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洲 号称南昌“绿宝石” 日前又迎来重磅好消息 重点推进扬子洲城市设计工作 日前南昌市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 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中一句话 十分关键 “ 南昌中心城区将重点推进‘一江两岸’ 扬子洲地区等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工作 如此看来 扬子洲要迎来大动作 据之前报道 这个地方将打造成 一个高档住宅区和旅游区 成为南昌的鼓浪屿 今天,小编将告诉你 有关扬子洲旅游资源以及近几年来的变迁 规划的思路和方向 扬子洲的未来将亮瞎你眼球 扬子洲拥有着丰富的资源 扬子洲四面环水,是南昌市名符其实的水上绿洲。扬子洲堤内总面积18.2平方公里,加上堤外滩涂水域等面积总计38.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0000余人,6000余户(除扬子洲农场),下设十五个行政村,有自然村71个。 从历史资料看的出 昔日扬子洲一直很辉煌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 如今赣江西岸的红谷滩的发展是日新月异 并且赣江东岸的老城区也通过旧城改造与日俱进 但南昌扬子洲这块江心洲却显得静悄悄 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其原因 皆因“十年不开发”的冻结 解封期将至,未来将强势发展!扬子洲苏醒了 在2006年南昌英雄大桥项目启动时,为了配合大桥建设,南昌市决定对包括扬子洲镇在内的项目、土地、户籍实施“三冻结”。 2009年,南昌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整个扬子洲及南昌县南新乡一部分共58平方公里列入城市发展控制储备用地,10年内严格控制开发建设。 这个决议就是《关于加强扬子洲地区和南新乡部分地区规划建设的决议》,决议指出,在现阶段南昌市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充足的情况下,战略性控制储备,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为南昌市预留城市发展空间,并提出扬子洲10年内严格控制建设。 这条“禁令”成了一根“高压线” 控制储备期间 扬子洲除农村生产、生活服务和公益事业等基础设施外 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作为建设用地使用 眼看还有2年即将迎来“解冻” 未来该何去何从? 之后的建设又该如何实施? 未来将强势发展 早在2014年9月18日,南昌市下发《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将扬子洲镇从青山湖区划归东湖区管辖的通知》,经市政府研究,并报省政府批准,决定即日起,将扬子洲镇整建制从青山湖区划归东湖区管辖。 扬子洲镇划为东湖区管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优化中心城区布局,实现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更加有利于南昌城区规划,实现南昌中心城区与近郊融合发展。 随着扬子洲地区整建制划归东湖区 辖区面积扩大两倍 给东湖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承载空间 东湖区也在谋划对扬子洲地区优先布局都市工业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 2016年1月:东湖区在规划2016年工作时,提出谋划扬子洲地区开发建设顶层设计,协调编制《扬子洲地区概念规划》。 2016年9月28日:南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传出消息,为确保扬子洲土地“解冻”、建设“开闸”之时具备一个较为成熟的开发条件,东湖区将在不出让土地前提下,适时启动“三大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生态建设工程、农民安置工程。未来扬子洲将参照哈尔滨太阳岛、长沙橘子洲、厦门鼓浪屿等江心洲(屿)规划建设经验,打造“生态优先、产城融合、文化内涵、智慧活力”新城。 2016年10月12日:东湖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扬子洲即将大开发! 我们可以发现东湖区的格局也开始悄然发生改变,扬子洲划归东湖,以赣江为界,东湖区一江两岸,南北双城格局已现。下一步将正确处理旧城发展与新城建设的关系,以南北双城的融合共进不断强化发展的空间支撑。 为更好地迎接扬子洲“解禁之春” 东湖区将尽快启动扬子洲地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制定扬子洲土地利用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明确其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 并力争引入轨道交通、设立地铁站点 实现扬子洲地区产业与周边区域差异互补 与老城区融合共生 以最先进的开发理念 打造“世界标杆的低碳生态之岛” 力争5年内引入轨道交通 地铁的入驻无疑会给当地带来效益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2016年10月13日消息 “扬子洲设立地铁站点” 很早在网上流传的“南昌地铁7号线”的具体走向 启动之后将加强经开区和扬子洲与老城区之间的联系 具体走向为:蜚英塔-庄下王家-赵坊村-南戴家-北戴家-解放东路-解放西路-洪都中大道-洪都北大道-中大路-扬子洲学校-白水湖路至经开区。 南昌市政府相关人士介绍说 至于轨道交通何时进入扬子洲 网上流出的远期规划图 其称“暂无法表态” 不过,南昌市计划2030年前建设轨道交通线路共300多公里,而不少专业人士表示,随着扬子洲“解禁”的日益临近,作为南昌“新区”需要地铁加快该区域的发展。 如果扬子洲真要建地铁,其实也不是难事,将地铁建在江心洲上,在国内并不少见。长沙橘子洲就通过地铁线串联起来,进一步带动了当地旅游发展。广州的海心沙、南京的江心洲等地,均是通过地铁运营加快了发展步伐。 东湖区之前就提出 扬子洲将参照哈尔滨太阳岛、长沙橘子洲 厦门鼓浪屿等江心洲(屿)规划建设经验 打造“生态优先、产城融合 文化内涵、智慧活力”新城 未来扬子洲将成为一个高档住宅区 也是一个旅游区 人口规模约30万 这意味着扬子洲未来人口规模 将是现在的10倍 其他规划 清查违法建设 3年全面清查处理建成区违建 南昌市提出,尽快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编制完成南昌市空间规划。 ●严控各类开发区(新区)设立和扩区调区,凡不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建设的,一律按违法处理。严禁违规变更用地性质和调整容积率。 ●严禁将城市规划管理权下放至下辖的区、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对未经规划条件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市政工程,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及移交使用、管理。 ●力争用3年左右,全面清查并处理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依法整治乱搭乱建、超期临建等违法建筑,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将违法建设清查工作纳入县(区)政府年度考核。全面清查擅自改变土地性质、更改已批准的建筑物使用性质(如小产权房、住宅楼从事餐饮、地下停车场改建超市)等行为。 规划重点区域 推进扬子洲等区域城市设计 ●南昌中心城区将重点推进“一江两岸”、青山湖西岸、八一广场周边、城南副中心(洪都老厂区范围)、扬子洲地区等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工作,新城区重点推进九龙大道两侧的城市设计工作。 ●充分挖掘城市边角地及闲置空间,不断提高公共空间覆盖度。在旧城(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要加大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力度,重点编制海昏侯国遗址、万寿宫、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规划。 ●推进历史文化再现工程。到2020年,完成全市历史文化街区核定公布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制定保护措施。加快推进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揽山入城”、跨江临湖等彰显南昌山水特色的规划工作,确定全市水系网络和绿地系统。 优化交通体系 在重点路口建人行过街天桥 ●结合南昌老城区改造工程,推进城区“断头路”、次干道、支路建设,在主干道主要交叉口设置行人非机动车立体过街设施。在重点路口、路段规划建设人行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立体道路交通体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到2020年,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0%以上。 ●加快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从抚河引水进入昌南城区,从幸福水库引水进入昌北城区,保障供水安全。加快推进新城区雨污分流建设,逐步推进有条件的老城区雨污分流与截流系统改造。 ●各县、区要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比例,政府投资建筑工程中率先采用装配式建筑。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50%。 改善居住条件 2020年基本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 ●南昌市提出,对相对集中成片的、需要拆除、改扩建、综合整治的危险房屋,应优先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到2020年,基本完成需要改造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对5年内不符合拆旧建新条件的老旧小区,重点改造地下管网、电线电缆、路面场地、路灯照明和安全设施等,改善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加强背街小巷改造,整治沿街外立面,解决路不平、灯不明、乱拉乱披乱挂等问题,保持街面干净整洁美观。 ●进一步提高房屋维修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推动老旧住宅区实施物业管理工作,在结合业主需求后,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多种模式逐个推行老旧居民区物业管理。 实现智能管理 4座跨江大桥装超载超高监控 ●南昌市将建立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整合公安、交警、城管、综治、各县区现有的视频监控等方面的资源,实现数据共享、分口应用。 ●实行城市部件智能化管理,力争3到5年对全市城市设施实行智能化监控。2年内完成路灯杆编号定位服务系统建设,完成在南昌大桥、生米大桥、英雄大桥、八一大桥等过江桥安装超载超高监控系统。 ●打造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种类服务民生的应用平台,建立相关应用系统,与中国南昌政府信息网、12345等服务平台对接,加强与市民互动。 提升生态环境 每个建成区有一座综合性公园 ●老城区、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具备条件的,鼓励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道路、园林绿化改建、水系治理等要同步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推动海绵型建筑和居住小区建设。机关、学校、医院、绿地等项目要率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2020年,市、县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 ●加强城市林荫路、林荫停车场和立体绿化建设,推进城市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带状河道绿地等各类公园绿地建设。最大限度增加旧城区绿量,做到每个建成区有一座城市综合性公园。在规划新建城区(新区、开发区)时同步规划新建综合性公园,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推进市植物园建设,为市民和游人提供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