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传来消息,在关爱老年人这件“民心”大事上,上海今年将从全面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持续扩大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深化医养康养相结合等方面持续用力。 实际上,做强中心城区“嵌入式”、乡村地区“互助式”养老服务是一体两面,并非互相割裂的。《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明确提出,除了中心城区,在城镇化地区也要重点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在农村地区发展嵌入式养老模式,有助于打破地域分割和单向流动的居住生活格局,形成城乡居民共融共通、双向交流互动的新局面。通过嵌入农村自然村落,借助社会组织的介入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能够填补在街镇养老院和老年互助睦邻点、居家养老之间的空白,打通农村地区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的资源通道。同时,可以引导有条件、有需求的城市老人到合适的新农村进行以休闲为目的的暂住或定居,体验何为返璞归真。 第一,盘活闲置宅基地,打造不离乡养老生活。 农村地区养老难以照搬城市养老模式,农村老人也不可能全部转移到城市,必须立足农村资源、开辟新的养老模式。 社会组织嵌入农村和农民中间,围绕农村和农民来设置养老点,打破了集中进驻养老院的养老服务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村落样态,为农村老人量身打造原生态养老村落,还能最大限度还原和延续老人的生活方式。 第二,构建开放式养老资源平台,放大嵌入式养老辐射作用。 这一开放式养老资源平台应当具备较强的功能复合、设施综合、资源辐射功能,能够为失能老人、高龄独居老人以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涵盖机构照料、社区照护、居家护理的一站式综合性服务。 这一开放式养老资源平台还可根据自身供给能力,提供上门式服务。例如,为未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相当于机构专业水准的上门照料、护理服务,包括助餐、助浴、护老培训等。 第三,引入公益慈善力量,提升农村社会的养老活力。 养老事业是一份有情怀的工作,公益性是养老机构的灵魂和初心所在。建议积极引入公益慈善力量,发挥社会组织激活和调动社会资源的天然优势,引导城市资源流向农村。 还应看到,助人为乐的公益精神与邻里相助的道德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对乡村道德文化也是一种唤醒和培育。 第四,注重文化融合,重塑可触摸的乡愁记忆。 乡土风情是农村特有的资源。农村嵌入式养老应有意识地将专业养老与农村乡风民俗相融合,积极构建生活和精神的家园,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质,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面貌的整体提升。这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为中共松江区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