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纪委微信公众号“三湘风纪”16日发布消息,《求索》杂志社原主编乌东峰严重违纪被“双开”。通报中称,乌东峰长期利用党的学术期刊阵地和职务便利,伙同他人私自大肆收取作者财物,数额巨大,涉嫌受贿犯罪。
、 乌东峰 资料图片 “三湘风纪”的通报称,近日,经湖南省纪委批准,省纪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组对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求索》杂志社原主编乌东峰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 通报指出,乌东峰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采取串供、伪造证据、阻止他人检举揭发等方式对抗组织审查;违反组织纪律,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组织调查时提供虚假情况;违反廉洁纪律,违规经商办企业,直接参与投资多家企业;违反生活纪律,毫无道德底线,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性关系并育有多名子女;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长期利用党的学术期刊阵地和职务便利,伙同他人私自大肆收取作者财物,数额巨大,涉嫌受贿犯罪。 记者查询获悉,《求索》是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杂志,创刊于1981年。2003年在《新华文摘》的详载和观点转载全国排名第一,现在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主要刊发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文章。 湖南省社科网公布的资料显示,乌东峰在2002年至2013年任《求索》杂志总编,其主编的大型理论刊物《求索》杂志2012年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一直被列为CSSCI期刊。 据《湖南日报》5月15日报道,日前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求索》杂志原主编乌东峰(正处级)决定逮捕。 利用学术期刊牟取钱财,乌东峰并不是第一个。 据《中国青年报》2013年报道,2005年,教育部通报批评了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现代中小学教育》等期刊,称这些高校主办的期刊,受经济利益驱使,出现了一些违反出版管理规定的问题,如滥出增刊、一号多刊等现象,以此作为创收手段,牟取钱财,“严重损害了高校期刊界的形象,腐蚀了编辑队伍,破坏了出版工作秩序,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造成学术期刊腐败的原因之一是巨大的需求。 据时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估算:2010年,全国学术期刊一年只能发表论文248万篇,而背有论文发表指标的人数达到1180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也撰文表示,“之所以有些学术期刊能够靠版面费发大财,主要的原因还是变相的垄断造成的垄断高价,审批部门人为地限制学术期刊的刊号,导致目前学术刊物太少,办一个新的学术刊物太难。”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治国情调研组2011年发布的《中国学术评价机制调研报告》称,中国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存在重大问题,学术成果重数量、轻质量,抄袭、买卖论文成风,滋生了严重的学术腐败问题。近半数受访者承认曾向核心期刊付费发表论文。 报告指出,本是作为期刊管理手段的期刊分级,如今日益演化为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评价的主要依据,“学者、科研工作者的职称评定、奖金、评奖、经费申请乃至院士评选都要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 ,“多数重点大学要求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方能毕业”。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一直以来大家似乎对期刊腐败形成默契,虽然知道但却不说。“乌东峰不会是个案,很多期刊也存在腐败问题。” 庄德水介绍,期刊腐败有多种形式,比如作者评职称想要发文章给编辑送钱送礼,或是交版面费,也有为了让文章快速发表而送钱,还有可能是单位内部形成小金库分钱等形成的腐败。但乌东峰被通报“数额巨大”,也有可能通过其他渠道收取。 一般来说,国家对好的期刊会给予资助,不需要收钱就可以运营。但有些得不到资助的期刊会实行“三三制”,即三分之一收费,贴补杂志运营;三分之一向专家约稿保证杂志质量;另外三分之一发本单位等“关系户”文章。 对于期刊腐败的原因,庄德水表示,学术期刊本身具有话语权,世界上任何一个重要期刊在学界都具有话语权,代表一定学术权威性,作为“双核心”的《求索》杂志也拥有一定的学术话语权和“地位”。 庄德水认为,期刊腐败更多的是学术腐败,由于学术评价、期刊评价标准不科学所造成的畸形腐败。 对于这种情况,庄德水建议,从内部来看,要加强期刊内部监管,加强期刊诚信和财务管理,期刊内部有严格的学术评审机制,不能只是领导、主编说了算,把期刊编辑、运营人员、领导“关进制度的笼子”,不能利用手中的学术评价权来获取钱财。外部来看,要改善学术评价标准,除了期刊层次,还要看文章质量,不能只有单一标准,要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国家加强对好期刊的资助力度,让期刊按学术规律运作,保证质量。 相关部门在通报这一案件时候使用了严厉的措辞,包括“长期利用党的学术期刊阵地和职务便利,伙同他人私自大肆收取作者财物,数额巨大,涉嫌受贿犯罪”,“乌东峰身为党员领导干部,政治上无知、经济上贪婪、道德上败坏,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并涉嫌受贿、行贿等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影响极坏”。与这一官方通报相呼应,坊间热传乌东峰违纪的各种具体细节。这些未经权威部门认定的传言,描述的各种具体情节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 从表面上看,杂志社属于典型的“清水衙门”,本身既没有掌握多少经济资源,靠卖杂志、登广告也产生不了多少经济效益。但如果学术期刊一旦跻身核心期刊的行列,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它有限的版面和发表容量,就会引发众多科研人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激烈争夺,“鲤鱼跳龙门”一般身价百倍了。 当前对于大多数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评价考核机制中,发表论文仍然是最重要的指标。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更是评价考核的“硬杠杠”。科研人员申报课题、课题成果评估、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论文指标。在有些研究机构里,论文发表的数量,以及发表论文的期刊档次,还会影响到科研人员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此外,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也有论文发表任务,如果无法达到相应的论文发表数量和期刊档次,就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顺利毕业。 一方面,在核心期刊以上级别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是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刚需”。这个需求十分庞大,而且多多益善。另一方面,全国的权威期刊、核心期刊数量有限,现有版面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论文发表需求。这就为寻租提供了空间,使学术腐败成为可能。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地方还产生了所谓的“论文经济”。学术期刊或明或暗出售自己的版面,科研人员只要交了钱,就能发表自己的论文。有些期刊杂志甚至以“专刊”等形式,整本整本出版有偿的学术论文。在这些论文的背后,则涉及巨额的科研课题经费和科研资源,学术腐败的情节之严重程度不容小觑。这种现象不但败坏了科学研究的声誉,也涉嫌违纪违法。 近些年来,片面看重论文,甚至搞“唯论文”的学术评价标准饱受批评,被认为是造成“论文经济”诸多乱象的总根源。正是为了克服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存在的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错误倾向,去年11月开始实施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探索以专利成果、工作总结等成果形式替代,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成果。这种多元化、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纠正用论文来一刀切的弊病,从面大大压缩学术期刊在发表学术论文时候的寻租空间。 此外,还应该不断加强监督力度。建立起全覆盖、无死角的监督机制,才能遏制学术腐败的滋生蔓延。学术界并不是天然的象牙塔,“清水衙门”也未必就不会滋生腐败。从以前查处的一些案例来看,在这方面的教训已经不少。遏制学术腐败既要注重预防、防微杜渐,也要从严执法执纪,发现一起就严肃查办一起。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使学术研究、科学研究领域风清气正,成为一片真正的净土。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