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谁还在说科技创新是上海短板?真相明明是厉害了我的魔都好吗!

时间:2017-06-21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皮小姐 点击:
有那么一段时间,有那么一种说法,说 上海的科技创新是软肋和短板 (似乎这样说就好像蛮酷的)有点流行。那笔者也从自己的角度,来谈谈这个话题。 有意见领袖断言:从长远看,上海不是深圳的对手,因为上海的央企、地方国企、外企、民企比重为1:1:1:1,而

有那么一段时间,有那么一种说法,说上海的科技创新是软肋和短板(似乎这样说就好像蛮酷的)有点流行。那笔者也从自己的角度,来谈谈这个话题。

有意见领袖断言:从长远看,上海不是深圳的对手,因为上海的央企、地方国企、外企、民企比重为1:1:1:1,而深圳90%都是民企和个体,创新动力完全不一样。

瞧瞧,这个争议性话题还真是经久不衰,如今已经发展到出身决定论了。

然而近期的几个权威评比很有意思:先看国外的,毕马威发布2017全球最具科技创新力城市排行榜,上海高居榜首,纽约、东京、北京分列二三四名,中国没有其他城市进入前十;

再看国内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年度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排行榜,上海跃居第一位,北京列第二。

含金量最高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申请量不等于授权量,授权量才是实实在在的)方面,2016年上海达到20086件,同比增长14.1%,仅次于国级科研院所扎堆的北京,大幅度超过深圳17665件、同比增长4.18%的表现。

从上述数据看,上海科创的复兴态势空前迅猛。那为什么主观认知和客观事实的偏差如此之大?想到一个时髦新词,叫做选择性鄙视。

正如学者陈瑜谈到的经典案例:他在全国很多城市见过穿睡衣上街的人,尤其是广州的早晨,穿着睡衣、蓬松着头发、趿拉着拖鞋上街买菜的女人比比皆是,而在夏天的北京,还常能见到光着上半身的“膀爷”,但唯独穿睡衣上街的上海人成为全国的嘲笑对象。

如果对这个案例还难以意会,让我们从正面事实角度,来看看上海科创近年来的鲜活表现:

在祝桥,启动、驰骋、腾空……自ARJ-21(阿娇)之后,蓝白相间流线型的C919一举试飞成功,翱翔蓝天,这背后,中国商飞领衔,一个蔚为可观、规模超万亿元的大飞机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 在洋山,深水港码头空无一人,庞然大物桥吊自行挥舞巨臂,从船上精准抓箱,无人驾驶的电动车来回运送……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设备和软件系统源自振华重工,振华还开发了青岛港、厦门港、意大利VADO、泰国篮菜帮的电控无人码头。

  • 在张江,两个大咖的总部隔路相望,西侧是紧追台积电和三星的中芯国际,投资600多亿的国产14纳米工艺成功攻关,芯片制造线正紧锣密鼓建设;东侧是出货量超过联发科的展讯通信,已成为仅次于高通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芯片设计商。

  • 在外高桥,药明康德苦心孤诣十数年,从一个小实验室迅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制药、生物技术及医疗器械研发和技术平台巨头,向海内外制药、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公司提供实验室研发、工艺定制和商业化生产(CRO-CMO-CDMO)服务,开展了一系列精准医疗、基因测序、免疫治疗、新药研发等项目。

  • 在嘉定,联影医疗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112环数字光导PET—CT,其灵敏度、分辨率和轴向视野均为全球最高,CT、MRI、彩超等全线产品已进入200多家三甲医院和海外市场,打破GPS(GE、飞利浦、西门子)在医疗影像设备领域的垄断神话。

 

  • 在杨浦,摩拜单车从这里起步运营,横卷全国乃至海外市场,其高度智能、无桩便利、大数据后台、联结电商和OTA的技术商业模式堪称全球首创,吸引了同在上海的互联网巨头携程向其注资,并带动享骑、优拜、共佰、百拜等大批沪上企业施展奇思妙想、各尽所长加入共享单车和电单车阵营;

如今,类似的故事在这座城市频繁上演:安翰医疗轰动医疗界的突破性发明“胶囊内窥镜”,能用一粒小小胶囊包裹的机器人完全无痛觉地潜入人体胃肠,拍摄高精度的医学影像;

微创医疗的心脏搭桥支架、人工骨关节和手术机器人系统一系列开创性产品横空出世;

和辉光电凭借AMO-LED蓝光显示屏、OLED柔性显示屏的自主知识产权王牌产品,历史性地推动本土平板显示产业进入世界顶尖水平;

智臻智能的“小I机器人”已成为各大电商、银行和通信运营商的人工智能客服标配;

上汽的新能源汽车和互联网汽车以炫目的速度迭代推出,荣威RX5、名爵ZP/IP系列等划时代的产品厚积薄发;上海电气开发的CAP1400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已经应用于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机组,进军南非核电站项目;

昊翔成立漕河泾研发总部和苏黎世、硅谷海外研发中心,从航空模型、电动滑板发展到开创性的商用电动载人飞机,并在航摄无人机领域开发出突破性的超声波避障技术。

事实其实正在雄辩地证明,上海打造全球科创中心,基础深厚、进展神速。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世代显示模组、工业机器人、航空航海、新能源科技汽车、核电装备等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座城市广引天下才俊,屯集重兵粮草,高密度聚焦倾斜。于无声处,春雷乍响,近年来原创级的科技突破可谓好戏连台。

信手拈来几个数字:2016年,半导体芯片领域,上海占全国行业产值的四分之一,深圳东莞的智能手机CPU-GPU内核与方案解决商大半来自上海;

生物医药领域,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原创性临床新药,三分之一来自上海;

工业智能机器人领域,全国五分之一产值和营收源于上海,新时达、沃迪、微松、新松国际等本土明星和国际四巨头均落户于此;

海洋港机和无人码头领域,上海企业抢占了全球75%的行业市场份额;

核岛设备领域,上海企业以45%的国内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此外如商用大飞机和支线飞机、量子卫星通信、超强超短激光、活细胞成像、基因测序、云计算平台等领域,均在国内处于龙头地位。

当我们热烈讨论科技创新、寻找本土硅谷的时候,一种想当然的观点是只有草根创业才有创新,小资安逸、追求规则的城市不会有创新生存的土壤。而上海科创的高水准异军突起和发力逆袭,无疑是一记响亮的回击。
 


 

或许,把科创简单视同于浅层次的互联网创新,以及漠视知识产权、追捧野蛮生长、妖魔化出身论等根深蒂固的理念,才是低估上海创新能量的内在因素。

具有卓越科创竞争力的城市,都有一种独特的气场。从长远看,上海的科创进步还只是城市复兴的开端,气场还不够强大。但这种创新气场的根基和积淀,就在于扎实立足先进制造业不动摇不浮躁,在于产—学—研的高度集成,在于熏陶百年商业文明的规则意识,在于五湖四海近悦远来的包容胸襟。

央企、地方国企、外企、民企四分天下各其一的企业产权结构,恰到好处地促进了上海科技创新既富全球视野、又具本土智慧,既能兼收并蓄、又有鲜明特色,既讲商业规则,又能勇于突破。

讲求成本规模的终端消费品领域,上海正在不断地战略退出,更具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业中上游领域,上海已经多面出击、强势卡位。牢牢占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高能级平台,其实是在为下一个十年二十年深度布局。

京城教育家杨东平在《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一书中说:小城因其小巧而容易雅致,大城因其开阔而难免粗疏,唯独上海不但大而开阔,而且雅致,这就说明上海的城市性格中有一种极其优秀的品质,这才能把开阔和雅致统一起来。

这种品质归属于城市精神,叫做海纳百川。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