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会上,习近平一针见血地点出基层工作存在的“痕迹管理”普遍、检查考核名目繁多等问题,亮明党中央的明确态度,明确表示“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小现象”背后的“大问题” 11月26日,在主持集体学习时,习近平直截了当地点明基层工作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切中时弊。他强调,“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被习近平“点名”的“无谓的事务”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 ——“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 ——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 ——“文山会海”有所反弹。 这些基层存在看似平凡的“小现象”,映射出的却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个“大问题”。切实解决好这一基层“痛点”,为干部“减负松绑”,是基层普遍心声,也是确保基层更好抓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各地纷纷推出“留痕”工作制度,这项制度以推进工作为目的,既作为上级监督检查的直观凭证,也作为基层工作的考核依据。然而在执行中,一些地方却出现走偏走样,重“痕”不重“绩”,甚至弄虚作假,成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种新表现。 督查检查考核工作是改进党的作风、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举措,但在基层实践中出现了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显绩”轻“隐绩”等问题,加重了基层工作负担。 “文山会海”是工作中的顽障痼疾,特别容易反弹,是“四风”中的老问题。 习近平指出:“这些问题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他态度坚决地说,“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基层工作减负重在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习近平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他曾形象地指出,“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此次集体学习时,对于基层的一些问题,习近平明确表示,党中央已经对纠正这些问题提出了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抓好落实。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各项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落实”二字就显得尤为重要。好政策就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只有将党的各项政策扎实落地,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问题,才能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国家社会发展才会拥有持久动力。 细细品读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是他对推动政策落实广度、深度提出的明确要求,在会上作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则是在“精度”上的良苦用心。 习近平明确指出,要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索要材料报表的总量和频次,同类事项可以合并的要合并进行…… 大到监督检查,小到材料收集,不难看出,习近平作出的每一项精准部署无不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着眼的都是基层干部面临的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回应的都是基层所想所盼。这些务实举措,为广大干部轻装上阵送上“定心丸”,号召集中精力干实事、出实绩。 “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习近平对基层的关怀,温暖又走心。 除“四风”没有“休止符” “四风”是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对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基层工作存在的“四风”问题,习近平反复提及,一直高度重视。 2017年6月,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一些基层干部忙于填写各类表格,加班加点,甚至没有时间进村入户调研办实事。还有一些表格需要贫困群众亲自填报,但表格设计太复杂,填写项目太多,而且有很多术语,农民也弄不清楚。习近平明确要求纠正这类问题,强调要“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 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就新华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一文作出重要指示。文章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始,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如有的地方层层重复开会,用会议落实会议;一些地方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搞“材料出政绩”等等。 对此,习近平在重要指示中强调,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他进一步指出要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对严格控制督查检查考核总量作出明确规定,对改进方式方法提出具体要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四风”问题成因复杂、由来已久,解决起来绝非朝夕之功,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对此,习近平态度鲜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责任编辑: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