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历经千百年的风霜,敦煌,以沧桑历史与美丽传奇吸引着人们。 习近平总书记19日在甘肃省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敦煌莫高窟,实地考察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等情况。
敦煌,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是文明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见证。 2016年9月,在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指出:“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和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习近平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贺信 2019年6月,习近平在塔吉克斯坦《人民报》、“霍瓦尔”国家通讯社发表题为《携手共铸中塔友好新辉煌》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提到:“2000多年前,中国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之旅,开辟了伟大的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留下了华美乐章。” 在莫高窟第323窟中,精美的壁画再现了张骞的功绩。
张骞出使西域(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从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相继”,古老的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联系。 这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敦煌,正处于这条路的咽喉要地。千年时光的风云际会,在这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宕泉河西岸的断崖上,莫高窟静静伫立了1650余年。
连绵起伏的敦煌鸣沙山。(2016年9月6日,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开凿于公元366年的莫高窟,又称为“千佛洞”,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也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完整、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9年4月18日,游客在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莫高窟游览。(新华社发 张晓亮摄) 岁月流水般逝去,莫高窟现存735个洞窟、45000多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 中心塔柱窟—莫高窟第254窟—北魏(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飞天擎箜篌,莫高窟第285窟—南壁 西魏(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岁月与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敦煌别具一格的美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有人形容说:“世界任何传说中神奇的地方,只要去过一次可能便不再神奇。但惟有敦煌,在你造访之后,心里的感觉反倒更加神奇。”
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2019年6月,游客在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领略大漠风光,体验丝路风情。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独树一帜的敦煌文化,让艺术家们的灵感源源不绝。千年人文历史,在大漠戈壁滋养出绚丽的艺术之花。 1979年,取材于敦煌壁画、反映丝绸之路上中外友谊的经典舞剧《丝路花雨》首演。40年来,《丝路花雨》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成为海外观众了解中国艺术和丝绸之路历史的桥梁。
2019年5月23日,演员在纪念晚会上表演《丝路花雨》经典场景。当日,甘肃省举行纪念活动,纪念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创演40周年。(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摄) 2016年9月首演的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如今渐渐成为敦煌的“新名片”。观众可以跟随演员的引导移步换景,感受西域的千年历史。
2019年4月23日晚,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在甘肃省敦煌市上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敦煌,敦煌! 这里见证了中华民族向西交流的积极开放,这里承载着先民向东回望的无限乡愁,这里亦凝结着中华儿女的历史记忆。
走过丝路繁华,拂去岁月风尘,古老的敦煌,在新时代焕发着更加夺目的光彩。 (责任编辑: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