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张穗强:穗月无恙青年强国

时间:2020-06-09来源:香港人物专访刊物 作者:程书香 点击: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今日的香港青年人,离不开国家的帮助,离不开社会的关爱。 2019对香港来说是艰难的一年,持续大半年的修例风波将香港推上风口浪尖,也让香港经济遭受巨大冲击。在这次事件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今日的香港青年人,离不开国家的帮助,离不开社会的关爱。
  2019对香港来说是艰难的一年,持续大半年的“修例风波”将香港推上风口浪尖,也让香港经济遭受巨大冲击。在这次事件中,香港青年人问题引发了强烈的社会讨论,香港的教育是否“缺位”,香港青年人的未来在哪里……,这些问题曾让张穗强先生感到揪心,引发了他很多的思考。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作为香港作家和知青学人,他经历了七年的蹉跎岁月,走过了改革开放的社会变迁,使他对人的青春,对青年一代有不一般的理解。不久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张穗强先生,他以诚挚、忧虑的心情,对香港青年问题做了一次深层次的剖析……。
青春难忘  岁月情緣
  张穗强先生认为,今天是一个资讯化时代,海内外形势都发生巨大变化,但有一点是没有改变的,就是社会进步需要年轻人,国家发展需要年轻人,今天的中国青年仍然要继承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强国伟业。张穗强先生对年青一代的信任和期望,缘于他走过的上山下乡之路,缘于数十年激流岁月的磨练,缘于一代知青在那个独特时代凝聚的特质--知青精神。
  张穗强旅居香港30年的经历,是当代中国知青的缩影。2012年,他以知青作家身份出版的知青岁月沧桑之作《走出胶林》,引起了内地文学界、知青界关注。该书通过回首自己海南胶林的风雨岁月,以回首回城后拼搏奋起之路,表达那个时代走来一代青年人的心境。1968年底,张穗强和大批广州年轻人被时代浪潮冲到海南农垦,这里成为了后来的“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面对天涯海角的恶劣条件,面对远离故土的艰难困苦,张穗强先生没有后悔,没有退却,他坚持在独特艰辛的环境下学习,阅读中外名着,汲取科学知识,寄托远大理想。
  “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万顷胶林的暴雨狂风,造就了张穗强先生的人生信念,给了他拼搏崛起的机会。1975年招工回城后不久,受益于文革结束和恢复高考的东风,张穗强夫妻双双考入大学,成为一代知青的幸运之子。张穗强先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华南著名高校--中山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走上高校讲坛,成为新一代知青学人。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和万象更新,让他接受到全新的学术熏陶,开阔了视野,积累了学识,留下了思考,也培育了对文学的热爱。正是那段时间里,作为大学教师的张穗强先生深深意识到,年轻人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极为关键,国家、社会和自己对年轻一代,都负有重大责任。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与定居香港妻儿团聚,张穗强先生获批移居香港,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洋插队”生涯。对一个失去良好学历、工作资历的内地新移民来说,将要面对什么环境,在香港是很现实的问题。三十年过去了,张穗强先生的人生又重新改写。时代激流的冲刷让他在新闻界、工商界、社团界、文学界奋力拼搏,展示才华,脱颖而出,成为新移民中的成功人士。
  2002年,张穗强先生以“旅港海南农垦知青优秀代表”、“香港知名商会行政主管”的身份,获内地统战部门聘任为海口市政协委员,并连续两届当选为常委。十年间他频繁参加“两会”,服务海南人民,推动经贸合作,回报“第二故乡”。全新人生让张穗强先生体会到两种社会体制的不同,感受到不同体制下年轻一代面对的挑战和使命。岁月生涯赋予他新的睿智,参政议政给了他新的思想,让他感悟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让他从全新角度去思考国家,思考香港,思考“一国两制”下两地政治、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香港年轻一代的影响。这30年的香江人生让张穗强先生得以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思维不断升华,笔下一篇又一篇的新闻报道、社会评论、文学作品展示他全新的内心世界,引起了各方关注。
  作为深受中华文化熏陶的新一代知青学人,张穗强先生无论在神州故土,还是在香江天地,内心深处的岁月情怀总挥之不去,萦绕心头。他心里很清楚,这段岁月之所以能激励一代知青,是因为这段岁月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造就了一代人的时代精神。正是这种情怀奠定了他对国家民族的责任,让他感受到今天年轻人的困惑和迷茫。作为从蹉跎岁月走过来的作家学者,张穗强先生深切感受到,民族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香港、国家、世界都离不开年轻人。所以他认为政府、社会和各行各业都要关心青年人,为他们寻找出路,为他们谋划未来。正是在这种思考下,他都对香港青年问题一直在不断反省,不断思考,不断笔耕。



青年问题 离不开社会关爱
  不久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文指出,香港目前来看是“守得住”疫情,或许能“撑得过”经济寒冬,但担心“经不起”不断的政治摧残和死灰复燃的暴力折磨。张穗强认为,特首这番话与近期香港暴力事件的抬头不无关系。香港年轻人的根结在哪里?它与香港近年社会事件的关系如何?再次引发社会的关注讨论。张穗强先生认为,时代变了,社会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不能简单归结是香港青年人出了问题。他认为,今天的社会对青年人理解很不够,没能客观理性地看待他们,加深了代沟,产生了误解,激化了矛盾。而香港年轻人由于欠缺阅历,对社会认识容易产生偏颇,对眼前现实会急躁对抗,这是要引起关注的。
 
  难得的是,张穗强的儿子、儿媳学有所成,追随前辈,投身香港教育。儿子执教于九龙名校圣方济书院,出任校长助理,热心管理校政;儿媳执教于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晋升副教授,培育博士生,带领科研团队。作为香港新一代专业人士,儿辈献身教育,治校育人,令张穗强先生备感欣慰。通过不断与儿子儿媳交流互动,他深深感受到今日香港教育面对的困扰,感受到香港新一代教育工者面对的压力和挑战,也感受到他们对年轻一代的担当与忧虑。作为特殊年代走过来的知青学人,张穗强先生总是耐心聆听儿辈的心声,鼓励儿辈忠诚教育事业,鼓励他们坚持教书育人,爱护年青一代。
 
  张穗强先生始终认为,知青精神、香港精神都需要奉献、坚韧和进取,都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所以他不同意简单地斥责年轻人,批评青年人不思进取,头脑发热,更不同意社会流传的“一代不如一代”这类指责。他指出,时代已经变了,今天的年轻人与我们那个年代不同,无论是香港年轻人,还是内地年轻人,他们都要背负很大压力,社会给他们的机会不多。他具体剖析说,今天“60后”、“70后”这批人已四、五十岁了,他们多数人已成社会的中流砥柱,事业家庭较为稳定;但“80后”、“90后”尤其是“00后”就很不同,这批人面对很残酷的社会压力。他们或难适应激烈的职场竞争,或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无法解决成家置业,或难以妥善抚育子女……,这些都是今天青年人感到困惑、迷茫、无奈的问题。
 
  作为知青作家,张穗强先生表示可以从文学角度去认识今天的年轻人。他指出,早前国内诗坛出现了一股“汪国真热”,为什么汪国真的诗歌会受到年轻人的热捧,尤其是“80后”、“90后”群体的热捧?就是因为汪国真的诗歌道出了一代年轻人今日的内心世界,道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对社会的困惑,对未来的迷茫。在他看来,尽管文学界对汪国真的诗歌有很多争议,但汪国真诗歌之所以流传深远,是因为这些诗打开了年轻人的心扉,道出他们的喜怒哀乐,让青年人从诗中看到自己的身影,找到自己的青春,寄托了未来希望。所以张穗强先生一直都认为,汪国真诗歌本质上是正面的,是积极进取的,也是应该肯定的
 
  张穗强先生认为,汪国真诗歌的成就不仅是文学价值,而是深层社会意义上的审美诉求,表达了社会对当今年轻一代的人文关怀。汪国真1956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2015年因病逝世,年仅59岁。张穗强先生表示,汪国真是典型的“50后”作家,并不属于“80后”、“90后”群体,但他很理解当今的青年人。他曾在《青年》一文里写到:青春是生命中最美丽的年华。青年,不一定非要成功,只要有追求;不一定非要成熟,只要肯学习;不一定非要沉稳,只要善总结。可见汪国真诗歌的魅力,是他感受到困惑、迷茫、郁结下的一代年轻人,并把这些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用诗歌表达了这代青年人的呐喊和愤懑,道出他们对未来的期待。所以汪国真的诗风是积极向上的,它是今天青年一代内心的镜子。


 
  张穗强先生表示,脱离历史、社会环境的文学作品,就失去根植生命的土壤,所以汪国真诗歌之所以流行,是与时代潮流不可分割的。故他认为,当今香港青年人面临的问题,其实与内地青年人并没有本质区别,都需要大家重视,都离不开国家扶持,离不开社会理解,离不开大众关爱。
 
  青春是美丽的,它会有的短暂、迷茫与彷徨,但这只是青春岁月的鹅卵石,不能抹去青春的闪光年华。毕竟年青一代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世界的未来。正如同汪国真写到的:“青年特别需要坚定,不论外界怎样变化,自己都应保持一种乐观和向上的精神”。张穗强先生深切地希望,今天的青年人需要更朝气蓬勃,需要对自己有更多的信心和毅力,去挑战艰难险阻。张穗强先生也深切希望,国家、香港与社会要多理解青年人,多给青年人关爱帮助,大家多一些探讨青年问题,引领青年一代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