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纪念馆自习总书记参观过后一个月内,来参观的人数翻了三四倍。
“在总书记参观过后这一个月内,来参观的人数翻了三四倍。总书记所走过的路线也成了热门线路。”淮海战役纪念馆馆长蒋越锋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 一个月前,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参加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后,在返京之前,前往江苏徐州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 淮海战役纪念馆馆长蒋越锋最近更忙了,他一边要忙着接待各类党政机关和团体的拜访、媒体的采访,一边还要想着,如何利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纪念馆这次“机会”,真正做点事,把习近平总书记“把纪念塔和纪念馆建设好、管理好,用好这里的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的指示落实好。 他对澎湃新闻说,2018年是淮海战役70周年,见证和参与这段历史的当事人或已作古,或年事已高。时间越来越紧迫,为留存珍贵历史记忆,淮海战役纪念馆近几年开展了对淮海战役亲历者开展了口述史等资料的挖掘、整理工作。 “这项工作既刻不容缓,又浩荡繁重,单凭淮海纪念馆一馆之力难免显得有些‘势单力薄’。”蒋越锋说,随着工作深入,他愈发发现“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挖掘,还是太不够了”。“我们必须加快进行抢救性采访,搜集那段历史的文物,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场战役曾发生了什么,以及我们为何会取得胜利。而这,我想,应当也是总书记十九大后参观淮海纪念馆的用意所在了”。 “人民的情怀特别重” 为了纪念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的伟大胜利,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英雄们的革命精神,1959年,国务院决定在淮海战役的主要发生地——江苏徐州兴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淮海战役纪念馆。 2017年12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淮海纪念馆参观,他先是瞻仰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随后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沿途经过淮塔碑林、纪念馆老馆(徐州双拥展览馆)、总前委群雕像。 纪念馆馆长蒋越锋当天给习近平总书记担任讲解员。据蒋回忆,习总书记一共在淮海纪念馆待了70多分钟,“比原计划的一个小时延长了几分钟”,“但(后来)还是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了,说(我)讲解的不错,没有超时”。 蒋越锋向澎湃新闻回忆说,当得知要为总书记担任“讲解员”后,他“既激动又紧张”。这根紧绷的神经,一直到看到总书记带着笑意、从车上走下来的那一刻,他才得以缓解。“等到总书记与我握手,一边走一边聊,问我来这儿几年了,平时干些什么工作之后,我终于不紧张了,放松了。” 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于2007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陈列面积1.2万平方米,分为序厅、战前形势、战役实施、人民支前、缅怀先烈、战役胜利六大部分。 据蒋越锋回忆,在胜利厅出口,总书记发出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感慨。总书记说:“我们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胜利,淮海战役为什么能够打赢?一是刘伯承、粟裕等将帅们有智慧,部队英勇善战,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二是依靠群众的力量,我们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我们不能忘记群众,更不能脱离群众”。 据蒋越锋回忆,总书记最后说道,“人民战争,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要好好的守住这座江山,回报我们的人民。” 上车离开前,总书记还对蒋越锋说,“希望你们把纪念塔和纪念馆建设好、管理好,用好这里的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 在一个多小时的近距离接触后,蒋越锋感觉,习近平不仅是位“平易近人”的领导人,他对史料很熟,而且“人民的情怀特别重”,“爱人民,为人民,始终强调人民,这是我陪同总书记讲解时最大的感受”。 习总书记总结淮海战役打赢的两大原因 这段历史,要如何讲解,才能动人?蒋越锋选择了以文物和实景模型带故事的方式。 蒋越锋说,“粟裕将军的毛毯”的故事可能给总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是粟裕将军最艰难时刻之一。当时,粟裕肩挑三副重担:追歼杜聿明集团,阻击蚌埠之敌,还要抽调部队增援中野围歼黄维兵团,兵力使用达到了极限。 一连七天七夜,粟裕将军都未曾合过眼休息,日夜守候在指挥部里。由于劳累过度,在追击杜聿明集团时,他不得不躺在担架上指挥。而这个毛毯就是当时垫在担架上的。习近平总书记后来的讲话中,就特别提到了粟裕将军。 淮海战役中,除了有60万英勇的解放军战士,还获得了543万前民工的大力支持。在这一篇章,蒋越锋重点介绍了“人民的母亲”锦旗和“小竹竿”两个故事。 “人民的母亲”锦旗,是为了纪念山东日照县的范大娘。范大娘把三个儿子相继送上战场,后在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默默承受着连续丧子的巨大悲痛下,她依然忙碌在加工军粮、赶做军鞋的队伍中。后来,日照县人民政府颁发“人民的母亲”锦旗以作纪念。 “小竹竿”的主人是山东特等支前功臣唐和恩。这场战役中,唐和恩带领小车队,从家乡山东省莱阳县万寨乡出发,随军转战,跑遍了整个淮海战场,行程长达5000余里。每到一地,他就把地名刻在小竹竿上,竹竿上共刻下了山东、江苏、安徽3个省88个主要城镇和村庄的名称。“小竹竿”见证了支前民工运输的艰辛,成为人民群众支前的历史缩影。 蒋越锋记得,在支前民工随身携带三件宝——狗皮、蓑衣、葫芦瓢的展柜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良久。 狗皮原为保暖,蓑衣为挡雨,葫芦瓢为喝水舀饭。但在淮海战役中,民工随身携带的三件宝,基本都被用在了伤员身上,狗皮为伤员保暖,蓑衣为伤员遮雨,葫芦瓢多用来帮伤员接大小便。 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总结“淮海战役打赢”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依靠群众的力量,我们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我们不能忘记群众,更不能脱离群众”。 “人们对这段历史有兴趣,我们的工作就算有些意义了” 参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简称淮塔)园林时,习近平总书记有一段对话,让蒋越锋至今印象深刻。 淮塔园林占地1200亩,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战役类纪念园林。“园林当时就这么大吗?”习近平当时问蒋越锋。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总书记说,现在许多烈士陵园还需要扩建,淮塔园林当年设计建造时就这么大,真是难得。” 蒋越锋说,历史记忆总是要依靠载体才得以延续。当初规划如此大的面积,正是出于此意,希望能够能挖掘展示出足够多的文物史料,让这一段历史留存下来。 淮海纪念馆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这此后的53年中,这处建筑每年接待的人数呈上涨态势,近年来平均一年达到300万人次。 不过,即便如此,当了4年馆长的蒋越锋仍感“任重道远”,“整体来说,这段历史的挖掘工作还远远不够,我们现有的研究与淮海战役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不太匹配。” 现实则更加紧迫。2018年是淮海战役70周年,意味着这段历史的当事人年岁已大、或已作古。2014年起,淮海纪念馆为了存留珍贵历史,赴19个省,采访530余位亲历者,进行口述记录等“抢救性工作”,完成口述史资料70余万字。 “同时,我们一直在对外征集、募集文物。希望通过这些文物,将背后的故事延续下来。”蒋越锋说,“当然,这些故事往往只有亲历者才清楚,所以‘抢救性采访’迫在眉睫。” 然而,“一个馆的能力终归有限”。蒋越锋希望,之后,会进一步与高校合作,利用高校人才优势,深入挖掘和研究淮海战役的精神实质和内涵。 此外,还将进一步开展“历史进学校”活动,希望对在青少年中加大对于这段历史的讲述,用文物背后的故事来延续这段历史记忆,留住历史的细节。 “如果说,观众来到我们纪念馆,听完故事讲解后,对这段历史产生了了解的兴趣,那么,我们的工作就算有些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