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可以说是外资撤离年,众多合资公司巨额亏损,外企巨头们纷纷撤资中国。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象是,就我国造纸行业而言,一边是纷纷崛起的民族企业,一边是节节败退的外资巨头。除了最早的晨鸣和法国阿尔诺维根斯的合资失败,太阳和美国国际纸业、理文和日本王子制纸也相继以合资公司巨亏而分道扬镳。像东芝、IBM早已被挤出局。曾在中国不可一世的国际大品牌露华浓、资生堂、欧莱雅卡尼尔也纷纷败走。
民族日化品牌立白、纳爱斯已成了主流产品,打破了宝洁、联合利华两大国际日化巨头一度垄断市场的格局,成功完成市场逆袭。食品行业茅台、五粮液、娃哈哈、伊利、蒙牛等明星品牌荟萃,茅台以中国国酒的尊贵身份享誉世界。
合资失败,谁是罪魁祸首?
入世。我们渴望以市场换技术、换规范管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多少年过去了,我们既没有换来他们的技术、也没换来他们的管理,正如宗庆后所说,外方从合资公司拿走了8000多万的技术服务费,11年来却没有提供过任何技术服务,所派的一个技术总监反而收集我们的配方工艺。制造界多年来在一线采访了解到,合资公司几乎没有多少挣钱的,从小亏、大亏到巨亏,一字“亏”。外资从纷纷来,到纷纷而归,不带走一片市场。
面对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外企巨头们悄然离去,中国内资企业却成长为巨头。外企们是否领悟到失败的真正原因?据说很多国外企业家都在研究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把我们的企业家奉为企业管理大师,因为他们对中国企业能在短短几十年创造了几千亿资产的企业感到吃惊,几乎相当于他们二百年的发展业绩。
华为、海尔、美的、格力,我们从“乡土中国”做成了“国际大牌。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多中外合资公司失败呢?中国“合资之殇”,殇在何处?合资失败谁是罪魁祸首?
中国工业为什么崛起?
中国在历经战争、社会动乱、长期的贫穷落后之后存在着强烈的复兴愿望。国人对经济振兴的渴望前所未有,对物质和金钱的渴求几乎陷入白炽化状态。中国企业家从40后、50后、60后到70后,他们高昂的创业激情像打了“兴奋剂”,特别是马云先生扬言阿里要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2036年阿里帝国超过英法!张瑞敏在十九大高亢而慷慨的声音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的自信,他要让海尔企业管理模式成为最好的模式,让中国企业在管理上从原来的学习模仿变为引领世界潮流。
今天已72岁的宗庆后还坐高铁全国巡视公司和生产线,也许他真要做成李嘉诚终生不退休,因为对于宗总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李洪信抱着求生存、改变贫穷的原始梦想,开始了他人生初期的创业生涯。他自学“造纸制浆工艺”,让自己学会了研制生产纸张;他自学“机械制图与原理”,让自己学会了如何使用机器。对于造纸工业,一开始李洪信就学会了技改和创造,当一台原始落后的二手造纸设备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是欣喜若狂的。这台纸机是李洪信大工业主义梦想的开始。1982年,李洪信亲手改装这台机器,试车开机他曾经三天三夜没合眼,等出了来第一张纸,他趟在地上一下子昏睡了过去,谁也叫不醒了。他把太阳纸业由“乡村作坊”做成了中国造纸巨头。
1984年李建华带领十几个人到利津拆迁一台纸机,因过度劳累得了“面神经麻痹”,李建华对医治不好留下后遗症的医生的嘱咐根本不放在心上,他戴上口罩坚持20多天写了几千张条子在一线指挥机器拆迁安装。李建华对企业发展过于兴奋和执迷,李建华一般晚上11点回家,早上5点到公司,当他回到家孩子已睡了,早上离开家时孩子还没醒,一致于他的两个孩子见他时感到很陌生、很害羞。历经三十几年的发展,华泰集团已成为营收达600亿以上的造纸、化工“双巨头”企业集团。
中国工业崛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最根本的因素来自中国企业家狂热的产业精神和亿万勤劳拼搏的中国人。中国企业或许根本没有什么战略和规则,所有的战略和成功都是打出来的、拼出来的。
正如晨鸣集团董事长陈洪国所说:“不明白为什么,就是想干!一干就想干好!”做造纸、做浆纤、做金融、做矿业,陈洪国几乎从不在办公室,他的工作地点在车间、在工地、在会议室、在飞机上。也许未来的晨鸣不仅是当前的千亿产业,或许陈洪国带领晨鸣还会做的更大、更强。因他喜欢,他的爱好和兴趣就是做产业。
外方总裁们你以为你是谁?
宗庆后在致法国达能集团董事长弗兰克• 里布先生的公开信中说,他无法忍受亚太区总裁和中国区主席的欺凌和诬陷。在信中宗总还透露他在合资公司的感受是法方董事永远有理,随时可以把刀架在他头上,并且指出法方董事只听经营情况汇报,平时根本看不到他们,甚至他们对39家合资企业的大门朝哪开都不知道。后来娃哈哈达能事件之所以能很友好地和平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国达能弗兰克•里布董事长知道真相后对中国企业家的认可。
太阳纸业在与美国国际纸业合作10年中,中方公司的管理、决策得不到实施,任何公司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决策需美国公司层层汇报,工作效率非常低。李洪信解释,市场好的时候还能勉强赢利,市场不好的时候,根本无法应对,造成亏埙。国际纸业撤离后,太阳公司只换了一个总经理和财物总监,人员实行了扁平化管理,很快实行了扭亏。
很多人认为合资失败归结为中西文化差异和不平等合约条款,其实不全是。很多跨国公司是非常有产业抱负的,基本上是在世界布局的百年品牌公司。他们看重了中国巨大的市场,一再强调要学习中国文化,尊重中国市场。西方文化是讲公平、公正的。从西方哲学上看,正义和美好也是他们崇拜的。合约条款是人制定的,当条款不符合公司发展时,在外国人那里并不是不可协商和沟通。
对于合资失败,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是根本性的。一、外方在合资公司股权设置上出了问题。二、外方企业在用人方面出了问题。首先合资公司在股权上让我们的企业家失去了话语权,第二外方所聘用的中国区总裁良莠不齐,他们有的是做贸易的,既没有产业理想,也没有制造企业的经验,看不懂中国市场、不懂技术和生产。这些被外企聘用的中国区总裁们却成了最高权力,他们根本不与中国企业一道打拼,在实际执行过程又不懂得融会贯通,一味地拿合约条款对中方进行限制,像一个监督机构。
我们在一线采访也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说合资公司的外方中国区总裁很官僚,且多数是中国人,只知道拿外方股权优势对中方发号施令,要业绩、要目标,狐假虎威又虚张声势,造成合资公司人心散乱,没有向心力。更有甚者还欺骗外方公司,利用职权从合资公司中投机钻营、采购腐败、从中牟利等等。这种中国区总裁简直像个魔鬼,如此行为即伤害了中方企业,也令外方公司受损失。
所以我认为合资公司的矛盾主要来自中方企业家与外方中国区总裁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不平等合约条款对中方的限制,也不仅仅是中西文化不可融合。所以说企业的最大的风险是用人风险。外企在合资公司用人方面一般选择有中国文化背景,抑或谙熟中国之道的人。在合资公司中,表面上看起来是中方和外方之争,实际上还是中国人和中国人在斗法,还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那一套。
在合资公司中,让我们的企业家面对中国区总裁,并被其制约。我们企业家的管理、战略决策得不到实施,“合资之殇”,殇在人心,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中方企业家对合资公司发展的积极性,所以我们企业家只有专注发展我们自己的独资公司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有那么好企业家,在合资中不被信任,反而被限制和制约,因此合资公司不重用中国企业家是外企最大的损失,用人不当是最大的风险,被聘用的妖魔化的中国区总裁是造成合资失败的罪魁祸首。
事实上,很多跨国公司都是传承了几代的家族企业,家族委员会是他们的最高权力机构,“家委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考察聘用职业经理人,制定经营目标和止损原则,只要公司在一定期间内不能扭亏,撤资是他们的必然选择。对做失败的公司,清退职业经理人是理所当然的,职业经理人基本上进不了人家跨国公司的高层。非常想说,那些被聘用的外方总裁们,你以为你是谁?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