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会!我并无缘进入清华大学,但我嫁了一个清华毕业的老公,有缘进入了清华圈,有机会品读清华人的故事。 我俩都喜爱音乐。2008年,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成立,我随先生以半个清华人的身份“混”入了该团,每周六雷打不动的排练,至今已有九个年头。吸引我的倒并非完全是唱歌,而是这一群知识分子的魅力。 站在一个非清华人的位置,我饶有兴趣地打量这个团队,蓦然发现,这是一个踩着自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的节点陆续汇聚而来的知识分子群体,共和国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都在各个阶段入学的清华学子身上找到时代的印迹。 老大程老,是新中国成立伊始,1951年清华毕业的高材生,我国第一架大飞机设计师。拉得一手娴熟的小提琴,他曾和弹得一手好钢琴的资中筠学长,是当年清华园二重奏的最佳搭档。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儒雅、典雅的高贵气质,反映出良好的家庭背景。镌刻在他们身上的是理想、严谨、教养和思想。 50年代初,共产党为了让一批较早参加革命工作的年轻人包括烈士子弟,得到受教育机会,成立了工农速成中学,学制四年,完成初高中课程。经过考试进入各个大学,清华大学属下也办了这样的速成中学。艺术团有一对这样考入清华大学的夫妇,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淳朴、善良、感恩、一丝不苟。 50年代中期入学的清华学子,当数我家先生,在群里排行老二。他们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知识分子,是一群刚刚踏过旧社会的门槛首先接受新中国崭新理念的年轻人。新奇、朝气、上进,是他们的标志;家庭条件相对优渥,与旧思想旧家庭积极的划清界限;在一波波的运动中,接受新时代的洗礼;投入到新中国艰苦的建设中历练自己。 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清华学子,是接受了最完整知识结构教育的一代人,有着扎实的基础训练。他们崇拜自己的校长蒋南翔,以蒋南翔的教诲作训诫,因蒋南翔颁发的奖状而自豪;他们经历了从“白专”走向“红专”的过程,无论白还是红,都注重“专”!扎实的基础使他们在任何岗位上游刃有余,无论专业如何变化,业务上都有所建树。教授、高级工程师、将军……在各个领域层出不穷。 最典型的艺术团团长博导夫妇、大漠的将军夫妇都出自这个年代。 60年代中,我国经历了一场浩劫。文革开始时,在清华大学就读的是一批相当有能力的人才。那个时代强调家庭成份,因此很多人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如果没有自身的定力出类拔萃,是很难进入这所全国一流学府的。事实证明,这是一群才华横溢、精神和能力上有着坚韧不拔毅力的才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教育在他们这代遭遇挫折,进校便卷入一场疾风暴雨式的运动,被潮涌推上浪尖随潮落沉入海底。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见多识广、处变不惊、意志坚定,我发现这个年代的清华人中,成功的企业家很多,时代造就! 文革中,有一批被推荐进入清华大学的工农兵学员,他们比较低调,也许业务水平上参差不齐,但组织能力、情商可嘉! 我与这帮清华人的亲密接触,是2009年我们一起去了一趟俄罗斯,他们的幽默、风趣、多才多艺直让我感到兴奋、有趣!他们可以将一首古诗词,长长的,从头至尾背得不打一格楞!与俄罗斯姑娘一起跳俄罗斯舞,用俄语与他们一起唱俄罗斯歌曲!冷不丁谐谑一句半句,让人忍俊不禁。 2010年由我俩牵头与我们参加的另一个社区合唱团联欢,本来是一场合唱交流演出,不料激情澎湃,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小品、快板、朗诵、独唱信手拈来,尤其一曲琵琶独奏,引起一片尖叫! 接触久了,更发现团里藏龙卧虎:有左右手开弓甩就一手好毛笔字的、有谙熟甲骨文字体的、团里写一手好字的比比皆是,他们低调不露。有一个学长,完全堪称书法家,擅长所有的书写体:楷书、隶书、草书、行书、大楷、小楷……直叫我大跌眼镜! 与书法相对应的还有画画,那次演出小组唱,学长给每一位手上的扇面画了一幅牡丹,唯妙唯俏。 当然还有乐器,钢琴伴奏一流,那是清华大学唯一获得双文凭、功课全五分的才女;琵琶一流,一曲“昭君出塞”如诉如泣,催人泪下;二胡一流,嫡传二胡世家;笛子一流,长短笛子、葫芦丝皆通。 那厚厚一本囊括70多首自己创作的歌曲涵盖了作曲者多少热情和才气。 ……… 一技多能是这个人群中极其普遍的现象。专长、事业是他们的第一职业,而一手完美的才艺,或乐器、或书法、或画画、或音乐……都不逊色于专业。珍贵的是,他们追求完美的执着,即使是随便赠送,也斟酌良久、几经修改,一撇一捺绝不含糊。 我最津津有味的是聆听清华人的故事,听他们在学校里的浪漫史;听他们被发配边疆三线小城市,用布遮盖着偷运一架钢琴到小仓库偷偷演奏莫扎特的故事;听在五七干校一个人看水泵偷听“敌台”的故事;听他们孤注一掷争取掌握自己命运的故事;听文化大革命清华校园曾发生过的一切(这让我厘清了文革的头绪);更喜欢听他们文革后如何甩去包袱从头创业的故事…… 清华人中流传着很多自传体著作,精美的文笔记叙自己起伏跌宕的人生以及深邃的反思。 荣辱不惊、谈笑风生、淡定面对,无论深陷何种逆境,被定为“反革命”也好,被晾在一边无定期的“审查”也罢,他们不会在怨声载道中虚度光阴,一俟脱离逆境,便以自己的能力创造出自己的一爿天地。 那次去云南演出,当我看见那对学长夫妇,受到那么多已经头发花白分开几十年学生的热烈拥戴时,我被深深感动了:清华的高材生因为受政治风云的牵连被下到最基层的技校去教书,没有怀才不遇的忧怨,却用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才智无私地奉献给年轻一代,他们把所有的坎坷当作励志笑谈! 清华人有资格讲无怨无悔! 一个偶然的机会,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被央视“出彩中国人”节目组选上,一曲“我爱你中国”,获得在场所有人热泪盈眶的感动!引起全国人民的轰动是始料不及的,但是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感受是名至实归的!这是清华人的精神!而我,借光了! 艺术团校友都亲切地叫我一声朱二嫂,我当仁不让。先生已年过80,需要我的陪伴,我还将与他携手在清华校友艺术团唱歌,陪他走向90岁。继续聆听清华人的故事。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