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发布的短视频火了,他在视频中怒喊: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起因是这位家长认为老师总是让家长帮忙批改作业,自己承担了太多教师应负的责任,完了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你辛苦了: “说实在的,老师辛苦什么?教我教,改我改,是谁辛苦啊?” 这番话迅速引发了广大家长的共鸣,“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的微博话题建立后,短时间内阅读量破亿,登上热搜榜。 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表达自己的身心俱疲。 这件事情不仅上了热搜,还上了央视的晚间新闻,央视新闻点评: “家长批改作业,是老师的缺位。” 各路媒体也纷纷跟进,掀起了广泛的讨论。 其实,这并不是个例,而只是冰山一角,每隔一段时间就爆上热搜。 河北一个家长因批改作业问题,在班级群里怒怼老师: “我下班到家这么晚,时间都不够我歇会的,我能教用你么?” 一位爸爸质问老师: “到底你们是老师,还是我们家长是老师?” 还有一位爸爸在接受采访时委屈地说: “我们又没什么文化,有时候批改错了还会被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 而最心酸的是,有一位父亲在开家长会时崩溃大哭,因为他的工作每天都要加班到凌晨,没时间看微信群里的消息。 老师便在家长会上提醒了他几句,让他在群里积极一点,于是这位父亲崩溃了。 家长群是家校联络的工具,初衷是为了让沟通更加顺畅、便捷,为什么却成了家长压力的来源呢? 问题可能出在,逐渐变味的教育方式。 现在几乎都是“让教育回归家庭”,于是教育孩子的大部分责任都压在家长身上,而老师和家长之间联系最紧密的方式就是家长群。 老师在群里发号施令,家长们在群里领取任务,好像没有孩子什么事情,很多任务直接落到了家长们头上,家长成了被考核的对象。 这些任务有些非常繁琐,稍有不慎就会出岔子: 有的很考验家长的能力,简直是重新接受一次教育的节奏。 家长如果由于精力或水平有限,在完成任务时出了一些纰漏,很可能会被在班级群里“公开处刑”: “这位家长,我不知道,你进班级群干什么来的?” “你们配合我们工作,我们自然也会更加在意你家孩子。” “你当家长的不对孩子负责,标点符号都打错了。” 分分钟重拾小时候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批评的恐惧感。 更加令人窒息的是,有时还会遭到人身攻击。 江西吉安几名家长,因为没有批改孩子的作业,被老师在家长群里嘲讽: “你们是二年级的口算自己都不会呢,还是昨晚赚了几百万?” 家长弱弱地辩解了几句之后,老师更不客气了,说: “你这样将来孩子也跟你一样可悲。” 不禁感叹,这届家长真的太难了! 白天是任劳任怨的打工人,为了工作熬到头秃,晚上还得辅导孩子做作业、在家长群里汇报打卡,一天到晚不得闲,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 工作不能出错,家长群里的任务更不能出错,稍不留神,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 他们就像铁打的战士一样连轴转,不敢拒绝,不敢逃避,所有的痛苦只敢往自己的心里压抑,这就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当教育回归家庭,每一个中年人都战战兢兢、疲于奔命,他们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付各种挑战。 首先是让人胆战心惊的家长群动态。 早中晚不间断地跟随马屁精在群里问候老师,每天说一句“老师辛苦了”。 逢年过节送上祝福是必须的,虽然都是复制粘贴毫无诚意。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是对老师长篇大论地歌颂。 甚至还有的会为老师赋诗一首。 看到这些“戏精”家长,你还敢淡定潜水吗? 为了孩子,老师的通知你必须回,家长的讨论必须参加,给老师献殷勤必须情真意切,无论你是在加班,还是在洗澡,还是在旅游。 前段时间有个家长群“潜规则”就说得特别贴切: “老师的通知是必选项,家长的讨论是可选项,向老师献殷勤是备选项。 可一旦关系到自己的娃,所有的不满和无奈都要放下,这一切,都成了必选项。” 其次是辅导孩子的作业。 比起让人胆战心惊的家长群,辅导孩子作业更是一种灾难。 现在有一个词,叫“恐辅症”,形容父母辅导作业像渡劫,一辅导就会情绪失控血压上升。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陪孩子写作业心梗住院,做了两个支架。 这不是段子,而是现实中真实上演的血泪事件。 上海一位妈妈在家辅导作业时与儿子发生冲突,一气之下跑出门跳河轻生。 消防员接到报警赶来营救,这位妈妈大喊: “不要救我,我真的太累了。” 还有深圳的一位爸爸,下班辅导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写作业,最后急火攻心,晕倒在地,被紧急送到医院后,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无论家长本人在职场上如何叱咤风云,在社交中如何游刃有余,都会在孩子的作业面前败下阵来,急赤白脸,风度尽失。 吼完孩子后,又觉得自己不够慈祥,害怕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一边自责,一边再次控制不住自己。 中年老父母在一次次撕扯中,痛苦不堪。 最后,如果你有幸在前面两关留下一口活气,别急着庆幸,后面还有一个终极大BOSS等着你——完成孩子课外任务。 没有给孩子做过手工作业的,一定是假家长,哪怕你是个手残党,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披挂上阵。 连续30天画月亮,家长累瘦了8斤。 写一个观后感需要1万字,然而家长们憋一晚上才能勉强写1千字。 数学作业是数一万粒米,家长和孩子数了整整一晚上,依然没有完成。 很多作业,明显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怎么办?当然是只能由家长代劳。 家长们被迫在本职工作之外,重新当一回“学生”,这让他们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仿佛有一根链子,通过家长群,穿过孩子,深深地捆绑住了家长。 他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不仅不能休息,还有更艰巨、更需要耗费心神的任务需要处理。 当代家长们,纷纷困在家长群里面。 本来生活不易,工作压力巨大,而老师们还把教育的任务全部压到家长身上,他们仿佛扛着两座大山缓缓爬行,就像一台24小时不停运转的机器,时刻不得停歇。 这是家长们的心酸,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常常,我会回想起我们那个年代。 记得在那个年代,我们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根本没有什么精力来管孩子的作业,我们从小把钥匙挂在脖子上,自己管好自己。 我们每天都会玩到天黑才回家,和小伙伴一起玩泥巴、做游戏,还有各种有趣的事情。 回家之后,我们会自己完成作业,第二天把作业交上去,大部分传授知识、批改作业的事情,是由老师完成的。 那个年代父母不需要为我们太操心,他们顶多就是督促我们把作业完成,在成绩单上签个字,一学期参加一次家长会。 然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如果教育回归家庭,表面上考的是孩子,其实,暗地里是家长间的角力,比谁更舍得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比谁更能拼命压榨自己。 完成作业还不够,还要做好课外任务,完成课外任务还不够,还要为班级建设做各种贡献...... 如果别人的孩子报了培训班,别人的孩子暑假和父母一起出国旅游,别人的孩子6岁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作为家长,如果不能为孩子创造同样的条件,那仿佛就是不称职,就是在拖孩子后腿。 于是,天价学区房,天价课外辅导班等各种怪状就诞生了。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有几个家长能够保持佛系和淡定?只能“没有条件也要拼命创造条件”。 有钱的家庭还好,可是没钱的家庭呢? 自己有文化水平的还好,可是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呢? 显然,这样的现状,是畸形的,是不合理的。 家长的责任正在被无限放大,甚至出现了“教育就是拼家长”这样夸张的说法,把家长们架到了一个“高处不胜寒”的位置上。 可是我们应该好好想想,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组成的,家长主要负责性格品格、行为习惯的教育,老师主要负责文化知识的教育。 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彼此有明确的界限,各自有着自己的任务。 当家长越界,把教育全部推给老师,那对老师来说是负担,而当老师越界,把教育全部推给家长,那对家长来说也是灾难。 老师、家长、学生、学校,这四方应该取得一种平衡,一旦失衡,就会造成教育的畸形。 教育不是家长一个人的任务,他们没有这个能力,也承担不起。 其实,我特别理解上文中提到的那些崩溃的家长,他们不是不负责任,而是实在分身乏术、无能为力。 他们已经为了孩子手忙脚乱、殚精竭虑,外界却还是会因为他们没有及时回复微信群里的消息、没有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得妥妥帖帖、没有把孩子的作业辅导得漂漂亮亮而横加指责。 搁谁身上能不委屈,不崩溃? 中国家长的疲惫与心酸,应该被更多人看见。 这一代80后90后家长,他们正处在人生最需要拼搏的年纪,职场上危机四伏,时刻警惕“35岁魔咒”,战战兢兢生怕自己不够努力就会被替代。 生活中他们上有高堂需要照顾,下有稚子需要教养,还要还房贷还车贷,眼睛一睁就是各种开支,周围都是依靠他们的人,没有他们可以依靠的人。 本来就已经不堪重负,当孩子教育方面的琐碎事务也落到他们头上,就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家长崩溃的事情才会频频出现,所以,才会引起家长群体的巨大共鸣。 诚然,所有父母都愿意为了孩子吃苦受累,但他们也是凡胎肉体,不是铜墙铁壁。 一方面家长要努力打拼事业,另一方面又要求他们面面俱到、完美教育孩子,这本身就是矛盾的,能做到的家长是神,不是人。 很多时候,我们总喊着教育“减负”的口号,其实真正应该减负的是家长。 给家长们一个喘息的空间吧,让教育回归它的本质,让每个人回归他的位置。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