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腐败往往始于几杯酒几张卡
核心提示:201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下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走基层”。上海团、江西团、广西团、吉林团,面对几个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省份,他除了有针对性地谈感受,也同时说到一些共性的发展问题。对于反腐话题,习近平讲道:“可以说所有腐败问题,起初往往都是从作风失范开始的,从不讲规矩开始的,从违反纪律开始的。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一失足成千古恨”。 原标题:习近平两会“走基层”,最牵挂四件事 201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下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走基层”。上海团、江西团、广西团、吉林团,面对几个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省份,他除了有针对性地谈感受,也同时说到一些共性的发展问题。这次两会,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小厨,有机会现场聆听总书记的一系列谈话。经过小厨这几天认真梳理,发现有四个高频词非同一般,诸位可以从中看出习近平的牵挂和关切。 这是一篇较长的独家报道,先给大家透点猛料。以下两点可都是总书记在两会上说的,但你在别的报道中肯定没见过: 1、“我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规划。” 2、“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一失足成千古恨。” 还有更多独家内容,大家耐心慢慢往下看吧。 第一件事,扶贫 扶贫这事,且听咱们从头道来。当年著书《摆脱贫困》,习近平身体力行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而今,他牵挂着广袤大地上的“老乡们”。上任两年来,无论去哪个省份调研,都忘不了看看当地的贫困户。 下团组前,小厨就推测,肯定会讲到这件事吧。两会临近结束,再回头想想,精彩的一幕幕就像电影镜头一样,经典又难忘。 1、全面小康进程中,很是上心:减少贫困人口 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了扶贫,原话是这样滴: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几次会上,他都在“倒排工期、算明细账”。“两个一百年”中,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全国贫困人口7000多万,一年解决1000万,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我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规划。” “总得来讲,我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充满信心。同时,也非常重视在实现目标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其中一项就是扶贫。” 总书记的言谈中传递出了党中央工作重心的强烈信号。如果地方基层领导干部,再去忙着以GDP论英雄而让扶贫工作往后排,是不是太任性啦?! 2、扶贫工作过程中,很是担心:打水漂、看盆景、狗熊掰棒子 最后一公里,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会不会流于空洞口号?钱会不会打了水漂、滋生腐败?几次下团组,小厨一次次听见习近平强调,要“扶真贫、真扶贫”。说白了,就是希望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因为他“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 几次审议中,他生动的语言太接地气,现场我们奋笔疾书,恨不得第一时间告诉大伙。回顾这三个“不”,经典永远不过时: 第一个,不要狗熊掰棒子、贪多嚼不烂。吉林团审议时,他讲到“一诺千金”四个字,特意加重了语气:“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地向前走。要发挥钉钉子精神,每一件事都要一抓到底,我们要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 第二个,不要看盆景。从基层走出来,盆景、作秀瞒不了他的眼睛。在广西团审议时,他说,“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第三个,不要打水漂、手榴弹炸跳蚤。 扶贫的钱,是点对点地落到了贫困户身上?还是去修了“白宫”、“长安街大道”?习近平对于扶贫的钱,眼睛可是揉不得一丁点沙子。他要求,精准扶贫,立下扶贫“军令状”,到户到人,扶到真贫的身上。 3、各地区扶贫工作,很是关心:革命老区、民族地区 江西有革命老区,广西是民族地区。对这两个地方的扶贫,习近平惦记得很。“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决不让一个群众掉队”,听,多振奋、多鼓舞!就是在两个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 做好扶贫工作,得有着眼长远的科学方法,有两件事他格外上心: 一件是教育的事。在广西团谈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他说,要抓好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把更多教育的钱投往西部、投往老少边穷地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还有一件是干部的事。他着眼于扶贫到位和干部培养相结合。好干部、后备干部就是要放在艰苦的地方、困难的地方,去磨练、培养他们。从黄土地上走出来,他对哪儿才是培养干部的最厚实土壤,看得很透亮。 第二件事,生态 2015年全国两会,无论是参加上海团、江西团,还是参加广西团、吉林团,习近平次次都要讲的一个主题是生态环境。 建设一个美丽中国,是习近平的梦想。这里面,既有对自然生态的念兹在兹,也有对政治生态的战略思虑。 1、发展进程中,最不能容忍: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 话说3月6日上午,人民大会堂江西厅暖意融融、笑声朗朗。 讲到江西自然环境,习近平信手拈来,现场诵诗两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同江西老表们说,“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看得出来,生态环境在习近平心目中杠杠的位置了吧。 今天,很多人都知道他非常看重生态环境,对习近平的“两山论”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如果你只知道“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一句,就想贴上“铁粉”标签,可还不够呢。完整的表述是这样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无论是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还是在国外访问、出席国际会议活动,常常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有多少次呢?想体现出“铁粉”的专业素养来,一定要记住啦,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差不多半个月就有一次哦。那些还想着走老路子,通过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可要赶紧调整思路、跟上步伐,等到被当头一棒才醒悟,那就晚啦! 2、保护过程中,最不能容忍:先污染,后治理 3月5日,人民大会堂上海厅。讲到环境问题时,习近平格外关注。“空气质量优良的能占多少?”“70%。”这时有人插话说:“有时候是靠天吃饭。”笑声中,习近平接话说:“不能只靠借东风啊!事在为。”习近平对环境治理很上心,各级干部不容懈怠。 当然,他更愿意看到的,是保护优于发展,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 习近平谆谆嘱托,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是走不通的,“生态等到污染了、破坏了再来建设,那就迟了。对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绝不能手软”。 3、对政治生态,最不能容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自然生态重要,政治生态同样重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做的最能提振全党全国人民精神的事有哪些?你可能要说了,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强力纠“四风”,铁腕反腐败……要小厨说,就在一个“严”字,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 这不,参加代表团审议,习近平再次敦促加强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他说得很重: 作风无小事。他说,可以说所有腐败问题,起初往往都是从作风失范开始的,从不讲规矩开始的,从违反纪律开始的。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一失足成千古恨。 第三件事,转型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四个代表团所处省份,恰好是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有穷有富,却都面临个大事:转方式、调结构,积极适应、主动引领新常态。 想知道最新的中央精神?好好学习习近平下团组讲话准没错!字里行间都是学问。 1、转型过程中,放心不下的是:任性惰性。 巧用网络流行词,不是第一次了。几个月前让“APEC蓝”亮相国际舞台;这一次,一听他巧用“任性”二字,代表们都很欢乐了。但事情却欢乐不起来。 “老常态、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了。在经济发展上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上海团审议时,说到这,他幽默一句:“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 任性、惰性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 对沿海发达地区来说,是不进则退。他寄语上海,要只争朝夕、快马加鞭向前推进。 对老工业基地来说,是“二人转”。吉林团审议时,他说: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他进而借用“加减乘除”的比喻,警告不能偏离跑道。 对于新常态进程中,官场上的两个惰性任性心思,习近平看得很清楚。一个是为官不易,一个是腐败挡路。江西团审议,听到江西取得的成绩,他斩钉截铁地说:“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 2、转型过程中,立志推动的是:创新驱动。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对于“创新驱动”,两年来习近平常提常新。此次选在上海团重点说这事,可是“大有来头”。 “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是习近平对上海的定位。作为领头羊,如果上海还不能走在世界前面,中国谈何容易?“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他的这句名言,让代表们听得个个心潮澎湃。 上海自贸区还是个新生事物,制度创新许多方面还有巨大潜力和空间。小厨听会中,有两个词印象很深刻: 一是,“孤岛现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创新中的“孤岛现象”。 一是,“不能落伍”:世界各国都在抢占未来创新先机,中国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赢得主动和优势。 3、转型过程中,殷殷嘱托的是:优势转换。 优势转换,要巧劲,也得靠本领。习近平现场帮着省市“出谋划策”。 广西,如何把区位优势转换成发展优势? “一带一路”沿线地域,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酝酿。习近平把广西摆在全国棋盘上的“衔接”位:“一带”和“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篇文章怎么做好做足?关系到广西今后能否有大发展;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趁势而上。 尊重客观规律,拔苗助长、瞻前顾后要不得。他的话说得实诚,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关键是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在开放中寻求交流合作,在竞争中争取先机主动。 吉林,如何把基因优势转换成生产力优势? “白雪换白银,换来了吗?”习近平这一问,吉林代表连连点头:冬季的航班超过了夏季。 传承东北创新创业、敢为天下先的N个基因,完成适应新常态的华丽转身,东三省的转型之路,其实就是一条优势转换之路。 去年东北经济增速整体下滑,有人称之为“新东北现象”,谈到这个问题,习近平透过现象看本质:要靠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障碍,把老工业基地蕴藏的巨大活力释放出来。 第四件事,三农 “三农”问题是习近平的老本行了。延安插队,正定下乡;耕耘福建,主政浙江……走到哪,总离不开一个“农”字。他撰文直陈,题目就叫《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两会期间,问计于农,“三农”的3个大课题,他亮出明确答案。 1、课题之一:是否淡化农业? 有种说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那……是不是此长彼消、淡化农业?吉林团审议时,习近平反驳了这种观点:“不是要不要农业的问题,而是新形势下如何迎难克坚、抓好农业的问题。” 为何如此重视农业?小厨一路听下来,着眼点有二: 一是,向历史去看,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手上。历史上,中国曾经解决了几亿人的温饱。更何况,农业不仅是支柱产业,也是咱们出口的大户。重视农业,必须有这样的战略清醒。 二是,向未来去看,“两个一百年”,奔向全面小康过程中“四化”举足轻重。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相对而言,农业现代化是其中的短板。而越是哪方面的工作不是那么牢靠,越是要重点抓好哪方面工作。农业现代化必须摆在重要位置。 2、课题之二:怎样保护土地? 当过7年农民,对脚下的土地有着深厚感情。“三农”问题中,他对土地保护投入了更多关切的目光。 审议时,听到代表说起农业,习近平很专业:“重金属污染情况怎么样?”“黑土地每年减少多少?”“秸秆还田还是一种模式吗,焚烧比例占多少?”“土地流转率有多少?”问得细、问得深,代表们答得也爽快。 中国的粮食产业必须发展,耕种的土地必须保底线、保红线。几天的会听下来,感觉他尤其惦记以次充好的问题。“我们的高产稳产田不要破坏。”“形成有机的活土层要靠多长时间的积累?”……现场简直就是一场农业专家在对话。想起他前不久在陕西调研的时候,也反复叮嘱,一定要解决以次充好的问题。 3、课题之三:如何创新机制? 是“三农”的实干家,也是理论家。他曾经带着陕北的乡亲们打沼气,也曾在博士论文中研究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吉林团审议时,习近平讲到了中央近来出台的供销社改革意见。 会不会是太专业的小众话题? 你可能不知道,听说上世纪80年代的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曾经聘请在正定工作的习近平当特约研究员。每年一号文件起草前,经常要把他和几个地方干部请过去,介绍农村情况,研究农村政策。 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供销社。那时候就在研究怎么用供销社作为主渠道搞双层经营的“统”这个问题。 而今,思路一脉相承,机制却在不断创新。供销社本身就是和农民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习近平强调,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这些天,习近平下团组“走基层”,一个个接地气的现场问答,刷新你我的电脑屏幕,也刷新地方发展的惯性思维。总书记牵挂的这些事,给各级领导干部划了工作重点,不正是“四个全面”的生动缩影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