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日升
惠民扩内需 一批民生重大工程将加快上马 扶贫工程项目、老旧小区改造、养老医疗服务等成重点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近日,各地陆续披露前5月民生工程进度单,彰显特殊之年民生为要。值得注意的是,立足于惠民生扩内需,有关部门和地方还在密集部署,开列民生工程建设计划和投资清单,提速推进新一批民生重大工程项目落地。扶贫工程项目、老旧小区改造、养老医疗公共服务等成为建设重点。 专家指出,加码民生重大工程,不但能有效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更大程度上释放民生红利,而且在扩投资促消费、打造经济新增长点上潜力巨大,应加快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十件民生实事到位资金275.02亿元、超年度计划18.2%,完成投资261.18亿元、超年度计划13.7%。其他民生工程到位资金265.46亿元、占年度计划89.91%,完成投资173.21亿元,占年度计划61.87%。民生工程实事累计到位资金540.48亿元,完成投资434.39亿元……这是贵州省近日交出的前5月民生工程投资成绩单。 这不是个例。1至5月,江西省28个社会民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18亿元,占年计划38.7%;湖南省2020年的12件22项重点民生实事工作全面稳步推进;河南财政超过七成用于民生……各地日前密集披露的民生工程进度单,很大程度上彰显了特殊之年民生为要。 惠民生与稳增长休戚相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内需潜力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战鼓催征之下,扶贫工程和项目将加力、提速。从加快脱贫攻坚项目开工复工进度,到加大产业扶贫项目奖补力度,从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扫尾”工程开复工和建设,到补齐大型安置区配套教育、医疗设施等领域的短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释放了显著信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也表示,将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教育、医疗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农村公路、农村电网、农村水利等建设,推动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此外,作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围绕健全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市政公共设施等做出详实部署。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也将“提速扩围”。按照国务院此前安排,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比去年增加一倍。据了解,除了重点改造提升小区水电气路信等配套便民设施外,有条件的加装电梯、配建停车设施。而城市停车场和充电设施、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建设力度今年也将加大。 地方也紧锣密鼓部署落实。扶贫工程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养老医疗项目等成为民生工程清单重点。 比如,安徽省近日印发通知,提出2020年新增3项民生工程,完善5项民生工程,调整和退出3项民生工程,继续实施25项民生工程。其中,特别强调聚焦“四带一自”产业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健康建设等项目,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重点群体就业和公共卫生服务等民生短板。山东省提出,2020年年底前建成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162座。抓好市政道桥、供排水、燃气、集中供热、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 老旧小区改造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北京市住建委19日发布通知,对2020年第一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予以确认,共计153项。养老医疗方面,黑龙江省计划通过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新建和补建,实施229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机构、1410个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建设项目,150个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项目。辽宁省将重点推进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营口明湖医疗养老综合体等项目建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民生重大工程项目不仅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而且是扩大有效投资和激发消费潜能的重要结合点。着力补短板、加码民生重大工程,不仅能带动当地投资和就业,也能稳定居民收入,形成投资-收入-消费-再投资的正向循环链条。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财政资源,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也是各地政府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关键。”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将财政资金直接投向民生工程,不仅可以将其作为有效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落脚点,也可以作为满足生产生活升级需求和产业转型的重要发力点。 巨大的民生工程投资空间,钱从何来?多样化、市场化的投融资路径成为重要选项。比如,围绕县城城镇化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提出,各地区要针对县城准公益性及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设计市场化的金融资本与工商资本联动投入机制。对于老旧小区改造,不少地方也提出加大规划土地、立项、管线改造、财政等政策创新力度,建立社会资本参与的新机制。 高瑞东指出,在民生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创新投融资模式,广泛吸引市场主体和市场资金参与。一方面,各方共同承担建设资金的机制,能够充分撬动社会资本,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搭台、市场主体唱戏,有利于更好发掘消费需求潜力,培育经济增长点,形成产业发展新生态。 “对部分中长期具有盈利性的民生工程项目引入社会资本,需要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重点是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并通过放权让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程序引入社会资本,建议进一步放开对公共民生工程的直接融资门槛,引导部分民生项目参与发行债券或上市融资。”刘向东说。(记者 班娟娟)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