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2019年7月1号开始执行,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分类时代。 听到这个消息,网上有一种声音是,“我分类扔了,你分类收了吗?”还有的人表示,“垃圾回收使用,会不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垃圾分类,除了强制,更需要让大众了解到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回收的垃圾都去了哪? 据新华社2019年6月6日的报道[1],我国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其实早在2017年,我国就已经公开发布过《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方案》[2]。该方案中对于可回收物的种类作了说明: 可回收物。 (1)主要品种。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玻璃,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 (2)投放暂存。根据可回收物的产生数量,设置容器或临时存储空间,实现单独分类、定点投放,必要时可设专人分拣打包。 (3)收运处置。可回收物产生主体可自行运送,也可联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上门收集,进行资源化处理。 塑料垃圾污染越严重 其回收利用越是迫在眉睫 以大众比较熟悉的塑料垃圾为例。 塑料对地球的污染,近几十年可谓是步步为营,稳步推进,从城市农村到高原荒漠,再到大江大河均有被其污染的报道。 2019年2月份,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另外两个机构的学者在皇家学会的一个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3],披露了他们在海洋中几个较深区域的海洋生物肠道中发现了合成纤维和微塑料。这些海洋区域中,有一个是马里亚纳海沟,是目前已知最深的海沟,这或许意味着海洋中再也没有未受塑料污染的地带了。 因此,推动塑料的回收利用,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显得尤为重要。 喝完饮料扔掉的塑料瓶 可能又被你穿到了身上 塑料的种类很多,包括PE(聚乙烯,常用来制作食品保鲜膜、管材)、PP(聚丙烯,常用来制作玩具、文具)、PVC(聚氯乙烯,常用来制作管材、板材)等,我们以熟悉的PET塑料为例,来了解下塑料垃圾回收后会被如何处理。 PET塑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性能优良的材料,常见的是超市货架上的饮料瓶。转动你手中的矿泉水瓶,你会发现底部有一个由三个箭头组成的代表循环的三角形,中间有个数字1,三角形的外部标注有PET字样的三个字母。如果有这个标识,那么说明你正拿着一个PET瓶子。 PET的中文名称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一种饱和的热塑性聚合物[4],即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塑料能软化或熔融成任意形状,冷却后形状不变,这种状态可多次反复。PET的主要用途是制造涤纶纤维、聚酯薄膜和聚酯饮料瓶等[5]。 如果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个名字不太熟悉,那么由PET制成的聚酯纤维(俗称涤纶)对你而言一定并不陌生。大家衣服的成分标签上经常有这种成分,它是合成纤维中的第一大品种,还有一个名字是的确良。这种纤维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 作者至今记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添置第一件的确良外套时的喜悦心情,因为这种布料实在是太结实了,不像棉布的衣服容易磨破(一不小心就暴露了年龄,捂脸)。 喝完饮料扔掉的PET饮料瓶 还能干啥? PET废料的回收利用主要有两类方法。 一类方法是采用降解的方法回收单体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或是加入有机溶剂和助剂生产地面涂料、胶黏剂和润滑剂等。例如,将PET回收料进行醇解,然后加入二元酸酐等缩聚到一定的酸值,经稀释、过滤并加入适量催化剂能得到醇酸树脂漆,具有黏着力较好,耐酸、耐碱、防水的特点,可用作地面涂料。 另一类方法是将PET回收料直接再生塑化成型或者经过共混改性制备改性再生料的制品。例如,将回收的PET塑料瓶通过清洗、分离、干燥后再造粒。可以供制备非食品用的容器、配件、纤维等。 提到纤维,有人可能会问:PET原料可以纺丝,难道回收的PET矿泉水瓶还能再纺丝制备纤维? 这个还真可以。 上世纪末用于纤维工业的PET世界年消费量约为1140万吨[6],占世界PET总产量的70%。回收的PET经过分离、清洗、粉碎、干燥、塑化、聚股、梳棉等工艺最终被纺成聚酯纱线,并织成聚酯纤维布料。 除了制备聚酯纤维布料,回收的PET还可以制作无纺布,它是一种应用新型纺丝技术的产品。目前,大力提倡使用无纺布购物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量。其实,PET无纺布也是一种塑料,因此,希望大家循环使用无纺布购物袋。另外,回收PET还能用于纺丝制作地毯。由此可见,PET的回收利用途径广泛。 塑料瓶的回收利用,可有效地减少环境中的固体废弃物,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垃圾回收,是垃圾分类处理、利用的基础。做好垃圾回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http://www.gov.cn/xinwen/2019-06/06/content_5398026.htm [2]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3/30/content_5182124.htm [3] A. J. Jamieson, L. S. R. Brooks, W. D. K. Reid, S. B. Piertney, B. E. Narayanaswamy, T. D. Linley. R. Soc. open sci. 2019, 6: 180667 [4] 杨惠娣编著,塑料回收与资源再利用, 2010年12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 肖长发主编,化学纤维概论,第3版,2015年6月,中国纺织出版社 [6] 陈占勋编著,废旧高分子材料资源及综合利用,第2版,2006年1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