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猜想:“加息+降准”靠谱吗?

时间:2016-12-12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蒋梦莹 点击: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稳增长到去杠杆、防风险的重心变化。新的一年,央行货币货币政策是否会转向、是松还是紧? 物价回升,外汇储备下降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公布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增长2.3%,PPI同比增长3.3%,两者都超预期,特别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稳增长”到“去杠杆、防风险”的重心变化。新的一年,央行货币货币政策是否会转向、是“松”还是“紧”?

      物价回升,外汇储备下降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公布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增长2.3%,PPI同比增长3.3%,两者都超预期,特别是PPI预期为2.3%,前值则只有1.2%。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洪灏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解读道,CPI和PPI双升不仅仅是季节性回暖,而是通胀在“缺席”了三年后的一轮结构性增长,来年通胀的压力会比想象的要大。

      丹麦盛宝银行(Saxo Bank)首席投资官、首席经济学家Steen Jakobsen向澎湃新闻大胆预测,2017年中国的通胀水平不会下行,将保持增势。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11月CPI反弹,而PPI在结束54个月通缩之后持续反弹至3.3%的5年新高,PMI指数中购进价格指数持续攀高至68.3%,是所有分项中反弹最为明显的一个。这些数据已经说明,通胀压力正在加大,这会制约未来的政策空间。

      沈建光指出,如果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空间虽然存在疑问,但从国内指标来看,三季度以来经济十分强劲,经济指标表现大大好于去年,年内达到6.7%的可能性较大。他预测2017年GDP增速将达6.5%,CPI增速将为2.5%。

      在国内物价回升的同时,国际上,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中国外汇储备连续5个月下降,11月外汇储备减少了近700亿美元,外汇储备总规模降至3万亿美元左右。

      外汇储备减少,进而外汇占款减少的结果会造成金融体系流动性缺口。有学者提出,为了维持金融体系足够的流动性,央行应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释放流动性。

      2017年货币政策猜想:加息+降准

      一边是通胀水平上升,一边是金融体系流动性收缩,此外,人民币汇率还面临快速贬值的风险。所有这些都加大了央行下一步货币政策的难度。

      澎湃新闻通过采访多位分析师与学者,发现货币政策该趋紧还是趋松尚存争议。如果将流动性置于较高的优先位置上,则会认为央行应该降准,向市场增加流动性;而将人民币贬值压力与国际形势作为优先考虑项的学者和分析师则认为不应该降准,应该加息;不看好明年经济形势的专家学者则认为不应该加息。于是出现了降准不加息、加息不降准、不降准也不加息这样的政策组合猜测。此外,面对物价上升以及外汇储备下降造成的金融体系流动性收缩,还有学者建议“加息+降准”这种看似矛盾的货币政策组合。

      以上各种政策组合出台的可能性各有多大?

      加息+降准: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学研究部主任钟鸿钧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现在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好时机,而在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压力之下,人民币也可能加息,因此他认为“加息+降准”是当前较好的货币政策组合。

      钟鸿钧还指出,一方面经济基本面企稳,物价、PPI等回升,货币政策会保持适当向紧;另一方面外储压力较大,如果美国加息,资金外流的压力增加,因此央行将有可能适当加息。与此同时,宏观方面也应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较高,“存款准备金率偏高,不是正常状态,国外的准备金率基本保持在6%-10%的水平,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却在16%左右,太高了。”关于降准会提升人民币贬值预期的质疑,钟鸿钧认为人民币并不存在大幅度贬值基础,只会小幅度波动。

      降准不加息: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指出,国内经济需求面的动能在明显下降,宏观经济仍有下行压力,2017年人民币贬值压力缓解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十分必要。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考虑到房价的问题,目前不会降准,不过降准是有效补充流动性的工具,她认为明年降准将有可能发生;明年经济还有下行压力,因此不会加息。

      加息不降准:洪灏告诉澎湃新闻,“降准”释放出的信号太强,很可能被市场解读为对冲外汇储备和资本外流,可能性不大,他指出,为了平衡通胀的压力,降低资产泡沫,央行有可能会加息。

      洪灏认为,货币政策现在有多重目标,央行这几年主要是防风险、保增长,既要确保利率的平稳性,还要稳健去杠杆,去杠杆的波动又不能太大。不仅要考虑CPI数据,还要考虑房价的压力、制造业、服务业的压力等。“稳”字当头,央行货币政策趋紧的可能性较大,不太可能给市场释放太强的信号。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李迅雷向澎湃新闻表示,市场利率水平已经明显回升,相应地明年可能加息。但是,降准的可能性并不大,M2广义货币量已超150万亿元,他指出,如果再继续释放流动性,会造成货币泛滥,增加贬值预期。因此资金还是会处于比较紧的态势。

      李迅雷同时还强调,目前货币政策调节的空间已经不大。央行现在的工作既要资本管制、防贬值,还要控通胀、刺激经济增长,“目标太多了,央行的工具要生效需要放弃一些目标。”

      不降准也不加息:沈建光指出,为达到稳定流动性与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未来一段时间,使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如准备金率调整以及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会小于一些定向工具的使用。他预计央行会通过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同时结合公开市场操作等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自2016年3月份降准之后,央行逐渐通过逆回购、MLF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7390亿元,MLF余额为27358亿元。

      沈建光认为,出于对通胀和资产价格风险的担忧以及明年美国加息频率上升的预期,当前货币政策正逐步从宽松转向中性,而这从刚刚召开的12月政治局会议对金融风险的强调、早前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罕见七提防止泡沫风险、近来市场流动性有所收紧、国债收益率上行,以及央行进一步完善对商业银行的根据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尤其是同业存款账户的清理和将表外理财产品纳入表内监管等多项事实都可以看出。

      中国货币政策自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已经持续六年。经历了2010年-2011年的“上调准款准备金率+加息”,2012年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息”,2014年-2015年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息”,2016年至今降过一次存款准备金率。六年来货币政策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基调,基准利率自2015年末以来也一直维持在纪录低点。

      特朗普即将入主白宫,新的贸易政策和美联储今后的货币政策走向都将给央行提出新的挑战,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不仅会加息,并且将在2017年提升加息的频率,这无疑使得外汇干预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张;国内方面,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同时防止资产泡沫,为房价降温也是一个难点。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