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耿直”卖鱼郎坚持卖好鱼送好鱼

时间:2016-11-21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舒抒 点击:
杨晓月(左一)在摊位前。 从身边寻找共鸣 编者按:一名菜场卖鱼郎会有怎样特别的人生?一个外来媳又为何能撑起一个家?一个年轻的海归的公益创业怎就能覆盖10万人这些出现在你我身边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演绎着真切而动人的人生故事。他们身上,有熠熠

杨晓月(左一)在摊位前。

      从身边寻找共鸣

  编者按:一名菜场卖鱼郎会有怎样特别的人生?一个外来媳又为何能撑起一个家?一个年轻的“海归”的公益创业怎就能覆盖10万人……这些出现在你我身边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演绎着真切而动人的人生故事。他们身上,有熠熠发光的亮点,也有朴实无华的平常,这些加起来,构成的是我们最容易触摸的“身边的感动”。
  
      “先进典型”从来不是唯有“高大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细、落小、落实”,也需要从我们的身边人中去寻找践行的因子。今天起,本报“中国梦·申城美”栏目将连续推出一组来自市民推荐的身边典型,用普通人的视角讲普通人的故事,用普通人的故事激起我们每个人的共鸣。

      在徐汇区宜山菜场,有一个“明星摊位”常年人头攒动,吸引顾客十几年如一日的并非老板的“高颜值”,而是在这里能买到百分百放心的新鲜活鱼,不用担心缺斤少两,更不用担心有柴油、洗衣粉等怪味。

  有意思的是,摊位老板杨晓月数十年来有个习惯——喜欢多管闲事。坚持“只卖好鱼”,坚持“见人就帮”,这位“耿直”卖鱼郎做生意的态度实诚,让同行对他又敬又“恨”,也让顾客对他又赞又夸。

  坚守诚信只卖好鱼

  晁阿姨家住康健街道,平日里她经常舍近求远,坐好几站公交车到位于田林街道的宜山菜场买菜。原来,有次晁阿姨碰巧路过菜场,看到杨晓月的摊位上挂着“党员示范”的牌子,就挑了一条桂鱼回家清蒸。没想到,蒸好的鱼非常鲜美,让当时经常买到“怪味鱼”的晁阿姨惊讶不已,加上价格公道,晁阿姨就这样成了杨晓月的“粉丝”。

  1990年,17岁的杨晓月来到上海,在工地打了半年工,后来经老乡介绍去宜山菜场卖水产。1992年起,杨晓月扎根在宜山菜场,从小鱼小虾卖起,几个月后就开始专攻卖鱼生意,进货来源集中在常州、昆山等地。杨晓月说当时那一带的水质堪比千岛湖。

  然而,变化发生在2000年前后。“水质开始不行了,鱼都不香,还很蔫。”一些同行为了让鱼“活”起来,就开始在养鱼池里“加料”。但杨晓月不愿意“加料”造假,也不愿卖品质不如以往的鱼给顾客,从那时起,杨晓月每次进货都会先挑一条回家清蒸“做试验”,尝尝鱼肉的品质如何。

  坚持只卖好鱼,杨晓月很快得到了顾客的认可。现在,他的摊位每天能卖出近600斤鱼,是整个菜场人气最火爆的摊位之一。

  量力而行助人更持久

  2002年,生意颇有起色的杨晓月,给菜场附近的田林五六七村居委写了封“求助信”。他请求居委提供小区特困户名单,由他负责每周送鱼到这些居民家中,全部免费。其实,虽然杨晓月的生意火爆,但利润并不高,居委会也曾劝他先改善家里条件,再慢慢帮助他人。

  但杨晓月的解释,却让人无法拒绝他的好意。“我就是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帮那些生活困难的人,因为我也曾过过这样的苦日子。”

  2002年起,杨晓月开始了每周一次的免费送鱼之旅。考虑到他的经济条件,一开始居委会只找了6户居民,结果杨晓月自己又悄悄找了4户困难家庭,凑足10户,每周送一条鲜鱼上门,有时还捎带些鸡蛋。“鱼都是当天最好的鱼,蛋都是老家芜湖最新鲜的鸡蛋。”

  14年过去了,杨晓月定点送鱼的对象越来越多。很多居民感到不好意思,让他不要这样破费,于是杨晓月把每周一送改为逢年过节一送。

  事实上,除了卖鱼和送鱼,杨晓月还是个看到别人有难就想帮忙、帮了忙却赶紧“撤退”不留名的人。家住田林五村的邱桂笙老伯说,有次他在杨晓月摊位买鱼,有个顾客突然腿抽筋倒地,周围的居民还不明所以时,杨晓月就冲出摊位立马把人扶起,一路送回了家。几天后,那位顾客来到杨晓月的摊位,要认他做兄弟。

  “新上海人”们有正能量

  早在2003年,田林街道就根据辖区内外地务工人员人数不断增长、“新上海人”不断聚集的情况,成立了“新上海人‘螺丝钉’志愿者服务队”,“老田林”杨晓月成为第一批骨干力量。

  13年来,他们默默参与创建和谐社区,开展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务。有人大冬天抬着180斤重的瘫痪老人为其洗澡、理发,为了让老人最后的时光活得有尊严; 老小区易发生火灾,有人裹上一条湿毛巾就冲进失火居民家中协助扑救……

  “我们老上海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这些可爱的新上海人。”邱桂笙说。

  市民点赞

  对陌生人尽最大善意


  杨晓月不仅自己乐于助人,也教育他的孩子从小帮助别人。在我看来,珍贵的不仅仅是他送我的鱼,而是他时刻把需要帮助的人记挂在心,哪怕对待陌生人,他也要尽到最大的善意。

  “我们现在常说党员在‘两学一做’中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像杨晓月这样十几年本分做人、勤做好事的人,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要让更多人知道这些‘正能量’的好人好事。”

  ——田林五村居民 成秀英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