计方法 航天器以较小的角度进入大气层, 这样可以产生足够的升力使其“一跃而出” 之后航天器再次进入或多次进出大气层, 最终达到减速的目的。 刚刚载誉归来的嫦娥五号返回舱就是一名优秀的“跳跃”选手, 最后,椭圆衰减轨道则是更加“任性”的存在, 它选择以更加小的进入角掠过大气层, 而后“绕个圈圈”再次重复上述操作, 每次将椭圆半径减小一点, 直至最后落入大气层中, 这种方式无法预先选定着陆点, 花费时间长,一般只在紧急情况下, 作为应急救援使用。 天问一号采用的是半弹道式设计, 在进入段要解决两个最重要的问题: 一是“进得去”, 二是“进得稳”, 解决“进得去”的问题, 关键一步就是进入角θ的设置, 如果进入角过大, 航天器 “一头扎进”大气层中, 会在进入过程中被烧坏; 如果进入角过小, 航天器将会“跃出”大气层,导致无法成功进入。 经过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精密计算, 一般采用进入角为十度左右设计再入轨迹, 而解决“进得稳”的问题, 就要靠航天器的攻角η设计了, 首先将航天器的质心配置在偏离纵轴的位置上,使其“不稳”, 待航天器进入大气层后, 气动力矩会逐渐改变它的姿态, 最终,运动方向、质心、压心处于一条直线, 航天器便可维持相对稳定的姿态,“抬头前进了”图片 这个“抬头”角度就是配平攻角。 整个航天器“自我调节”至姿态稳定的过程, 也被称为“攻角配平段”。 它是航天器“稳稳当当”进入大气层的第一步 随后航天器进入升力控制段, 自带的推进机构可以使航天器在一定程度上 HOLD住自身姿态,或者改变姿态以调整航向 确保“稳重大方”地造访火星 在升力控制段结束之后, 天问一号将伸出“小翅膀”(配平翼), 通过产生反向气动力矩, 抵消质心偏移产生的气动力矩 将进入舱“立”起来,把攻角减少到0°, 也就是“直面”速度方向, 为开伞做准备。 地球上载人飞船使用的降落伞, 是在亚音速条件下打开使用。 而在火星上使用降落伞, 是在超音速条件下打开充气。 如果不提前把攻角减少到0°, 过快的速度会使得降落伞在拉直过程中, “摇摆不定”偏离拉直方向, 造成如伞衣损坏、伞绳断裂、 漏气塌陷等后果, 所以需要提前“摆正姿态”。 在前期“疯狂减速”基础上, 航天器速度已从4.8km/s减速到数百米/秒 完成总减速量90%以上, 使得航天器具备伞降条件。 此时,巡视着陆器“头顶”降落伞展开, 开始在火星上“兜风” , 当速度减小至亚音速后, 就可以抛掉一路以来“冲锋在前”的大底。 随着减速继续, 当着陆巡视器速度降至不足百米/秒时, 靠火面的稀薄大气已经不能继续有效支撑伞降, 降落伞减速效率不再具有优势, 着陆巡视器就会“破壳而出”抛弃背罩, 进入动力减速段。 从动力减速段开始, 火星车和着陆平台就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用自己的“力气”去走, 开始为着陆做准备, 首先是发动机点火工作, 进行动力减速, 着陆巡视器降至距离火面百米左右高度时, 悬停在空中开启雷达和光学相机, 探测预选着陆区,测定离火面高度, 对着陆区成像,自主分析地形, 选出较为平坦的区域准备着陆。 之后瞄准自主选择好的着陆位置, 缓速下降, 将自己“小心轻放”于火星表面。 经过这一趟惊险闯关, 我们的着陆巡视器终于踏上红色大地了 火星,我们来啦! 让我们一起期待祝融号在火星的的表现吧。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